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启东市城区内,一些小区由于建设年代较为久远,排水能力不足,因而成了内涝的“重灾区”。今年入梅以来的第一场强降水考验了城市排涝能力,值得庆幸的是原先不少“逢雨必涝”的老小区并未出现积水,安然度过汛期的第一次考验。
紫薇三村是启东市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一个开放式小区,由于小区地势低洼,原先的管道没有设置雨污分流,每逢大雨,小区积水严重,居民出行困难。“以前一下大雨,人就出不来,有几次还出动了消防车前来抽水。”紫薇三村居民陈映章告诉记者。改造前,小区内外道路高低不平,外高内低,地势差了70公分。积水排不出去,生活污水从管道里回涌,整个小区又臭又脏,底楼居民的车库时常被淹。
而如今,这样的现象在紫薇三村已成为历史。6月24日,小区内路面干爽整洁,刚刚过去的强降水天气对小区丝毫没有影响,小区环境得到了很大提升。
“雨污分流是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启东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物业科科长黄险峰表示,小区内涝成因关键在于雨污合流系统,遇到雨水天气,管道过水流量小,排放能力不足,故导致内涝。 为此,启东市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增大了污水管道过水量,对小区内部雨污体系实施了雨污分流,同时对整个小区的排水体系进行完善。“以紫薇三村为例,我们在雨污分流改造中还增设了4台雨水泵站,进一步提升排水能力。”
近年来,启东市对城区民乐中路、建设路、人民路、港东路菜场、汽车站等道路低洼地及往年梅雨季节易积水点进行改造,以缓解城市内涝。同时,加强对老旧小区内雨污水管网改造,完成了紫薇三村、南苑一村、团结新村、东洲新村、幸福二村等小区管网改造,完善雨污水管网。
纵横交错的管网是城市的血管和脉络,它们织成了一张巨大的排污、排水网络,不断地将城区的污水排出,避免了内涝的发生,保障城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据了解。目前,启东市城区已形成了以“七横三纵”河道、20个节点排水泵站、13个涵闸为主,以城区雨水总管、小区雨污分流支管、小区排水泵站为辅的防洪排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