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历来易发多发,特别是夏季,高温高湿易导致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积聚,一旦管理不到位容易发生意外。市应急管理部门在强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上持续发力,通过硬举措及软服务,助推企业提升有限空间安全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全市235家重点有限空间企业未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挂牌上锁,源头管控风险
“受限空间危险,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未经批准许可,严禁池下作业……”南通天成食品有限公司污水池外,新加装的三面护栏上均设置了安全告知牌,并挂上了锁,不经许可,不得进入。
天成食品是通州一家酱腌菜深加工企业,有限空间涉及腌制池和污水处理池两处区域,存在中毒和淹溺的风险,7月初已落实挂牌上锁。实行上锁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无关人员随意进出风险区域,抑或是未经审批擅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企业安全更有保障。据公司总经理杨新灿介绍,除了对有限空间场所全部加装防护栏并上锁外,企业还在腌制池上方加了防护网,源头上消除跌落的风险。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出入口狭窄,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气含量不足的空间。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基础处处长东鑫介绍,今年起,我市针对蔬菜加工、印染等企业,推行有限空间“上锁”,目前已有180多家企业落实到位。
专家进企,逐一问诊开方
“由于燃烧不充分等原因,狭窄的烘道容易积聚有毒有害气体,必须要严格落实有限空间管控措施;浆池里的淀粉经发酵后会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一旦积聚容易发生意外……”7月底,3名省市专家为南通通远鑫纺织品有限公司新辨识出了两处有限空间,并提醒企业设置有限空间标识牌,按相关规定进行作业。
此行是通州开展的工贸重点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家指导服务的最后一站。通州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基础科科长孟宁波告诉记者,此次专家指导服务按照“动员培训、现场会诊、交流研讨、讲评反馈”的“四位一体”模式,对全区重点区域内的30家重点有限空间企业逐一过筛,并从有限空间制度建设、作业风险辨识和台账建立、作业审批和监护、人员培训、隐患排查、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
“开展专家指导服务是我市多年来的固定动作,目的就是将企业隐藏的问题一个个挖出来,再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给企业安全发展吃下定心丸。”东鑫说,对于企业整改情况,后续还将开展抽查,确保实现闭环。
压实责任,守牢安全底线
污水处理池检维修如何确保安全?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后如何应急处置和救援?近期,在港闸经济开发区组织的危险作业规范化现场示范活动中,安全专家模拟以上作业场景进行了实操演示,帮助辖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提高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水平。
风险认识不足、责任落实不到位、盲目施救……往往会导致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易发多发。针对这一点,各地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作为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重中之重,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作业技能培训等,进一步提高有限空间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通过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典型事故警示教育、专题宣传活动等,提醒各类人员时刻绷紧有限空间安全弦,提升有限空间、无限风险意识。
倒逼企业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我市还聚焦高危领域有限空间作业重点企业,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执法行动,采取明查暗访、四不两直等方式,坚决查处重大事故隐患和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共检查重点有限空间企业322家(次),共发现隐患299项。立案76件,行政处罚91.71万元。
日报记者 俞慧娟 沈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