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如皋市人民法院能“破”善立 敢作敢为 为“产业兴市”赋能助力
来源:如皋市 发布时间:2023-03-21 字体:[ ]

精气神是一种源于理想信念、形于为人处世、显于言谈举止的风骨品格,也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精神状态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过去的一年,如皋市人民法院全院干警不断弘扬治沙优良传统,苦干实干、团结奋斗,像当年“战高沙”那样不畏艰险,像“育良田”那样勇往直前,为如皋市高质量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贡献司法力量。

破局解困

打造破产审判的“如皋经验”

企业进入破产原因不一、情况复杂,特别是对于社会影响较大、仍有挽救希望的本土传统优势企业,需要运用司法智慧使其焕发新生。近年来,如皋市人民法院始终坚持破产审判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方向,畅通市场主体破产退出渠道,充分发挥司法救治功能,助力优化地区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对出现破产原因但具备营运价值的企业予以救治是现代破产法的重要理念。”市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吴剑平介绍,市人民法院在收到辖区内重大企业的破产申请后,优选精干力量,紧扣市场价值导向,审慎研判,以“闯”的姿态直接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最大限度保留企业品牌、资质等核心资产;在推进过程中,坚持促发展、护稳定工作思路,准许企业在管理人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实现破产不停产、无震荡式平稳过渡;在反复研讨、综合考量后,“定制式”拟定“分离式处置、清算式重整”方案。目前,市人民法院审理的重大破产案件均有条不紊推进,为重构传统企业新优势提供司法支撑。

锐意创新

让闲置低效资产“活”起来

如何盘活闲置低效资产,一直是企业破产推进过程中的焦点、难点。近年来,市人民法院紧密结合破产审判工作实际,围绕“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探索创新机制,全力处置闲置低效资产,破解出清难题,赋能企业发展。

市人民法院联合相关部门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以破引资,与全市招商引资步调一致、深度配合,充分释放生产要素,引进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比如,某钢铁公司案中,我们主动对接属地政府招募意向投资人,三个月内成功处置破产资产,引进10亿元的‘超大铸锻件’项目。”吴剑平说。此外,针对破产财产构成庞杂、难以较快较好处置问题的案件,市人民法院充分研判市场买受人需求,指导管理人灵活处置资产,极大提升拍卖成交率、溢价率,在某案破产财产处置中,分割处置动产与不动产,半个月内实现 21.7万平方米土地厂房快速处置、交接,为某新材料公司近20亿元项目落户如皋夯实基础。

“面对破产主体资不抵债、存量资产难以处置变现的困局,我们统筹规划设计了盘活存量土地资产,解决债务问题的应对思路,破解资产处置核心瓶颈。通过协助清偿债务等手段,推动工业用地收储调规变性,并重新挂牌转让变现。”吴剑平说,在盘活存量土地资产后,企业能够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专业开发机构开发运营,推动产融互动,提升土地资源使用效率。

善作善成

彰显营商环境的“如皋温度”

面对如皋市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需求、营商环境指标硬性考核,市人民法院树立一切围绕目标转、一切聚焦结果干的发展导向,一以贯之抓推进,踏石留印抓落实,保障如皋市产业布局优化升级。

完善破产审判机制,加大“执转破”衔接,畅通优胜劣汰渠道;深化“繁简分流”,扩大“简易审”适用率;助推88家“僵尸企业”快速有序退出市场;依托府院联动,联合市住建局、属地政府等机构完成续建、竣工验收等工作,助力5处“问题楼盘”企业转危为安,解决260余名购房者的后顾之忧;针对石化、汽车等重要支柱产业,优先考虑、积极鼓励国有资本参与收储,某石化公司案由国有公司出资重整,整合利用稀缺长江岸线资源和石化码头经营许可资质,助推相关园区顺利转型。

相关办案法官表示,“办理破产”和“执行合同”是评价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两项重要指标,市人民法院创新推进执行与破产相衔接的“执破协同”工作机制,加大司法供给,向“执转破”提档升级,更好地实现对市场主体的“挽救”和“出清”功能,有效发挥破产重整制度拯救危困企业的挽救功能,服务保障如皋经济高质量发展。

事不为不成,2022年,如皋市人民法院共受理清算、破产案件471件,审结440件,化解不良债权202亿元,盘活土地1934.2亩、房产39万平方米,发放3468名职工工资3830.9万元,营商环境“办理破产”指标居全省前列。成绩的取得,是不懈奋斗的成果。新的一年,市人民法院将再燃治沙激情,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努力让法治成为“万事好通·如皋如意”营商环境品牌的硬核支撑,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如皋答卷贡献司法力量。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
如皋市人民法院能“破”善立 敢作敢为 为“产业兴市”赋能助力
来源:如皋市 发布时间:2023-03-21 字体:[ ]

