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用电、迎峰度夏和供电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一、全市用电总量持续增长
今年以来,南通电网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未发生错避峰和拉限电等情况,民生用电和重要用户用电未受到影响。上半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75.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4%,高于全省(4.06%)2.18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三(仅次于宿迁10.46%、镇江7.87%)。其中:第一产业2.9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22%;第二产业127.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2%;工业电量125.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9%,高于全省(2.79%)2.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三(仅次于宿迁9.82%和镇江7.76%)。第三产业19.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5.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8%;电网调度最高负荷538.01万千瓦,同比增长9.9%。从用电指标趋势可以看出,随着我市“稳增长、调结构、转动力”的力度不断加大,预计全年用电量也将呈现平稳增长、渐次升高的走势。
二、电力迎峰度夏工作落实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积极筹措,全面准备今年的迎峰度夏工作。一是50项电网迎峰度夏工程全部投运。目前,南通地区所辖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设备运行情况良好,无异常、无重载情况。二是全面细化有序用电举措,编制完善《南通市2016年有序用电方案和电力供应应急预案》。其中:紧急避峰方案最大可控负荷89万千瓦;阶段性控制方案最大可控负荷74.5万千瓦左右。方案最大可控负荷可以保证全市出现68万千瓦电力缺口时,民生用电和重要客户用电不受影响。三是在全市范围内推进电力设施保护“安全报监”,筑牢电力设施保护三道防线,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实现“零外破”。四是开展低电压、卡脖子专项治理,改造线路366条、配变7400台,受益居民户达到1.3万户。
三、南通电网夏季电力平衡及应急保障措施
2016年,南通电网调度最高负荷预计为680万千瓦,同比增长9.2%。考虑到需转供崇明30万千瓦负荷,南通电网的最大供电需求为710万千瓦。目前南通电网最大供电能力为789万千瓦,供电能力略有富裕。
1. 保障电力安全有序供应的应对措施:一是坚持“保发展、保民生”,进一步强化调度、运行和应急管理工作,全力确保居民生活、重要客户、重点场所、基础设施、农业生产、重大项目可靠用电。二是密切跟踪用电走势,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强化电网薄弱运行方式下的措施防范,确保夏季负荷高峰及重要时段电网全接线、全保护、高可靠性运行。三是完成86户大规模供需友好互动系统建设,实现突发事件下.低谷时段32万千瓦、早峰时段19万千瓦、腰峰时段20万千瓦、晚峰时段22万千瓦负荷的秒级控制。
2. 突发灾害性天气应急保障措施:南通靠江靠海,台风、雷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多发、易发。特别是受今年罕见超强厄尔尼诺天气影响,南通地区降水量同比增加30%,极端恶劣天气显著增多。对此,我们积极应对,扎实做好强降雨、雷暴、台风等恶劣天气和洪涝灾害防范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第一责任人制度,确保责任明确到每一座变电站、每一条线路、每一个具体责任人。二是在市区及各县公司选调技术骨干力量,组建应急队伍 107支、1037人,其中:负责35千伏及以上输电抢修队伍11支、81人;10千伏中压抢修队伍26支、348 人;400伏低压抢险队伍64支、512人;变电抢修队伍6支、96人。按区域分:市区抢修队伍22支、437人,县公司总计85支、600人。各抢修队伍通讯保持24小时畅通,确保在第一时间内能跨区调拨。三是配置各类防汛物资、备品备件1236项。目前,供电公司共有应急发电车8辆,大型应急照明灯86台,应急吊车16辆,皮划艇12艘,应急抢修车辆 128辆、大型潜水泵20台。救生衣、电源盘、铁锹、十字镐等应急物资准备充足,随时可以调拨派用。四是全面落实技术措施,制定受灾情况下的转供电方案64项。完成南通地区14座低洼变电站周边排水管网疏通、防水挡板安装、户外端子箱、机构箱基础抬高、配置吸水膨胀袋等工作。对全市所有沿河、池塘、稻田等地质松软地区杆塔基础进行加固。对全市范围内各类防汛泵站、排涝场所、重要用户用电安全开展专项检查。五是加强防汛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响应迅速,处置及时。
四、履行社会责任,点亮美好生活
