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要闻

海门区大力推进双拥共建
来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时间:2023-10-27 字体:[ ]

南通市海门区有着源远流长的拥军传统。1984年全国首个“军人家庭服务中心”在这里诞生并享誉全国,1988年被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拥军优属先进单位”。1993年获评江苏省首个“全国双拥模范县”后又于2012年、2016年再度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进入新时代,海门区高点站位,准确把握双拥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聚焦服务部队练兵备战,主动作为,研究探索解决“前线前沿前哨”“后路、后代、后院”问题新路径。

军人张文龙的妻子刘晨2021年底从河北衡水市社会福利院随军安置到海门社会福利院工作。今年9月份,在领取到驻海部队军人购房补助后,他给区双拥办打来电话代表全家表示感谢。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成立以来,海门区双拥办主动深入部队,调研国防与军事改革中部队官兵的一些难题堵点,积极发挥双拥优势,争取财政等有关部门支持,出台驻海部队军人购房补助政策,解决随军家属在海住房保障问题,2019年以来共发放驻海部队军人购房补助11人、77.47万元。暖心的随军家属安置、购房补贴政策吸引了15名驻海部队军官选择海门就地转业安置。

为更好地系统解决军人子女教育问题,海门区把解决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纳入全年双拥工作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列入区级机关部门考评,军地联席会议上区教育局现场办公,择优安排。近3年来38名军人子女安排到东洲幼儿园、实验小学、东洲国际等名校入托入学,海门籍与驻海部队军人家庭满意率百分百。

现役军人荣立二等功,区领导登门送喜;退役士兵返乡迎接“一站式一件事”办理;待安置对象“无缝式全链条”对接……一系列优待举措彰显着海门秉承的国防与经济社会建设同频共振理念。

海门区政府部门主动靠前,为部队做好服务保障。区政府完善为驻海部队办实事项目机制,每年投入100万元帮助部队改善官兵训练、生活设备设施,支持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区双拥办在一次调研活动中得知,驻海某部海警部队营房所在位置气候潮湿,官兵晾晒的衣服经常受潮影响穿衣舒适感,为此区财政专门拨款为该部建设了阳光晾衣房。

2023年7月27日,由海门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海门区文化馆、海门山歌艺术剧院、武警海门中队承办的“奋进新征程、共筑强军梦”2023年庆八一送文化进武警海门中队活动举行,舞蹈、独唱、器乐演奏、小品等节目精彩纷呈,演员们用声情并茂的表演表达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人民子弟兵的崇高敬意。

围绕构建社会化拥军大格局,海门区因势因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爱国拥军工作。连续开展了五届的拥军优属公益创投项目得到各界好评;海门区知青联合会以现役军人家庭为服务对象,开展“祖国边关由你守、关爱家人我携手”的创投项目,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服务社区现役军人家庭,让军人和军属感受到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关爱,激励现役军人安心部队工作。截至目前,全区31家社会组织参与各种形式的拥军社会活动,受众群体逾万人。

海门区还建立关爱现役军人家庭常态化机制,倾心倾力倾情为现役军人家庭解难题、办急事是地方政府聚焦支持军队备战打仗的首要保障。军属张佳丽在无锡惠山区人民医院工作,丈夫常年在边防一线。海门区领导登门送喜报活动中获知,两人孩子不满周岁,双方父母身体欠佳且生活基础均在海门,张佳丽无法兼顾正常工作与照顾小孩,希望能调到海门工作。海门区双拥办当即会商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卫健委,协调接张佳丽到区人民医院工作。类似这种工作调动、岗位协调等,区双拥办准确把握两个原则,只要诉求合情合理合规、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均予协调尽量解决。

在2023年“你为国戍边 我为你守家”关爱现役军人家庭活动中,海门区组织区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全面排摸现役军人家庭919户,梳理家庭基本信息,全覆盖入户走访慰问。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
海门区大力推进双拥共建
来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时间:2023-10-27 字体:[ ]

南通市海门区有着源远流长的拥军传统。1984年全国首个“军人家庭服务中心”在这里诞生并享誉全国,1988年被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拥军优属先进单位”。1993年获评江苏省首个“全国双拥模范县”后又于2012年、2016年再度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进入新时代,海门区高点站位,准确把握双拥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聚焦服务部队练兵备战,主动作为,研究探索解决“前线前沿前哨”“后路、后代、后院”问题新路径。

军人张文龙的妻子刘晨2021年底从河北衡水市社会福利院随军安置到海门社会福利院工作。今年9月份,在领取到驻海部队军人购房补助后,他给区双拥办打来电话代表全家表示感谢。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成立以来,海门区双拥办主动深入部队,调研国防与军事改革中部队官兵的一些难题堵点,积极发挥双拥优势,争取财政等有关部门支持,出台驻海部队军人购房补助政策,解决随军家属在海住房保障问题,2019年以来共发放驻海部队军人购房补助11人、77.47万元。暖心的随军家属安置、购房补贴政策吸引了15名驻海部队军官选择海门就地转业安置。

为更好地系统解决军人子女教育问题,海门区把解决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纳入全年双拥工作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列入区级机关部门考评,军地联席会议上区教育局现场办公,择优安排。近3年来38名军人子女安排到东洲幼儿园、实验小学、东洲国际等名校入托入学,海门籍与驻海部队军人家庭满意率百分百。

现役军人荣立二等功,区领导登门送喜;退役士兵返乡迎接“一站式一件事”办理;待安置对象“无缝式全链条”对接……一系列优待举措彰显着海门秉承的国防与经济社会建设同频共振理念。

海门区政府部门主动靠前,为部队做好服务保障。区政府完善为驻海部队办实事项目机制,每年投入100万元帮助部队改善官兵训练、生活设备设施,支持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区双拥办在一次调研活动中得知,驻海某部海警部队营房所在位置气候潮湿,官兵晾晒的衣服经常受潮影响穿衣舒适感,为此区财政专门拨款为该部建设了阳光晾衣房。

2023年7月27日,由海门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海门区文化馆、海门山歌艺术剧院、武警海门中队承办的“奋进新征程、共筑强军梦”2023年庆八一送文化进武警海门中队活动举行,舞蹈、独唱、器乐演奏、小品等节目精彩纷呈,演员们用声情并茂的表演表达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人民子弟兵的崇高敬意。

围绕构建社会化拥军大格局,海门区因势因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爱国拥军工作。连续开展了五届的拥军优属公益创投项目得到各界好评;海门区知青联合会以现役军人家庭为服务对象,开展“祖国边关由你守、关爱家人我携手”的创投项目,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服务社区现役军人家庭,让军人和军属感受到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关爱,激励现役军人安心部队工作。截至目前,全区31家社会组织参与各种形式的拥军社会活动,受众群体逾万人。

海门区还建立关爱现役军人家庭常态化机制,倾心倾力倾情为现役军人家庭解难题、办急事是地方政府聚焦支持军队备战打仗的首要保障。军属张佳丽在无锡惠山区人民医院工作,丈夫常年在边防一线。海门区领导登门送喜报活动中获知,两人孩子不满周岁,双方父母身体欠佳且生活基础均在海门,张佳丽无法兼顾正常工作与照顾小孩,希望能调到海门工作。海门区双拥办当即会商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卫健委,协调接张佳丽到区人民医院工作。类似这种工作调动、岗位协调等,区双拥办准确把握两个原则,只要诉求合情合理合规、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均予协调尽量解决。

在2023年“你为国戍边 我为你守家”关爱现役军人家庭活动中,海门区组织区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全面排摸现役军人家庭919户,梳理家庭基本信息,全覆盖入户走访慰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