精气神是一种源于理想信念、形于为人处世、显于言谈举止的风骨品格,也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精神状态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过去的一年,如皋市人民法院全院干警不断弘扬治沙优良传统,苦干实干、团结奋斗,像当年“战高沙”那样不畏艰险,像“育良田”那样勇往直前,为如皋市高质量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贡献司法力量。

破局解困

打造破产审判的“如皋经验”

企业进入破产原因不一、情况复杂,特别是对于社会影响较大、仍有挽救希望的本土传统优势企业,需要运用司法智慧使其焕发新生。近年来,如皋市人民法院始终坚持破产审判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方向,畅通市场主体破产退出渠道,充分发挥司法救治功能,助力优化地区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对出现破产原因但具备营运价值的企业予以救治是现代破产法的重要理念。”市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吴剑平介绍,市人民法院在收到辖区内重大企业的破产申请后,优选精干力量,紧扣市场价值导向,审慎研判,以“闯”的姿态直接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最大限度保留企业品牌、资质等核心资产;在推进过程中,坚持促发展、护稳定工作思路,准许企业在管理人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实现破产不停产、无震荡式平稳过渡;在反复研讨、综合考量后,“定制式”拟定“分离式处置、清算式重整”方案。目前,市人民法院审理的重大破产案件均有条不紊推进,为重构传统企业新优势提供司法支撑。

锐意创新

让闲置低效资产“活”起来

如何盘活闲置低效资产,一直是企业破产推进过程中的焦点、难点。近年来,市人民法院紧密结合破产审判工作实际,围绕“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探索创新机制,全力处置闲置低效资产,破解出清难题,赋能企业发展。

市人民法院联合相关部门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以破引资,与全市招商引资步调一致、深度配合,充分释放生产要素,引进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比如,某钢铁公司案中,我们主动对接属地政府招募意向投资人,三个月内成功处置破产资产,引进10亿元的‘超大铸锻件’项目。”吴剑平说。此外,针对破产财产构成庞杂、难以较快较好处置问题的案件,市人民法院充分研判市场买受人需求,指导管理人灵活处置资产,极大提升拍卖成交率、溢价率,在某案破产财产处置中,分割处置动产与不动产,半个月内实现 21.7万平方米土地厂房快速处置、交接,为某新材料公司近20亿元项目落户如皋夯实基础。

“面对破产主体资不抵债、存量资产难以处置变现的困局,我们统筹规划设计了盘活存量土地资产,解决债务问题的应对思路,破解资产处置核心瓶颈。通过协助清偿债务等手段,推动工业用地收储调规变性,并重新挂牌转让变现。”吴剑平说,在盘活存量土地资产后,企业能够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专业开发机构开发运营,推动产融互动,提升土地资源使用效率。

善作善成

彰显营商环境的“如皋温度”

面对如皋市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需求、营商环境指标硬性考核,市人民法院树立一切围绕目标转、一切聚焦结果干的发展导向,一以贯之抓推进,踏石留印抓落实,保障如皋市产业布局优化升级。

完善破产审判机制,加大“执转破”衔接,畅通优胜劣汰渠道;深化“繁简分流”,扩大“简易审”适用率;助推88家“僵尸企业”快速有序退出市场;依托府院联动,联合市住建局、属地政府等机构完成续建、竣工验收等工作,助力5处“问题楼盘”企业转危为安,解决260余名购房者的后顾之忧;针对石化、汽车等重要支柱产业,优先考虑、积极鼓励国有资本参与收储,某石化公司案由国有公司出资重整,整合利用稀缺长江岸线资源和石化码头经营许可资质,助推相关园区顺利转型。

相关办案法官表示,“办理破产”和“执行合同”是评价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两项重要指标,市人民法院创新推进执行与破产相衔接的“执破协同”工作机制,加大司法供给,向“执转破”提档升级,更好地实现对市场主体的“挽救”和“出清”功能,有效发挥破产重整制度拯救危困企业的挽救功能,服务保障如皋经济高质量发展。

事不为不成,2022年,如皋市人民法院共受理清算、破产案件471件,审结440件,化解不良债权202亿元,盘活土地1934.2亩、房产39万平方米,发放3468名职工工资3830.9万元,营商环境“办理破产”指标居全省前列。成绩的取得,是不懈奋斗的成果。新的一年,市人民法院将再燃治沙激情,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努力让法治成为“万事好通·如皋如意”营商环境品牌的硬核支撑,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如皋答卷贡献司法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