一是聚力“两个率先”,主动当好经济发展“电先锋”。围绕我市“江海联动、港城互动、轴向带动”的发展战略,以及“3+3+N”的产业发展方向,公司领导班子带队主动走访各区县党委政府,全方位收集政府热点开发区域的项目建设用电需求信息,系统分析不同板块供电品质需求,强化精准投资,统筹电网资源向“五沿”布局,向重点产业集聚,2016年共安排电网投资39.3亿元,截至目前,已投产500千伏胜利变扩建等电网工程14项,线路长度238.66公里,变电容量52.15万千伏安。年底前,还将投产220千伏壮志等电网工程7项。二是聚焦项目建设,主动当好党委政府“电参谋”。成立项目用电服务中心,在各区县和产业园区,分片区落实一名公司领导,每季度开展挂钩联系,对每个重大项目实行公司领导、中层干部、客户经理三个层面的一站式服务,把营业厅延伸到项目现场,上半年,大项目平均接电周期缩短9.22天。全市136个重大项目中,35个项目已完成送电;19个项目临时用电已送电;其余82个项目已确定用电方案,进入施工安装环节。三是聚智增值服务,主动当好企业客户“电管家”。落实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各项部署,积极探索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增值新举措,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客户,为稳增长、保发展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今年,公司分别于1月1号和6月1号对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类别价格每千瓦时降低3.12分和0.73分。至6月底,已减少用户电费支出1.12亿元。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南通地区直购电户达到109户,已执行直购电量15.85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4842万元;
年度直购电计划为36.88亿千瓦时,预计降低用电成本9941万元。对全市3566户开展“5A级电力用户”评价,协助整改用电安全隐患4562条,完成电力体检3227户,为用户节约电费5141万元。四是聚责民生项目,主动当好居民百姓“电保姆”。围绕造福百姓、改善民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统筹推进94个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和9个“美丽乡村”创建,助力城乡发展一体化。投入资金1.7亿元,对市区34个老小区用电接户线、546台配电变压器进行改造。目前,已完成振兴花苑、新桥新村等29个小区接户线改造,新增改造配变349台。以“零差错、零闪动、零投诉”为目标,实施精准服务,让居民百姓真切感知服务品质的持续提升。去年以来,公司万户投诉率全省最低,工单处理满意度全省最高,客户诉求一次解决率100%。
五、推动能源互联网率先落地,让南通电网更加智慧
能源互联网是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能源配置平台。国家电网公司加快建设我国能源互联网,电能的供应方式、传输方式、提供方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我市以风电、光伏等为主的清洁能源,以及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对电网安全、智能、互动、抗风险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南通电网硬件基础好,有条件、有能力作出先行探索,推进以“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为特征的能源互联网率先落地,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充分发挥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提升电网消纳区内各类清洁能源、承接区外来电能力,全面打造网架坚强、友好互动、运行灵活、泛在智能的现代化电网。二是积极开展主动配电网研究。结合我市光伏、智能家居、充电站、微电源等现状要素,创新开展10千伏、400伏电网整体改造方案研究,发挥电力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用户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合力推动智能电网发展。三是加快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建设。年底前完成139户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建设,实现突发事件下40万千瓦应急负荷的秒级控制。四是推动“两个替代”满足用电多元需求。目前,全省两个高压岸电示范项目之一已率先在南通港建成,进入试运行阶段。年底前,我们还将完成25套岸电系统建设。协助政府部门开展燃煤小茶炉、小炉灶整治,淘汰422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烧高污染燃料锅炉。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完成沪陕高速4座高速服务区快充站、市区4座城市快充站的投运调试;加快全市2座公交充电站、14座城市快充站建设,力争年底前投运;开展交流充电桩的升级改造及接入车联网平台工作,完成5座充电站的站控系统改造。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运用配网柔性化、智能测控等电网新技术,满足分布式能源和储能设备接入,促进多元化电源、负荷与电网协调发展。探索光伏发电等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推进居住区智能电网和水、电、气集采集抄标准化建设,建立面向智慧城市的智慧电源综合体系,支撑“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