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0082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南通市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5-08-20 累计次数: 字体:[ ]

尊敬的葛红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全民健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体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坚持把群众体育作为建设体育强市的基础性事业,围绕“补短板、增活力、建标准、促融合、强组织”,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各项工作有声有色、走在前列,运动健身参与者越来越多,体育已成为人民群众现代文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2024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意见》,为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筑牢健康之基。

针对您提出的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布局城乡场地设施、培育特色品牌赛事活动和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四个方面的建议,结合我市全民健身工作的实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不断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的体制机制。社会资本利用旧仓库、厂房、商业设施等既有建筑以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改建体育场地设施的,应按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需要,依法依规调整使用功能、租赁期限、车位配比、消防等土地、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实行5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的过渡期政策。公开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赛事目录及承接标准,优化体育赛事使用道路、空域、水域、无线电等行政审批流程,降低具有一定资质的体育企业举办承办体育赛事的门槛。

二、不断缩小城乡差异均衡布局全民健身资源。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基础薄弱区域和群众身边倾斜力度,完善农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城乡服务内容和标准统一衔接。新建居住区要科学规划社区全民健身中心,系统优化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健身步道等健身场地设施布局,在不影响相关规划实施及交通、市容、安全等前提下,允许利用城市闲置空间资源、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建设全民健身体育设施,满足居民就近健身需求。

三、不断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着力打造富有南通地域特色的全民健身项目自主品牌,加强南通风筝、海安花鼓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推广。建立足球、篮球、排球等深受群众喜爱、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业余竞赛体系,引导举办城市体育联赛。鼓励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举办广场舞、健步走、棋牌等健身竞赛活动。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区域合作,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全民健身大联动,探索举办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的“社区运动会”,组织网络健身运动,创新赛事活动举办模式。

四、不断擦亮冠军摇篮名片弘扬全民健身文化。发挥南通“体育之乡”效应,借助本土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创作一批弘扬奥林匹克和南通体育精神的体育题材作品,挖掘有南通地域文化的体育元素,举办以体育文化为主题的赛事活动,支持更多富有南通地方特色的群众性赛事活动走出去。定期开展体育公益宣讲活动,宣传以优秀教练员、运动员典型事迹和经历为主题的体育故事。整合宣传资源,加强体育文化国际交流,将南通体育文化精髓向世界传播,形成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多元的南通体育文化传播矩阵。同时实施体育文化创作精品工程,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创作具有时代特征、南通特色的体育文化产品。

南通市体育局

2025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