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0271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市政绿化养护,提升城市环境的建议)
来源: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时间:2025-09-11 累计次数: 字体:[ ]

赵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市政绿化养护,提升城市环境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部分绿化带存在“超高土”问题

绿化带“超高土”究其原因主要由绿化建设之初施工填土不规范、外部尘土长期累积等因素造成,易引起扬尘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影响市容美观。大部分路段的植物生长多年,根系较为发达、株行距过密,清理难度较大。近两年,绿化部门结合绿化养护缺陷改造,逐步对现状道路绿化带过高土问题开展整治,先后对通宁大道、人民路、江海大道、永和路等17条道路分车带进行了降土处理,累计改造长度约5.28万米。

下一步,绿化部门将从源头规范设计、施工精细管控、养护长效治理三大环节系统施策,力争形成“预防-控制-维护”闭环管理。一是加强设计源头把关,将绿化带及树池土壤面低于路缘石3~5cm作为土壤面标高的控制点。有条件的沿园路处设置植草沟,通过引导径流渗透,减少泥土外溢。二是强化关键工序验收,督促建设单位加强对地形塑造、苗木栽植、绿地边界处理等关键工序的现场管理。根据《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中“4.1.6栽植土表层与道路(挡土墙或侧石)接壤处,栽植土应低于侧石3cm~5cm”,严格土壤面标高验收。三是加强绿化养护管理,注重绿化长效养护。督促绿化养护单位定期清除绿化带内落叶,浇水作业时注意慢水细浇、工完场清。同时,加强跨部门协同,会同环卫部门加强日常巡查,避免将路面清扫土扫入绿化带和粗放浇灌导致泥土外溢等问题。

二、关于部分树池裸土影响环境问题

绿化工程建设或管养过程中,一般通过设置树篦子、加盖碎石、铺设弹格石、种植绿化等多种方式解决行道树树池裸土问题。目前,部分树池裸土主要由于以下原因:一是部分道路市政工程和绿化工程未同步实施,绿化部门后期可通过平整树池、临时绿化覆盖(如播撒草籽等)等方式解决。二是一些浅根系的树种,长年生长后树根隆起,易造成盖板拱起或组件缺失,情况严重的树穴内已无栽植地被条件。三是部分常绿林下树池内绿化退化或人为踩踏,造成树池裸土。

为解决树根起拱引起树穴盖板破坏导致裸土的问题,2024年绿化部门启动了行道树树穴盖板现状调查及美化提升专题研究。通过对市区33条道路树穴盖板实地调查分析,研究发明了一种铺设树穴用的柔性覆盖物,计划待样品完成后开展试验段应用。下一步,绿化部门将加强绿化工程建管交接管理,对存在树池黄土裸露的,项目整改符合要求后方可移交。同时,加强对既有道路绿化的巡查,发现树池裸露的,绿化管理单位要因地制宜、因路施策,及时通过植绿补绿、铺设覆盖物、树池改造等方式解决问题。

三、关于部分绿化树种选择不尽合理问题

绿化树木需经过多年培育生长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树种的选择关系到绿化建设的质量高低及生态功能的发挥。为科学指导城市绿化建设,2016年,省住建厅印发了《江苏省城市行道树建设指引》,根据省内不同区域推荐适宜行道树种,悬铃木冠大荫浓,是优良的城市行道树种。

悬铃木飞絮是自然现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每年4至6月份,悬铃木球果成熟开裂后,果絮确实会给市民出行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修剪是减少飞絮的重要措施,2024至2025年,绿化部门结合冬季大修剪,累计修剪悬铃木行道树近10万株,修剪后的悬铃木春季新生枝条球果基数大大减少,果毛飘絮量明显降低。下一步,绿化部门将继续做好行道树修剪工作,降低来年飞絮污染;同时,建议市民在树木飘絮期间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四、关于绿化垃圾处置缺乏有效途径问题

园林绿化废弃物分布范围广、季节性明显、体积大、运输成本高,存在收集系统不健全、利用设施选址困难、资源化产品出路不畅等问题。目前,绿化部门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推进园林废弃物处置工作,将公共绿地绿化垃圾处置纳入合同管理,日常养护作业产生的枯枝落叶、树枝、草屑等按相关要求处置,严禁随意弃置。

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作为系统工程,涉及收集、运输、处置、利用多个环节,需要辖区政府及资规、城管、绿化、环保等多部门联动。目前,市区几个园林绿化垃圾收集处理点多为临时用地,在用地供应、资金补贴等方面缺少政策支撑。绿化部门将鼓励引导绿化管理单位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园林绿化废弃物问题;同时加大调研力度,借鉴先进城市经验,结合南通实际情况,会同财政、资规、城管等部门,有序推动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置工作。

五、关于部分道路路面破损影响环境问题

2024年,市政绿化部门高效推进协同养护试点工作,创新融合市政、照明、绿化多专业形成一线作业专班,构建市政道路牵头、照明绿化协同跟进的工作格局,破解传统养护分散施工、间隔作业和重复影响交通等问题。2025年,通过建立道路、绿化、照明三方巡查信息线上工作群,进一步建立协同养护统一调度机制,按照一次巡查、同步维护原则,上传问题照片及定位,实现“一问题多部门同步响应”,推动市政绿化问题快查快处。

针对道路路面破损问题,市政部门按照“随坏随修、应修尽修”的养护理念,加强市政设施巡查维修养护。2025年上半年,累计完成灌缝46万米,沥青专业化维修6.1万平方米,人行道维修5.3万平方米。今年,市政部门还将任港路、园林路等10余条道路纳入整治清单,主要对沥青路面损坏坑洼、人行道板松动破损、路牙沿老化不平整等病害进行翻修更换。同时,开展树穴整治与人行道修复专项行动。计划以工农北路为试点,统一更换拼装树池篦子,修复破损地砖,对根系过度生长树木进行根部处理,系统化治理行道树根系空间受限、树穴结构失当及路面破损等问题,消除树穴边缘破损、树根隆起导致的通行安全隐患,同步恢复人行道平整度与无障碍功能,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六、关于市政绿化建设与城管项目建设存在脱节现象问题

环卫设施规划应纳入城市发展整体规划中,与道路改扩建、公园绿地建设、城市更新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相协调。市政绿化项目规划时,由资规部门统筹项目方案,组织市政、绿化、城管、财政等部门协同参与审查。

关于环卫设施选址与市政绿化项目选址融合衔接不够的问题,需进一步完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城管部门及时、准确地把环卫设施需求信息反馈资规部门,由资规部门在各类市政绿化建设项目方案中予以统筹协调,市政绿化部门根据审查确定的方案组织一体化实施,从规划源头避免建设不同步导致的后期重复开挖补建问题。

市政绿化管理不仅关乎城市的“颜值”,更关乎生态安全、人民福祉和一座城市的长远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相关规定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市政道路绿化工程质量控制,加快做好道路绿化带黄土裸露补种补植,持续推进道路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颜值和市民幸福指数。

南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5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