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0265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南通市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5-08-20 累计次数: 字体:[ ]

尊敬的陈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南通本地非遗融入全民健身项目进行传承推广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全民健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和技艺的重要标志,有助于强化个人和群体的文化认同感。同时,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开发也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吸引游客,助力经济发展。但是回顾近几年的全民健身工作,我们确实在把非遗项目融入全民健身中有所欠缺,忽视了在全民健身大发展中的非遗传承。经研究,我们将围绕如何发扬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相关部门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结合“一校一品”,把非遗项目送进校园。2024年,作为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积极开展“一校一品、一生多能”指导员进校园活动,全年累计超2000人次,覆盖全市100余所小学,得到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今年,我们将在进校园过程中,有意识、分类别的加入非遗项目,比如王家拳、戚家拳、跳马伕等,让广大学生从小就了解本地优秀非遗项目,南通大学体育学院还专门成立王家拳的课题组,研究、传播该非遗项目。

二是结合全民健身,扩大非遗项目曝光度。最好的传承就是增加曝光度,做好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在春节、端午、中秋和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百花齐放,我们也为非遗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舞台,比如海安花鼓、浒澪花鼓、板鹞风筝等,让南通本地非遗项目从“出镜”到“出圈”再到“出彩”,不断扩大知晓面和影响力。

三是结合健身指导,扩大非遗项目参与人数。发挥各地体育部门和各级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把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以点带面,积极培养、培训更多社会体育指导员,把非遗项目有机融入全民健身活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着力引导,提供非遗项目传承的保障资源,通过全民健身骨干的“传、帮、带”作用,促成非遗传承与全民健身相互补台、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南通市体育局

2025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