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海安三措并举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常态化
来源:海安市 发布时间:2023-01-20 字体:[ ]

“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好‘七战七捷’精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做好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争做新时代优秀年轻干部。” 近日,海安市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刘万春在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为95后年轻干部政治能力提升班全体学员授课。

为加快锻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海安市聚焦“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升年”,大力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理论水平高、政策把握准、视野思路清、实践经验强等方面优势,以讲促学、以学促干,促进广大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提升”。

“头雁授课”激发全员领学活力

“领导干部既是精通业务的‘内行人’,又是举旗定向的‘操盘手’,讲起课来既能紧扣上级要求,又能结合本地实际,在学习中我们很容易就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了。”领导干部们的授课在广大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主动走上讲台,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制定《领导干部上讲台实施办法》,提出“硬指标”“严要求”,明确要求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上讲台授课不少于1次、不少于2.5学时,党校主体班次中领导干部上讲台总课时比例不少于20%。11名市委常委“一人一主题”带头登台授课23次,形成以上率下、示范带动的“头雁效应”。761名科级干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治理等相关业务政策、热点难点授课1028次,形成常态化“干部教、教干部”的浓厚氛围。

“三节课堂”创新多元讲学模式

“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未来之势,抢抓数字经济浪潮,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充分发挥年轻党员、青年人才、选调生优势,干出群众幸福生活的‘加速度’。”大公镇党委副书记阎超走村入巷进行授课。

打造菜单式“理论课堂”。创新“干部‘点单’+组织‘派单’+讲师‘接单’+学员‘评单’”培训模式,征集“一把手”“班子副职”“中层干部”“年轻干部”等人员意向,精准设置“科创新城”等58门“双选”课程,让干部学到想学的、学会要干的。打造沉浸式“现场课堂”。把讲台搬到企业生产一线、项目建设一线、乡村振兴一线等,让学员在实地、实情、实景中深化认识,在互动交流中强化技能。打造永久式“线上课堂”。优化在线网络学习平台,采取直播、录播等方式授课128场次,打造永不打烊的“干部大讲台”,不断扩大培训受众面,达到“一次授课、多次受益”的良好效果。

“评优选强”抓牢全程教学质效

“想要给人一滴水,自己首先就要有一桶水。为了这次授课我做了再调研、再梳理、再总结,这既是对我能力水平的检验,也是一次发现疏漏、提升自己的珍贵机会。”海安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韩春生分享了他的授课感悟。

健全“自评+联评”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组织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跟班考察员和听课学员通过从备课质量、理论水平、课堂气氛、效果启迪等4个方面进行评价打分,同步反馈至授课领导并提出改进建议。开展精品课程推荐评比活动,明确课题把握、演稿制作、语言表达等16项评价标准,实行一课一测评,一季一评审,通过台下比“课件”、台上比“能力”、线上比“数据”,先后从233门推荐课程中评出30门精品课程,同时面向全市推介,累计有9人聘为南通市干部教育培训兼职教师、8课获评优质课程。

“只有真学真懂才能讲得从容、讲得出彩。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就是以面对面授课、零距离交流、手把手指导,实现学用结合、教学相长,切实将学和讲的成果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安新实践的全新动力。”海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钱旭东介绍。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
海安三措并举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常态化
来源:海安市 发布时间:2023-01-20 字体:[ ]

“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好‘七战七捷’精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做好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争做新时代优秀年轻干部。” 近日,海安市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刘万春在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为95后年轻干部政治能力提升班全体学员授课。

为加快锻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海安市聚焦“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升年”,大力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理论水平高、政策把握准、视野思路清、实践经验强等方面优势,以讲促学、以学促干,促进广大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提升”。

“头雁授课”激发全员领学活力

“领导干部既是精通业务的‘内行人’,又是举旗定向的‘操盘手’,讲起课来既能紧扣上级要求,又能结合本地实际,在学习中我们很容易就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了。”领导干部们的授课在广大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主动走上讲台,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制定《领导干部上讲台实施办法》,提出“硬指标”“严要求”,明确要求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每人每年上讲台授课不少于1次、不少于2.5学时,党校主体班次中领导干部上讲台总课时比例不少于20%。11名市委常委“一人一主题”带头登台授课23次,形成以上率下、示范带动的“头雁效应”。761名科级干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治理等相关业务政策、热点难点授课1028次,形成常态化“干部教、教干部”的浓厚氛围。

“三节课堂”创新多元讲学模式

“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未来之势,抢抓数字经济浪潮,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充分发挥年轻党员、青年人才、选调生优势,干出群众幸福生活的‘加速度’。”大公镇党委副书记阎超走村入巷进行授课。

打造菜单式“理论课堂”。创新“干部‘点单’+组织‘派单’+讲师‘接单’+学员‘评单’”培训模式,征集“一把手”“班子副职”“中层干部”“年轻干部”等人员意向,精准设置“科创新城”等58门“双选”课程,让干部学到想学的、学会要干的。打造沉浸式“现场课堂”。把讲台搬到企业生产一线、项目建设一线、乡村振兴一线等,让学员在实地、实情、实景中深化认识,在互动交流中强化技能。打造永久式“线上课堂”。优化在线网络学习平台,采取直播、录播等方式授课128场次,打造永不打烊的“干部大讲台”,不断扩大培训受众面,达到“一次授课、多次受益”的良好效果。

“评优选强”抓牢全程教学质效

“想要给人一滴水,自己首先就要有一桶水。为了这次授课我做了再调研、再梳理、再总结,这既是对我能力水平的检验,也是一次发现疏漏、提升自己的珍贵机会。”海安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韩春生分享了他的授课感悟。

健全“自评+联评”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组织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跟班考察员和听课学员通过从备课质量、理论水平、课堂气氛、效果启迪等4个方面进行评价打分,同步反馈至授课领导并提出改进建议。开展精品课程推荐评比活动,明确课题把握、演稿制作、语言表达等16项评价标准,实行一课一测评,一季一评审,通过台下比“课件”、台上比“能力”、线上比“数据”,先后从233门推荐课程中评出30门精品课程,同时面向全市推介,累计有9人聘为南通市干部教育培训兼职教师、8课获评优质课程。

“只有真学真懂才能讲得从容、讲得出彩。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就是以面对面授课、零距离交流、手把手指导,实现学用结合、教学相长,切实将学和讲的成果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安新实践的全新动力。”海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钱旭东介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