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如何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用得舒心、买得放心?如皋市公安局以人民为中心,深化开展“昆仑行动”,建立内外双循环机制,延伸警务触角,提升打击能力,全力守护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药罐子”,托举起广大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强化合成作战,成立专业打击“指挥部”。“食药环案件不同于传统案件,单靠某个警种或某个部门,是无法形成打击合力的,必须得主动出击,形成以专业打职业、以团队打团伙的合成作战模式。”2月10日,在刑事犯罪侦查中心成立大会上,如皋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陈刚以现代警务体系建设改革为契机,推动食药环侦大队纳入刑事犯罪侦查中心,加强各警种联动,确保食药环案件打得深、打得透。
聚焦“主战主防”改革,打破以往民警分散独立、各自为战的局面,以侦查中心建设为牵引,汇聚侦查专业力量,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共建,提升打击效能,形成食药环侦部门主侦、警种配合的打击整治一体化格局。
“打破壁垒,攥指成拳,力量重塑。我们现在把有限的警力全部用在刀刃上。”食药环侦大队大队长孙健对这一创新举措感慨颇深。
巧妙借助外力,提升通联共享“聚合力”。如皋市公安局强化与市场监管、自然资源、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推动多部门联席联动合作,建立线索信息传递和行政查处公安提前介入机制,形成打击合力,增强打击实效,有效避免对接工作过程中因“证据规格”不同而造成的战果流失。
“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的销售假药线索,背后很可能有一条巨大的产业链值得深挖。”今年年初,在如皋市公安局举行的联席会议上,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提供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疑点,并向公安机关移交了5条线索,拓宽了线索来源渠道。针对食药环犯罪的隐蔽性强,危害的潜伏周期长,线索来源匮乏等特点,如皋市公安局定期组织业务交流会,充分借助外部行政执法机关的专业优势,食药环侦大队的民警们侦查视角更广,打击的拳头更硬。
去年下半年,通过一条外部行政执法机关提供的线索,如皋市公安局抽丝剥茧、深挖彻查,成功打掉了一个从事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团伙,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3名,涉案价值10万余元,案件被省公安厅挂牌督办。
锚定专业方向,淬炼精兵强将“尖刀队”。2019年,公安部成立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队伍。“食药环侦”这一崭新警种的诞生,标志着新时代公安食药环侦事业迈入新阶段。如皋市公安局紧跟形势,紧贴实战,率先成立南通首家食药快检实验室,引进“便携式快速检测仪”,能够短时间内快速检测50多种非法添加成分。
无论是环境犯罪还是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涉及的法律法规专业性强、种类繁多,需要众多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大量时间的投入,一般侦查人员难以胜任。为把如皋公安食药环侦大队建设成为一支“懂专业、能办案、会技术”的“尖刀队 ”,如皋市公安局遴选多名民警不断充实力量,强化南通食药环侦骨干型人才专业培养。
同时引导基层民警不断加强法律法规、新型案例的学习研究,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在场所检查、重点人口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犯罪线索,推动类案技战法总结提炼和作战模式推广等工作,并形成模板送教上门,提升基层所队基础排摸、信息采集、线索核查、案件协办能力。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支队伍的机构力量、情报支撑、侦查技术取得长足发展,基层专业化建设迅速推进,系统完备的工作体系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坚强保障。
守护人民健康,答好食药安全“民生卷”。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皋市公安局广辟线索来源,2022年,快检实验室为消费者提供检测服务100余次,并对群众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源头上减少不法行为的发生。
如皋公安以打开路、重拳出击,在“4.24”生产销售假冒医美产品案侦办过程中,南通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牵头如皋市公安局食药环侦大队抓获犯罪嫌疑人42名,捣毁制售假药窝点9个,查获大量假冒“保妥适”“衡力”等品牌肉毒素成品、半成品、包装盒以及玻尿酸、水光针、嗨体等医疗器械。此案件被公安部、最高检、国家药检局联合督办。
一直以来,如皋市公安局对制售假冒中高档品牌白酒违法犯罪,坚决采取“露头就打、打早打小”的原则,采用“网上巡查研判、线下调查比对、资金梳理分析”等方式,快侦快破了一系列制售假冒中高档品牌白酒案件,成功捣毁犯罪团伙2个,移送检察院提起公诉12人,涉案金额300余万元。
如皋公安全时全域全力出击,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到安全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