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庆过后,启东市农村四处可见的青毛豆采收季接近尾声。然而10月7日上午,位于北新镇的南通银鑫食品有限公司门口,仍有农户交售毛豆荚。“我们老两口清早采摘120斤晚熟青毛豆荚,卖得126元。”一手卖豆,一手拿钱,家住北新镇邦道村的农民张建成开心比划。
与张老伯同样欣喜的是银鑫公司负责人。“公司包揽收购周边乡村6万多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所产的毛豆荚,今年已收近9000万斤。”该负责人介绍,“公司共计与1200多个种植农户(经纪人)签订保护价订单收购合同,企业‘吃得饱’,乡亲收入稳。”
启东市系国内有名的“四青作物”(青毛豆、青蚕豆、青玉米、青豌豆)生产基地。2021年,启东市成功申报获批创建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借此良机,启东市、镇两级一方面通过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努力打造25万亩大豆在品质、安全上的绿色品牌,另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进一步延伸做强青毛豆产业链,将品质、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更加显著的富民增收效应。
赶在“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之初,启东市农业农村局及职能机构就牵线搭桥银鑫、吉云、恒富隆、京海申、丁布儿等8家“少米下锅”的农业龙头企业,与启东全市4100余个“国绿标”种植农户(家庭农场)、110个农民经纪人签订包销青毛豆荚的合同,在确保大豆基地青收比例90%以上产业目标的同时,达到100%应收尽收。
去年夏播,启东市25万亩“国绿标”大豆基地一经投运,就在所涉238个村级基地引领广大农户守绿标、播良种、用良法,以统一种植品种、培管要点、订单收购等“六统一”,规范产销流程,力求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控;以高标田为载体,大力推广“开科源12号”“通豆6号”“小寒黄”三大良种,从源头上保证大豆品质。两大举措,促使当年亩均青豆荚产量超1500斤。
在此基础上,启东市持续拓展大豆“国绿标”基地“青收”比例、增加“套种”面积、实施精深加工,促进毛豆产业水平与农田产出效益同步提升。数据显示,两年来,启东全市25万亩“国绿标”大豆因品质有保证、采收“干”改“青”、订单“落”田头,除相较于传统干收大豆收成翻番外,还取得了亩均净收益增加10%以上的显著效应。2022年,全市青毛豆籽总销量超2亿斤,今年已突破1.5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