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意见》政策解读
来源: 南通市总工会 发布时间:2022-06-15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2年6月13日,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意见》(通政办发〔2022〕60号,以下简称《意见》)。为使《意见》更好落实到位,现将《意见》制定背景和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2021年底,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总工会会同省人社厅等10个部门制定的《关于在全省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重要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阶段,要求各地要紧扣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总目标总定位,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要求,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最大限度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奏响建功奋斗的时代最强音。为将省《关于在全省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意见》落到实处,市总工会结合我市实际,紧扣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有关部署要求,在开展调研等基础上,与市人社局等多个部门和单位沟通磋商,起草了《意见》初稿,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了我市《意见》。

二、目标任务

开展我市“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紧抓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机遇,凝聚各方力量,力争实现六大目标。一是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进步;二是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上取得新进展;三是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四是在助力创新发展上达到新水平;五是在增强职工获得感上取得新成效;六是在落实竞赛“广泛深入持久”要求上迈出新步伐。

三、主要内容

(一)围绕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开展引领性劳动竞赛。在竞赛项目上求拓展,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竞赛的重要落脚点,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产业链、重大农业载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等,分类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在竞赛内涵上求创新,尊重职工首创精神,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创新竞赛方式和载体,使竞赛活动富有新时代特色,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在竞赛组织上求突破,采取项目化管理方式,建立健全信息反馈、项目督导、调查研究、评估考核、总结表彰等制度机制,强化项目申报、推进、评估、总结的闭环管理,积极探索在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中开展竞赛的有效途径。

(二)围绕加快建设科技强市,开展群众性创新竞赛围绕国家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和我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等,组织引领广大产业工人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提高创新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围绕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发明创造活动;突出“五小”在群众性创新活动中的基础地位,把合理化建议作为重要环节,形成基础广泛、人才集聚、成果丰硕的活动体系。深入实施劳模创新工作室“薪火工程”,稳步推进创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推动科技镇长团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团室联姻”。建立健全职工创新活动激励机制,定期认定全市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鼓励企业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为职工搭建创新舞台;推广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探索企业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激发产业工人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

(三)围绕推进美丽南通建设,开展绿色低碳发展竞赛。

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加强节能环保教育,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严格执行生态文明制度,自觉践行绿色行为方式,着力培育绿色文化。在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等重点行业领域,围绕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组织职工比创新、比技能、比管理、降能耗和排放,促进资源能源节约、高效利用,提高竞赛绿色含量。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普遍开展“节能降碳随手拍”活动,“保护环境随手拍”等活动,推动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杜绝跑冒滴漏。

(四)围绕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开展技能素质提升竞赛。扎实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广大职工立足本职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争创新业绩,不断深化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职工职业技能发展模式。创新技能人才培养选树方式,推动普遍开展工匠人才培育选树、名师带徒、师徒结对等活动;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云平台,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开展线上培训与线下实训相结合的服务;继续实施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英才名匠”产业人才培训、高技能人才“青苗计划”等。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鼓励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改进评价方法,加大对技术工人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贡献的评价比重;加快实施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比照认定制度,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鼓励企业设立技能专家、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等岗位,引导企业建立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等机制。加大技能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建设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基地、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等,增强各类团队的辐射带动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五)围绕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开展“安康杯”竞赛。创新竞赛活动形式,积极开展争做“职业健康达人”、创建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等活动;充分发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作用,推动企业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聚焦建筑施工、机械制造、危险物品生产经营等重点,开展群众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推动竞赛活动向非公企业比较集中的开发区(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拓展,把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纳入竞赛范围。

(六)围绕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开展班组创先争优竞赛

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带工建“三创争两提升”(创争先进党支部、创争模范职工之家、创争工人先锋号,提升政治引领力、提升群众组织力)活动;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把争创“党员示范岗”与“工人先锋号”,争当“优秀党员”与“最美职工”“文明职工”等有机结合,引导广大职工党员在技术创新、助推发展、促进和谐、固本强基上当先锋;深化“六型”(学习型、创新型、环保型、效益型、和谐型、安康型)班组建设,深入开展质量管理小组和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增强班组的辐射带动能力、创新攻关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工作协调。市劳动竞赛委员会统筹指导协调全市劳动竞赛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在政策、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进一步完善竞赛的组织机制、绩效评估机制、激励机制等,探索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制定疫情影响、经济波动等条件下的竞赛工作预案,推动竞赛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二是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党员“双培养”制度,在“两代表一委员”推选、劳模先进表彰等方面向技术工人倾斜。建立优秀技术工人疗休养制度,定期组织、分级实施疗休养活动。对在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授予南通市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全市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第一完成人,全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职工选手,授予南通市五一劳动奖章;在市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选手,授予南通市技术能手、南通市五一创新能手、南通市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按规定晋升技术等级(职称)。是注重典型选树。注重在劳动和技能竞赛中选树劳模先进典型,宣传劳动创造幸福,讲好劳动故事、劳模故事、工匠故事,激发职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奉献一行的正能量和自豪感。组织劳动模范、技能大师等优秀产业工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园区、进社区,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使广大产业工人获得更多职业荣誉感。

原文: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