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6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南通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3-12-15 累计次数: 字体:[ ]

祝培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社区养老公共服务水平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您的建议针对性强,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经商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在提案中提及的,南通是全国、全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七普”数据显示,全市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231.87万人,占总人口的30.01%,总体呈现规模大、发展快、空巢多、高龄化趋势明显等特点。面对严峻的老龄化形势,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市抢抓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医养结合试点、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及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等机遇,在顶层设计、基础建设、功能发挥和服务成效上均取得重大进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快形成。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331处,总床位达到9.2万张,基本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相衔接,高、中、低档相配套,医、养、康、护功能齐全,公办、社会投资兴办、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并行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真抓实干成效明显,2020、2021年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在民政部、财政部组织的第二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综合评估中获评优秀地区。创新“链式养老”服务模式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公共服务质量养老服务领域满意度测评结果位居全国第四。

一、关于制定服务标准,完善市场监督的建议。一是加大养老服务领域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力度。将养老、家政等基本社会服务领域列入南通市地方标准的立项重点领域,按照“部门推荐、注重实施”的原则,开展南通市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联合市市场监管、市商务局等部门完成《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规范》(DB3206/T 1008-2020)、《农村社区“长者驿家”养老服务规范》(DB3206/T 1021-2021)、《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规范》(DB3206/T 1032-2022)、《长者驿家建设和管理规范》(DB3206/T 1031—2022)等4项南通市地方标准的制定,均已发布实施。二是推动养老服务领域标准化试点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如皋市安康通健康服务有限公司承担的江苏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通州区悦慈老年公寓承担的江苏省医养结合标准化试点成功通过验收。后经推荐,如皋市安康通健康服务有限公司、通州区悦慈老年公寓均获批承担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2个国家级试点目前正在建设中。三是加强养老服务领域标准宣贯。优化“通通检”云服务平台建设,免费提供各类标准的在线查询,实现一站式智能搜索和相关基础信息的横向、纵向关联检索,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已发布标准的宣贯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在“通通检”平台“重要标准解读”栏目增设“养老类标准专题”进行重点宣传。

二、关于适老化建设做到精准的建议。建成市、县两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市级建立“通城养老”综合为老服务平台,集成全市养老服务信息、服务、监管等功能,推进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共享,提高公共服务和决策水平;县(市、区)建立老年人信息呼叫及应急服务平台(虚拟养老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汇聚线上线下资源,为老年人提供“菜单式”就近便捷的养老服务。此外,连续四年将居家适老化改造列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对所有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家庭,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按照平均每户不低于3000元的改造标准,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共计为78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针对性实施适老化改造。在实施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中,我们注重结合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配置应用手势控制、语音控制等简便操作的智能应用设备,积极推广安装人体感应探测、燃气泄漏报警、一键呼叫等智能化应急保障设备。同时,畅通居家适老化改造家庭与“通城养老”综合为老服务信息平台、老年人信息呼叫及应急服务平台及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数据传输,通过自动化的信息数据监测评估,及时发现老年人可能发生的意外风险,并同步推送风险信息至老年人亲属、养老服务机构,做好应急处置。您提出的“搭建大数据服务平台,实施派单服务、实时监控、共享调度的一体化运营”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将积极吸纳到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三、关于提高服务人才的技能培训和人才储备的建议。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创制、教育培训、技能鉴定等手段,发展养老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教育,提升养老服务岗位待遇和职业吸引力,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常态化开展。持续推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养老机构负责人和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养老护理技能示范培训活动,充分发挥护理人才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开发“互联网+培训”新模式,常态化开展养老服务行业管理人员的政策理论和实操培训。依托政校合作平台加强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全市开设护理专业的技校有5所,在校生近千人。近三年,全市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1.5万人次,岗前培训率达到100%。二是养老服务人才政策待遇不断完善。建立与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配套的薪酬激励机制,依据职业技能等级给予相应的一次性补贴。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岗位补贴制度。按3~5万元奖补标准,建立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岗位大专院校毕业生一次性入职奖励。每年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对获奖选手授予“技术能手”称号,并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建立养老服务人才褒扬机制,组织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评选活动,不断提高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三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面实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社会化认定工作。建立养老服务管理人才信息库,实施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备案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养老服务、市场营销、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专题研讨、论坛讲座。建立养老服务顾问制度,全市养老服务顾问点实现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顾问团队超2000人。

四、关于政企联合推进社区养老落地的建议。“十三五”以来,我市以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在社区养老服务四级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对照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城乡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设施2019处,其中街道(乡镇)全部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城乡社区全部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创新“链式养老”服务模式,在全国率先打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界限,支持养老机构发挥其专业优势,承接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延伸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已有27家养老机构承接运营了47家街道(乡镇)日间照料中心,为706个社区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养老服务,有效满足了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您提出的“保险企业利用服务能力优势、资金优势、产品优势,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资源;协助搭建平台并实施运营,协助组建专业护理师队伍,协助扩建并市场化运作养老驿站,提供多种养老保险产品”的建议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将在后续工作中认真研究吸纳。

五、关于激发内生活力,构筑社区互助式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出台居家和社区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办法,为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购买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护理上门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只要具有南通户籍,并符合困难条件的老年人,可以享受每月每人40-300元不等的政府购买服务补贴,有效保障了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二是制定服务清单。制定“5+X”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根据老年人需求,制定包括送餐助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应急服务、精神慰藉等项目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在全面开展5项基本养老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与居家老年人需求的精准对接。三是坚持科技赋能。建立老年人信息呼叫及应急服务平台(虚拟养老院),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及各类养老机构为实体网点,通过线上、线下解决老人医疗、咨询、购物、照料等生活需求。老年人或其家人均可拨打服务热线寻求应急服务,“菜单式”就近便捷的养老服务方便可及。

近期,市民政局牵头起草了《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吸纳了您关于完善服务标准、强化质量监管、加强队伍建设、推进适老化建设等建议。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总结经验,大胆探索,持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进医养结合,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养老机构发展质量,满足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欢迎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南通市民政局

                                         2023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