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如皋市公安局“三个坚持”持续扩容政务服务跨城通办
来源:如皋市 发布时间:2022-11-25 字体:[ ]

如皋市公安局坚定不移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深化协作配合、实现区域联动,先后与张家港、靖江市公安局签订公安政务服务“跨城通办”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形成协同办理的扁平化通办工作格局,为群众提供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跨区域公安政务服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高。

坚持群众需求为导向,树牢一盘棋思想,构建跨域合作大格局。一是组织保障上下齐心。组织系统是一个整体,自觉做到目标同向、协同发展,纵向提升市县级、乡镇级、所队级统筹衔接、条块协同,在长三角区域公安政务服务一体化总体框架下,明确以“跨省通办”新要求和群众企业新期盼,结合如皋市政务服务工作实际,在临近市县区间积极探索,寻求建立公安政务服务区域合作机制。2021年12月,分管局领导亲赴政务合作第一站——张家港市公安,并就政务服务“跨域通办”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开启了合作“云上办”政务服务新模式,促进“跨城通办”政务服务改革工作有序开展。二是阵地结合内外协同。按照“阵地拓展、内外联动、协同共建”的思路,充分发挥主阵地优势,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事项,精准提供服务事项,聚焦企业群众普遍关切,找准合作示范“小切口”,确认以“边境管理区通行证核发、户口簿补发、人口信息查询、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异地死亡注销户口”等这五个事项为初步合作事项,按照“异地受理-属地办理-异地办结”的服务模式,由属地专窗民警依法办理服务事项,办理结果通过公安网等安全网络环境回传异地专窗进行发证。三是点面结合合力攻坚。因各地信息化差异,存在业务规则、业务流程、网办程度不统一的问题,创新了“标准统一、相互授权、异地取件、远程受理、协同联动”的跨域通办新模式,坚持“条管块兜”的工作原则,选派专人作为政务服务工作对接人员,充实“一窗通办”综合受理人员队伍,点对点的沟通。同时,加强与合作的属地张家港公安机关衔接,全流程联动,破除跨地域协同工作的障碍,让两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不再“多地跑”“折返跑”,为办事群众实行全程矩阵式护航。

坚持便民高效为理念,谋划一盘棋机制,激发跨域通办新思路。一是推行融合“大服务”。紧扣“异地通办”全环节,建立了合作双方相关业务标准规范,及时提供规范有效的办理(受理)清单,具体包括事项名称、业务项名称、申报材料、办理方式、办理时限、咨询方式等。申请人只需在异地专窗提出申请、提交材料,并选择结果送达方式,通过民警线上、电话交流等形式,实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高度融合了签约高频事项的受理标准、业务流程、审核条件,打通了网上办理渠道。二是协同发展“新作为”。“跨域通办”优化服务方式,丰富办事渠道,以试点示范“小切口”撬动创新服务“大作为”。如皋市公安机关在接收群众的“跨域通办”申请后,依据事项办理地办事指南要求,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应当场收件,以电子文档形式上传属地公安机关或派出所审核审批,对照“异地通办”所涉及的“全流程线上办理”“授权异地办理”“异地代收代办”等服务模式相应的运行机制,提供线上线下远程协同、线下窗口协调沟通、审批结果异地发放、疑难问题协同解决等系列服务,属地批复后将电子证照及时反馈,文本证照应以快递送达,打破了地域阻隔和部门壁垒,促进和强化了业务协同联动。三是提升审批“加速度”。“跨域通办”集成事项查询、情形引导、初步审查、材料流转、短信推送等功能,实现异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窗式服务,减少了群众异地跑、来回跑的次数,压减了企业、群众办事等待时限,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传递等技术手段,优化再造业务流程,让企业、群众在一个窗口能办完一整件事、可办多件事。异地通办大力推动了政务服务“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活动,打造了“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政务服务环境,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快速。

坚持依法监管为原则,形成一盘棋态势,推动政务改革新突破。一是把好受理“第一关”。运用网络、视频开展常态化业务培训,通过集中授课、个人自学、轮岗实践、跟踪指导、互动交流等方式,快速掌握业务事项的收件要点、办事指南、法律法规。建立合作双方经常性的业务沟通交流、学习机制,重点在规范办理条件、简化申报材料、优化办理流程、联通业务平台、共享政务数据、核验网上数据以及合理配置办理人员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积极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办件”的“一窗通”服务升级,对全市窗口人员开展集中培训,确保全员规范使用综合受理平台,严把“跨域通办”第一关口。二是强化监管“无盲区”。公安政务事项明确了办理事项的属地管理,异地办理风险性大,稍有不慎引发事中事后监管失责,甚至演变成为职能部门甩锅避责,落入失衡困局。“跨域通办”机制加强了合作双方异地通办业务流程改革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强调政务事项受理、审核责任,推行“互联网+监管”和信用监管,实现审批、监管、执法无缝衔接、全程闭环管理,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实现监管“无盲区”“无死角”,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三是扩容协同“朋友圈”。10月下旬,新增靖江公安机关合作方,补充签署如皋、靖江、张家港三方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明确通办事项、办理方式、申请材料、咨询方式等相关内容,形成各方达成一致共识的“异地通办”事项清单,在原有的合作协议中增加“保安证核发”这一事项。新的系统连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扩容了精简、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融合模式,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异地通办”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同时进一步驱动了政务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引擎,助力优化长三角优良营商环境。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
如皋市公安局“三个坚持”持续扩容政务服务跨城通办
来源:如皋市 发布时间:2022-11-25 字体:[ ]

