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水平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首先衷心感谢您对科技工作和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加强领导、协同推进、科学规划,加大投入、优化政策、强化管理,牵线搭桥、拓展合作、吸引人才,加快推进行业类科技平台建设”的四个方面建议,经我局和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两新工委)、市财政局共同会办,予以采纳。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领导、协同推进、科学规划。“十二五”以来,我市重视高层次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工作,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积极吸引中科院系统的研究院所、“985”、“211”工程系列国内知名大学在通围绕产业技术需求设立科研机构;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企业研发平台建设,积极帮助我市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建设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研发机构。到2016年底,我市已建大院大所(新型研发机构)22家;建有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352家;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0家;省级工程中心1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7家;省企业院士工作站39家。另外,市科技局还负责认定市级企业研究院、市级企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市级企业院士工作站、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发改委负责认定市级企业工程中心;市经信委负责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发机构的形式多样,确实需要市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为了推进全市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我市建立了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市科技、发改、经信、财政等部门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下一步,我市将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二、关于加大投入、优化政策、强化管理。突出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集中财力支持研发机构建设,2015年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市本级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意见明确“支持重大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对经市政府同意引进的高层次科研院所,按协议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对经市政府批准区级投资建设的高层次科研院所,给予实际投资额20%以内的补助。对经认定的市级企业研究院、协同创新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50万元资助。对高校院所新建的市级重点实验室,给予50万元资助。对经认定的市级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给予40万元资助。对新通过验收或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20万元奖励”。2016年市财政用于市区企业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方面的投入约6800多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组织落实好这些政策,继续组织认定一批市级企业研发机构,同时积极组织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在管理过程中,适时修改完善政策。
加强公共研发平台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出台了南通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认定管理办法,目前全市建有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0家、市级108家。2016年向全社会公布了南通南京大学材料工程研究院、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南通光电工程中心、南通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研究院、江苏省电机能效定级及故障诊断服务平台、南通市生态纺织品检测与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等6个开放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下一步,我们将引导科技服务平台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制度化管理机制、开放式服务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实行优胜劣汰。
三、关于牵线搭桥、拓展合作、吸引人才。积极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已引进共建大院大所22家。下一步我们将以中央创新区建设为契机,研究平台招引方案,加大与中西部高校院所的对接,吸引到我市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联合研发中心、研究生培养基地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强与中科院系统的创新资源对接,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合作起点,逐步争取中科院系统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兰州大学南通研究院等项目正在推进建设中。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保障机制和加强党管人才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南通人才八条”,出台22个“人才八条”具体实施办法,创新实施新一轮江海英才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引进并优先支持两院院士、国家杰青、973首席科学家等海内外顶尖人才来通创新创业。
四、关于加快推进行业类科技平台建设。围绕我市产业发展,建设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我市已现雏形。在纺织行业,全力引进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纺织丝绸技术研究所,成立了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新材料行业,依托南京大学雄厚的科技与智力优势,南通市政府与南京大学共建了南京大学南通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在电子信息行业,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研发力量、人才优势和综合技术实力,合作成立了中科院南通光电工程中心;依托清华大学陆建华院士团队,南通市科技局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南通卫星互联网协同通信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与南通大学合作成立了“南通智能信息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并且由南通市政府出资建立了南通先进通信研究院;港闸区政府依托南京邮电大学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与南京邮电大学洽谈合作共建了产业研究院。在船舶海工行业,南通高新区、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南通贝斯特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三方投资注册成立了南通江海海洋工程产业研究院。在智能装备行业,由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出资成立了南通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在其他行业,成立了南通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南通高技术研究院,南通智慧建筑产业研究院,南通河海大学海洋与近海工程研究院。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引进建立创新平台,填补这一产业没有创新平台的空白。同时加强已建平台的运行管理,提高平台市场化建设水平,逐步建立自我造血机制。发挥好17家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依托联盟技术优势,为我市企业开展服务。
借此机会,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和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您百忙中能抽时间,到市科技局指导工作。谢谢!
南通市科学技术局
2017年0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