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如东县不断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2-05-31 字体:[ ]

如东地处黄海之滨,拥有88公里绵长的海岸线,连路滩涂面积6万公顷。濒江临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鱼、虾、蟹、贝、藻类等海产品的生长和繁殖,因而海产资源丰富,各类海产品种达1000多种,其中名贵海鲜就有50多种,2007年4月,如东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海鲜之乡”的称号。近年来,如东县在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不断加大海洋综合管理力度,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科学用海、依法用海、平安用海、绿色用海,全力守护“蓝色粮仓”。

推进渔港建设起航“蓝色”愿景

刘埠国家一级渔港位于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掘苴新闸外海侧,始建于2014年,并于2020年如期完成港池、外港航道、船闸自动化、卸鱼平台、疏港道路、给排水等综合管网的建设,当年10月开港投入运行。渔港水域面积近3000亩,码头岸线长2500米,能同时容纳750艘渔船进港停泊、避风、补给、交易。

优越的水域条件,为渔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撑。自2021年以来,刘埠渔港投入近1亿元完成景观闸改造工程,启动渔港中心路、商务配套中心、最美海岸带等项目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下一步,渔港还将新建农渔冷链物流中心,加快推进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渔港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推动海洋与渔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特色渔港筑牢“蓝色”经济

洋口渔港一共有十个卸货码头,避风港池达30万平方米,能同时容纳1000多艘渔船,整个渔港水产品年交易量达8万吨,年交易额近10亿元。渔港的海鲜不仅满足了如东城乡市场的需求,其中还有一部分销往上海、南京、浙江等地,年交易量约1万吨,年交易额达2亿元。

渔港既是渔民进行海洋捕捞、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又是带动渔业经济发展、促进渔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基础设施。今年,如东县预计投入2.5亿元对渔港码头进行改造,目标是将洋口渔港建设成为集渔船停泊避风、装卸补给、渔货交易中转、加工流通、休闲观光、餐饮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渔港,更好地服务渔民,促进渔区社会和谐发展。

节约集约用海丰盈“蓝色粮仓”

作为江苏省海洋渔业大县,渔业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21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31.7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81亿元。

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益于如东县坚持集约节约用海、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等举措的实施。为保障渔业资源总体均衡平稳发展,如东县自2009年起举办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科学选定适宜当地海域生长的大黄鱼、黄姑鱼、黑鲷、大竹蛏、海蜇、梭子蟹等作为放流主品种,截至目前,全县共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种2亿单位,放流金额达6000万元。每年5月1日至9月15日,如东县严格实施伏季休渔制度,根据网具及捕捞的模式分别实施禁捕,不断加大渔业执法力度,提升管控效能和水平,确保海洋伏季休渔制度顺利实施。

除此之外,如东县还实施减船转产政策,通过宣传减船转产的意义、补贴政策等举措,鼓励、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去年,全县海洋捕捞渔船比上一年减少43艘,海洋捕捞产量比上一年减少了3.06%,转产渔民得到妥善安置,实现海洋捕捞双减双控的目标。下一步,如东县将继续加快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
如东县不断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2-05-31 字体:[ ]

如东地处黄海之滨,拥有88公里绵长的海岸线,连路滩涂面积6万公顷。濒江临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鱼、虾、蟹、贝、藻类等海产品的生长和繁殖,因而海产资源丰富,各类海产品种达1000多种,其中名贵海鲜就有50多种,2007年4月,如东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海鲜之乡”的称号。近年来,如东县在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不断加大海洋综合管理力度,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科学用海、依法用海、平安用海、绿色用海,全力守护“蓝色粮仓”。

推进渔港建设起航“蓝色”愿景

刘埠国家一级渔港位于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掘苴新闸外海侧,始建于2014年,并于2020年如期完成港池、外港航道、船闸自动化、卸鱼平台、疏港道路、给排水等综合管网的建设,当年10月开港投入运行。渔港水域面积近3000亩,码头岸线长2500米,能同时容纳750艘渔船进港停泊、避风、补给、交易。

优越的水域条件,为渔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支撑。自2021年以来,刘埠渔港投入近1亿元完成景观闸改造工程,启动渔港中心路、商务配套中心、最美海岸带等项目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下一步,渔港还将新建农渔冷链物流中心,加快推进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渔港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推动海洋与渔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特色渔港筑牢“蓝色”经济

洋口渔港一共有十个卸货码头,避风港池达30万平方米,能同时容纳1000多艘渔船,整个渔港水产品年交易量达8万吨,年交易额近10亿元。渔港的海鲜不仅满足了如东城乡市场的需求,其中还有一部分销往上海、南京、浙江等地,年交易量约1万吨,年交易额达2亿元。

渔港既是渔民进行海洋捕捞、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又是带动渔业经济发展、促进渔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基础设施。今年,如东县预计投入2.5亿元对渔港码头进行改造,目标是将洋口渔港建设成为集渔船停泊避风、装卸补给、渔货交易中转、加工流通、休闲观光、餐饮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渔港,更好地服务渔民,促进渔区社会和谐发展。

节约集约用海丰盈“蓝色粮仓”

作为江苏省海洋渔业大县,渔业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21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31.7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181亿元。

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益于如东县坚持集约节约用海、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等举措的实施。为保障渔业资源总体均衡平稳发展,如东县自2009年起举办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科学选定适宜当地海域生长的大黄鱼、黄姑鱼、黑鲷、大竹蛏、海蜇、梭子蟹等作为放流主品种,截至目前,全县共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种2亿单位,放流金额达6000万元。每年5月1日至9月15日,如东县严格实施伏季休渔制度,根据网具及捕捞的模式分别实施禁捕,不断加大渔业执法力度,提升管控效能和水平,确保海洋伏季休渔制度顺利实施。

除此之外,如东县还实施减船转产政策,通过宣传减船转产的意义、补贴政策等举措,鼓励、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去年,全县海洋捕捞渔船比上一年减少43艘,海洋捕捞产量比上一年减少了3.06%,转产渔民得到妥善安置,实现海洋捕捞双减双控的目标。下一步,如东县将继续加快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