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如东县精准落实低保、低边、特困、临时救助等多项民政基本生活兜底保障政策,在医保“三重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建立“民善康”广覆盖、“补充险”保重点、“低补保”再托底为特色的多重救助保障网,其中“民善康”和“低补保”两重网实现了对民政救助对象的常态化全覆盖,镇区自建的“补充险”保障网也在大力宣传推广中。
据了解,“民善康”是如东县民政局携手县慈善总会打造的镇村慈善医疗互助项目,采用“五个一点”办法筹集慈善资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与,委托第三方对参与捐资人的住院医疗费用按病种审核补助的一种互助制度。用慈善资金开展医疗互助的“民善康”项目模式在全国尚属首创,是县政府打造的一张全新“为民办实事”名片,受到了省、市的表彰。技术支持方“福村宝”科技公司更是受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表彰。该项目于2018年6月在曹埠镇上漫村率先进行试点,到2021年覆盖全县各村居。今年全县共有52万人参与,占全县常住人口的60%多。截至去年底,“民善康”项目发放救助资金累计达到5800多万元,慈善互助的心态逐渐在全县群众中生了根开了花。
而“低补保”则是如东县政府在2022年开始推行的一项由县财政出资、县民政局招标的政策性保险民生实事项目。保障对象在年度内因55种重大疾病或发生意外伤害,在南通市内的定点医院住院累计发生的医疗费用,在经医保“三重制度”报销以后,剩余费用按98%的比例进行首轮报销,接下来对政策范围外的、超过3000元的部分再次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二轮报销。赔付过程无须被保险人申请,保险公司审核后自动到账。“低补保”项目主承保单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如东分公司团险部经理何季锋介绍道,2022年“低补保”项目享受理赔救助的对象有1016人,理赔总金额达到了183.26万元,参保对象医疗费用综合补偿比例从83.2%提高到了89.7%。像河口镇有一位低保对象,她获得的“低补保”理赔款就达到了近5万元。
当然,要想让低收入群体尤其是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实现就医费用保障全覆盖,“民善康”+“低补保”的双重保障网还不够,“补充险”第三张网也正在全县越织越密。现在,群众每年在参加居民医保期间,如东县各级社会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还会一并动员群众购买99元/人的“基本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江苏医惠保”,部分镇区、街道甚至实行了由镇级财政统一为原建档立卡户、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重点对象购买,作为基本医保的有效补充。“补充保险”报销政策侧重罹患特殊病、使用靶向药及必须长期接受治疗人群的保障需求,采取费用累加及分段累进的报销制度,向特殊对象及医疗费用大额支出人群进行政策倾斜,费用越高报销比例越高,报销金额也越高,有效提升救助精度,强化保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