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启东评弹《板凳姑娘》亮相上海兰心大剧院 沪苏携手传递“中国好人”正能量
来源:启东市 发布时间:2023-03-30 字体:[ ]

身高只有1.1米,凭借板凳“走路”,曾被医生断言“活不过15岁”的启东姑娘苏晓琳,活成了世人眼中的奇迹,还为无数人的梦想“插上了翅膀”。3月27日晚,讲述“中国好人”苏晓琳故事的中篇评弹《板凳姑娘》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上演,这也是启东市评弹团首次在沪演出。沪苏两地强大的演员阵容、扣人心弦的故事、优美动听的曲调,让上海观众深深记住了这个坚强的启东姑娘。

中篇评弹《板凳姑娘》时长120分钟,以启东残疾姑娘苏晓琳为原型,用吴侬软语讲述她自强不息、身残志坚、挑战命运,最后成为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生日许愿》《上岗受挫》《桥洞转折》《收获爱情》《追梦成真》5个回目,让听众在感受评弹艺术魅力的同时,汲取满满的正能量。

“听闻启东残疾姑娘苏晓琳为生活努力奋斗的事迹,我们深受感动。”这是《板凳姑娘》导演陆建华创作的初衷,自前年年初,主创就开始创作这篇中篇评弹,期间几经专家论证,通过反复修改,最终登上第八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的舞台,并获得第九届江苏省文艺大奖曲艺奖。《板凳姑娘》作为江苏艺术基金扶持项目,饱含深情地把苏晓琳的人生励志故事娓娓道来。

说书人张小平串起了整个故事,每一回书,都有不同的演员饰演不同人生阶段的苏晓琳。除了查碧华、成爱华等启东市评弹团的优秀演员加入,《板凳姑娘》还邀请了众多启东籍的评弹演员,如上海评弹团的名家黄海华、苏州评弹团的青年演员杨柳,徐桂芳、吴静慧等知名评弹演员的加入,也让作品增色不少。

从首演至今,《板凳姑娘》已在南通、苏州等地巡演了约20场,作品也在持续打磨,比如当晚的演出中,就新增了一段社会各界人士感谢苏晓琳帮助的桥段。启东市评弹团团长陈燕表示,此前《板凳姑娘》着重表现苏晓琳自强不息的励志人生和爱情故事,综合专家意见,新增内容展现的是苏晓琳回馈社会,帮助更多困境中的人们,为弱势群体鼓劲,为更多人带来信心和帮助。

启东是评弹在吴语地区传播的一片热土,启东评弹人融会贯通、取其精华,逐渐形成了极具本地曲艺特色的“评弹北调”。评弹北调具有长江以北独特的启海地方色彩,兼收苏州评弹南调韵味,以启海方言和“理、味、趣、细、技”的唱法演绎通俗且紧凑的情节故事。

这次“评弹北调”也融入到《板凳姑娘》中的一段男女对唱中,由黄海华和吴静慧婉转抒情地展现了杨海军和苏晓琳两人的甜蜜爱情。陈燕透露,黄海华在《板凳姑娘》中不仅担纲男主角,也成了启东市评弹团里青年演员的指导老师,演完这个剧,他还将自己的演出费全部捐给了人物原型苏晓琳,“有了这次合作,我们团里演员的整体水准都有了提高”。而黄海华连连摆手:“只是尽力为家乡的评弹团做一些小事。”

启东市评弹团首次在沪演出便得到上海观众的认可。老听客们对启东评弹的发展情况也很熟悉。20世纪50年代,启东几乎每个乡镇、公社都设有书场,如今启东还有瀛东书厅作为固定的演出场所。在《板凳姑娘》等一批新创中篇的带动下,启东评弹文化蔚然成风。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
启东评弹《板凳姑娘》亮相上海兰心大剧院 沪苏携手传递“中国好人”正能量
来源:启东市 发布时间:2023-03-30 字体:[ ]

身高只有1.1米,凭借板凳“走路”,曾被医生断言“活不过15岁”的启东姑娘苏晓琳,活成了世人眼中的奇迹,还为无数人的梦想“插上了翅膀”。3月27日晚,讲述“中国好人”苏晓琳故事的中篇评弹《板凳姑娘》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上演,这也是启东市评弹团首次在沪演出。沪苏两地强大的演员阵容、扣人心弦的故事、优美动听的曲调,让上海观众深深记住了这个坚强的启东姑娘。

中篇评弹《板凳姑娘》时长120分钟,以启东残疾姑娘苏晓琳为原型,用吴侬软语讲述她自强不息、身残志坚、挑战命运,最后成为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生日许愿》《上岗受挫》《桥洞转折》《收获爱情》《追梦成真》5个回目,让听众在感受评弹艺术魅力的同时,汲取满满的正能量。

“听闻启东残疾姑娘苏晓琳为生活努力奋斗的事迹,我们深受感动。”这是《板凳姑娘》导演陆建华创作的初衷,自前年年初,主创就开始创作这篇中篇评弹,期间几经专家论证,通过反复修改,最终登上第八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的舞台,并获得第九届江苏省文艺大奖曲艺奖。《板凳姑娘》作为江苏艺术基金扶持项目,饱含深情地把苏晓琳的人生励志故事娓娓道来。

说书人张小平串起了整个故事,每一回书,都有不同的演员饰演不同人生阶段的苏晓琳。除了查碧华、成爱华等启东市评弹团的优秀演员加入,《板凳姑娘》还邀请了众多启东籍的评弹演员,如上海评弹团的名家黄海华、苏州评弹团的青年演员杨柳,徐桂芳、吴静慧等知名评弹演员的加入,也让作品增色不少。

从首演至今,《板凳姑娘》已在南通、苏州等地巡演了约20场,作品也在持续打磨,比如当晚的演出中,就新增了一段社会各界人士感谢苏晓琳帮助的桥段。启东市评弹团团长陈燕表示,此前《板凳姑娘》着重表现苏晓琳自强不息的励志人生和爱情故事,综合专家意见,新增内容展现的是苏晓琳回馈社会,帮助更多困境中的人们,为弱势群体鼓劲,为更多人带来信心和帮助。

启东是评弹在吴语地区传播的一片热土,启东评弹人融会贯通、取其精华,逐渐形成了极具本地曲艺特色的“评弹北调”。评弹北调具有长江以北独特的启海地方色彩,兼收苏州评弹南调韵味,以启海方言和“理、味、趣、细、技”的唱法演绎通俗且紧凑的情节故事。

这次“评弹北调”也融入到《板凳姑娘》中的一段男女对唱中,由黄海华和吴静慧婉转抒情地展现了杨海军和苏晓琳两人的甜蜜爱情。陈燕透露,黄海华在《板凳姑娘》中不仅担纲男主角,也成了启东市评弹团里青年演员的指导老师,演完这个剧,他还将自己的演出费全部捐给了人物原型苏晓琳,“有了这次合作,我们团里演员的整体水准都有了提高”。而黄海华连连摆手:“只是尽力为家乡的评弹团做一些小事。”

启东市评弹团首次在沪演出便得到上海观众的认可。老听客们对启东评弹的发展情况也很熟悉。20世纪50年代,启东几乎每个乡镇、公社都设有书场,如今启东还有瀛东书厅作为固定的演出场所。在《板凳姑娘》等一批新创中篇的带动下,启东评弹文化蔚然成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