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来,市水利局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在总结梳理近年来防汛抗旱工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抓紧抓实抓细防汛抗旱关键环节、重点工作,超前作出防汛部署,充分做好汛前准备,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确保度汛安全。
防汛责任压得实。2月20日,市防办组织召开《周学文同志在防汛抗旱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专题学习会,安排部署汛前各项准备工作。要求各地主动适应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新常态,按照“防极端、防突发、防叠加”的防汛工作思路,进一步压实防汛责任,明确重点区域、关键部位的防汛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责任体系,真正把防汛抗旱责任落实到每一条河道、每一段堤防、每一座涵闸、每一处险工。
隐患排查开展早。先后下发《关于做好2023年水利工程汛前检查工作的通知》(通水运〔2023〕1号)、《市防汛抗旱(防御台风)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汛前检查工作的通知》(通防汛(防台)办〔2023〕2号)、《市防汛抗旱(防御台风)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通防汛(防台)办〔2023〕4号),及早部署各地按照“查严、查细、查实”的要求对涉及防汛安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切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本次检查,共发现堤防险段2处、流域性涵闸病险工程12项、三、四级河道淤积等妨碍行洪问题25处。逐一落实处置措施并限期整改到位,充分利用汛前有利时机,集中人力物力,加快水毁工程修复,目前省级确定的3项水毁修复任务已全部完工。对汛前一时难以处理的,制定应急抢险预案,落实责任单位和度汛措施。对历史险工险段严格落实巡堤查险责任制,加强水下地形测量,严守江海关键节点,确保安全度汛。
预案方案更完善。结合2022年防台风工作实际,出台了《南通市沿江沿海修造船企业防台风工作专项方案》(通防汛(防台)指〔2023〕1号)和《南通市渔业船舶防御台风安全避险工作方案》(通防汛(防台)指〔2023〕2号),构建我市沿江沿海船舶防御台风工作机制,实现了沿江沿海船舶防御台风工作方案全覆盖。加强对基层预案的检查,聚焦近年来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督促乡镇(街道)、行政村细化应急处置流程,重要地区优化人员撤退专项方案,指导乡镇(街道)、行政村采用图表等形式,制定简便易行、实用管理、面向实战需求的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保障能力再提升。切实做好市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运行管理,加强与县(市、区)及市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联测联调。落实专项经费,委托三方技术支撑单位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采用电信、移动两条业务专网,一主一备双网保障,实时传递全市水情、雨情、工情数据,及时发布汛情、险情及发展动态等预警信息,实现气象、水文和各县(市、区)信息整合共享,确保省、市、县、乡四级互联互通。围绕精准调度,制定“精准调度突破年”实施方案,明确市级统一调度水利工程名录和调度方案,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兼顾生态活水,实现“两利调度”。对照各类防汛物资储备情况,落实资金,及时增储补足,计划采购市级防汛块石1.3万吨,并前置在重点防汛地段,以确保防汛抢险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