如皋市公安局坚定不移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加强示范引领、深化协作配合、实现区域联动,先后与张家港、靖江市公安局签订公安政务服务“跨城通办”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形成协同办理的扁平化通办工作格局,为群众提供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跨区域公安政务服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高。

坚持群众需求为导向,树牢一盘棋思想,构建跨域合作大格局。一是组织保障上下齐心。组织系统是一个整体,自觉做到目标同向、协同发展,纵向提升市县级、乡镇级、所队级统筹衔接、条块协同,在长三角区域公安政务服务一体化总体框架下,明确以“跨省通办”新要求和群众企业新期盼,结合如皋市政务服务工作实际,在临近市县区间积极探索,寻求建立公安政务服务区域合作机制。2021年12月,分管局领导亲赴政务合作第一站——张家港市公安,并就政务服务“跨域通办”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开启了合作“云上办”政务服务新模式,促进“跨城通办”政务服务改革工作有序开展。二是阵地结合内外协同。按照“阵地拓展、内外联动、协同共建”的思路,充分发挥主阵地优势,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事项,精准提供服务事项,聚焦企业群众普遍关切,找准合作示范“小切口”,确认以“边境管理区通行证核发、户口簿补发、人口信息查询、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异地死亡注销户口”等这五个事项为初步合作事项,按照“异地受理-属地办理-异地办结”的服务模式,由属地专窗民警依法办理服务事项,办理结果通过公安网等安全网络环境回传异地专窗进行发证。三是点面结合合力攻坚。因各地信息化差异,存在业务规则、业务流程、网办程度不统一的问题,创新了“标准统一、相互授权、异地取件、远程受理、协同联动”的跨域通办新模式,坚持“条管块兜”的工作原则,选派专人作为政务服务工作对接人员,充实“一窗通办”综合受理人员队伍,点对点的沟通。同时,加强与合作的属地张家港公安机关衔接,全流程联动,破除跨地域协同工作的障碍,让两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不再“多地跑”“折返跑”,为办事群众实行全程矩阵式护航。

坚持便民高效为理念,谋划一盘棋机制,激发跨域通办新思路。一是推行融合“大服务”。紧扣“异地通办”全环节,建立了合作双方相关业务标准规范,及时提供规范有效的办理(受理)清单,具体包括事项名称、业务项名称、申报材料、办理方式、办理时限、咨询方式等。申请人只需在异地专窗提出申请、提交材料,并选择结果送达方式,通过民警线上、电话交流等形式,实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高度融合了签约高频事项的受理标准、业务流程、审核条件,打通了网上办理渠道。二是协同发展“新作为”。“跨域通办”优化服务方式,丰富办事渠道,以试点示范“小切口”撬动创新服务“大作为”。如皋市公安机关在接收群众的“跨域通办”申请后,依据事项办理地办事指南要求,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应当场收件,以电子文档形式上传属地公安机关或派出所审核审批,对照“异地通办”所涉及的“全流程线上办理”“授权异地办理”“异地代收代办”等服务模式相应的运行机制,提供线上线下远程协同、线下窗口协调沟通、审批结果异地发放、疑难问题协同解决等系列服务,属地批复后将电子证照及时反馈,文本证照应以快递送达,打破了地域阻隔和部门壁垒,促进和强化了业务协同联动。三是提升审批“加速度”。“跨域通办”集成事项查询、情形引导、初步审查、材料流转、短信推送等功能,实现异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窗式服务,减少了群众异地跑、来回跑的次数,压减了企业、群众办事等待时限,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传递等技术手段,优化再造业务流程,让企业、群众在一个窗口能办完一整件事、可办多件事。异地通办大力推动了政务服务“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活动,打造了“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政务服务环境,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快速。

坚持依法监管为原则,形成一盘棋态势,推动政务改革新突破。一是把好受理“第一关”。运用网络、视频开展常态化业务培训,通过集中授课、个人自学、轮岗实践、跟踪指导、互动交流等方式,快速掌握业务事项的收件要点、办事指南、法律法规。建立合作双方经常性的业务沟通交流、学习机制,重点在规范办理条件、简化申报材料、优化办理流程、联通业务平台、共享政务数据、核验网上数据以及合理配置办理人员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积极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办件”的“一窗通”服务升级,对全市窗口人员开展集中培训,确保全员规范使用综合受理平台,严把“跨域通办”第一关口。二是强化监管“无盲区”。公安政务事项明确了办理事项的属地管理,异地办理风险性大,稍有不慎引发事中事后监管失责,甚至演变成为职能部门甩锅避责,落入失衡困局。“跨域通办”机制加强了合作双方异地通办业务流程改革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强调政务事项受理、审核责任,推行“互联网+监管”和信用监管,实现审批、监管、执法无缝衔接、全程闭环管理,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实现监管“无盲区”“无死角”,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三是扩容协同“朋友圈”。10月下旬,新增靖江公安机关合作方,补充签署如皋、靖江、张家港三方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明确通办事项、办理方式、申请材料、咨询方式等相关内容,形成各方达成一致共识的“异地通办”事项清单,在原有的合作协议中增加“保安证核发”这一事项。新的系统连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扩容了精简、高效、便民的政务服务融合模式,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异地通办”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同时进一步驱动了政务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引擎,助力优化长三角优良营商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