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启东市因地制宜做强放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
来源:启东市 发布时间:2023-02-24 字体:[ ]

早春时节,作为国内最负盛名的海水脊尾白虾与三疣梭子蟹养殖基地,启东市沿海数百上千蟹农,无不津津乐道于刚刚销罄获得的亩均6000元净产出。养殖户吴汉忠赞叹:“政府支持、科技给力,40亩虾蟹塘变身致富‘聚宝盆’。”

“海水养殖虾蟹,新贵本土特产,3万亩盐碱地‘流金淌银’,今年总产出高达4.8亿元。”启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陆健介绍,近年来,启东市因地制宜做强放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业土特产,涵盖海洋产品、“四青作物”、露地蔬菜、海水养殖虾蟹、淡水繁育蟹苗等领域数十个品种,去年总销售额超80亿元,撑起农业产业一片天,鼓起万千乡亲钱袋子。

“农业产业的最强生命力,就在本土特色农产品上。”早在10多年前,启东市委、启东市政府着眼于本地独有的气候条件、禀赋资源、地域环境,确立了这一发展方略。这些年来,一个个启东特有、他人少有或者外地难以规模生产及高产丰收的本土特色农产品,不断被挖掘、放大,进而形成极强的内生动力。

启东市这些年做强放大的“土特产”,有不少在国内外市场大放异彩。实施精深加工,启东市独有的条斑紫菜主体出口日本、韩国,年产值5000多万美元;延伸海鲜产业链,仅京海申水产公司去年加工外销的虾球、鲜贝就达6000万元;利用气候适宜、雨水丰润自然条件,启东市大力种植加工蚕豆、毛豆、豌豆、玉米“四青作物”,现已形成国内少有的55万亩复种规模,年产值8亿多元。

无独有偶,因利用得天独厚的长江入海口生态与水质条件,启东市建成2万亩一龄蟹种繁育和3万亩海水虾蟹养殖基地。前者年产1300多万斤蜚声国内河蟹产业,后者1000余万斤总产年年畅销华东、华南市场;凭借“霜降无霜、大雪少雪”暖冬气候优势,启东全市每年20多万亩越冬或冬收露地蔬菜因品质好、成本低,倍受外地市场欢迎,单季亩均产值达3000多元。

紧贴市场、转变思路,土特产更加吃香。绿皮蚕豆,启东市一大特产,但长期少产低效,2018年起,农业部门瞄准蚕豆“菜用”巨大市场潜力,以“干改青”“晚改早”一举振兴产业,去年推广辐射5万亩,亩均增收300元。其中试点实施的2200亩早熟“春化”蚕豆,亩均产出高达8000多元;大力推广蟹种健康繁育模式,水体洁净、蟹种优质、成本大降,今年亩产有望创纪录达1.5万元;建立青收特色农产品冷藏链,5年新建、扩建各式冷库350多座,年增收降耗2000多万元。

启东市传统山羊、草鸡、山药、芋艿、香芋、白扁豆、青茄子等土特产,倍受上海等周边城市居民喜爱。政府部门帮忙注册商标、订立标准、抱团规模产销,看似农户产出有限,实则有效增加乡亲收入,去年累计达2亿多元。同时,全市各地组织种植大户冬春季节广泛引进外来菠菜、甘蓝、花菜、大葱等露地蔬菜,巧打时间差,“洋菜”变“特产”,厚积发展根基,为产业兴旺注入全新活力。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
启东市因地制宜做强放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
来源:启东市 发布时间:2023-02-24 字体:[ ]

早春时节,作为国内最负盛名的海水脊尾白虾与三疣梭子蟹养殖基地,启东市沿海数百上千蟹农,无不津津乐道于刚刚销罄获得的亩均6000元净产出。养殖户吴汉忠赞叹:“政府支持、科技给力,40亩虾蟹塘变身致富‘聚宝盆’。”

“海水养殖虾蟹,新贵本土特产,3万亩盐碱地‘流金淌银’,今年总产出高达4.8亿元。”启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陆健介绍,近年来,启东市因地制宜做强放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业土特产,涵盖海洋产品、“四青作物”、露地蔬菜、海水养殖虾蟹、淡水繁育蟹苗等领域数十个品种,去年总销售额超80亿元,撑起农业产业一片天,鼓起万千乡亲钱袋子。

“农业产业的最强生命力,就在本土特色农产品上。”早在10多年前,启东市委、启东市政府着眼于本地独有的气候条件、禀赋资源、地域环境,确立了这一发展方略。这些年来,一个个启东特有、他人少有或者外地难以规模生产及高产丰收的本土特色农产品,不断被挖掘、放大,进而形成极强的内生动力。

启东市这些年做强放大的“土特产”,有不少在国内外市场大放异彩。实施精深加工,启东市独有的条斑紫菜主体出口日本、韩国,年产值5000多万美元;延伸海鲜产业链,仅京海申水产公司去年加工外销的虾球、鲜贝就达6000万元;利用气候适宜、雨水丰润自然条件,启东市大力种植加工蚕豆、毛豆、豌豆、玉米“四青作物”,现已形成国内少有的55万亩复种规模,年产值8亿多元。

无独有偶,因利用得天独厚的长江入海口生态与水质条件,启东市建成2万亩一龄蟹种繁育和3万亩海水虾蟹养殖基地。前者年产1300多万斤蜚声国内河蟹产业,后者1000余万斤总产年年畅销华东、华南市场;凭借“霜降无霜、大雪少雪”暖冬气候优势,启东全市每年20多万亩越冬或冬收露地蔬菜因品质好、成本低,倍受外地市场欢迎,单季亩均产值达3000多元。

紧贴市场、转变思路,土特产更加吃香。绿皮蚕豆,启东市一大特产,但长期少产低效,2018年起,农业部门瞄准蚕豆“菜用”巨大市场潜力,以“干改青”“晚改早”一举振兴产业,去年推广辐射5万亩,亩均增收300元。其中试点实施的2200亩早熟“春化”蚕豆,亩均产出高达8000多元;大力推广蟹种健康繁育模式,水体洁净、蟹种优质、成本大降,今年亩产有望创纪录达1.5万元;建立青收特色农产品冷藏链,5年新建、扩建各式冷库350多座,年增收降耗2000多万元。

启东市传统山羊、草鸡、山药、芋艿、香芋、白扁豆、青茄子等土特产,倍受上海等周边城市居民喜爱。政府部门帮忙注册商标、订立标准、抱团规模产销,看似农户产出有限,实则有效增加乡亲收入,去年累计达2亿多元。同时,全市各地组织种植大户冬春季节广泛引进外来菠菜、甘蓝、花菜、大葱等露地蔬菜,巧打时间差,“洋菜”变“特产”,厚积发展根基,为产业兴旺注入全新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