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南通年鉴(2017) > 医疗卫生
综述
来源:南通年鉴 发布时间:2018-03-01 字体:[ ]

【概况】2016年,南通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31家,比上年减少16家。其中,医院216家,卫生院105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站)9家,妇幼保健院(所、站)7家,卫生监督所7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家。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3万人。年内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招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94人,比上年下降69.2%,其中硕士123人、博士2人。全年总诊疗4029.27万人次,入院118.01万人,人均门诊医药费用183.4元、住院医药费用9404元。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床位5.36张、执业(助理)医师2.46人、注册护士2.49人。全市建成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有国家临床重点(单位)专科6个,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37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7个。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城市医疗服务网络及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组成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67.14元,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高至81.43岁,其中男性79.27岁、女性83.69岁。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每10万人中5.61人、2.77‰以下,群众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在2016年度全省三级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南通市综合满意度96.05%,居全省第一位。启东市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国示范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在年底全省卫生计生工作考评中,南通市获综合医改创新奖、年度重点工作优秀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南通市市属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出台工作规则,对市属医院绩效考核办法及总会计师制度等事项进行专题会商,启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推进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备案管理,完成市属医院人员总额备案核定,备案制人员同工同酬政策基本到位。加强院内绩效考核,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普遍实行院长年薪制。市区12所公立医院均取消药品加成,药品收入占比比上年下降5.11%。完善财政补助政策,明确以亏损补偿为基础、同时挂钩药占比和盈利能力进行补偿,各级财政补偿1.4亿元。市级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全年预算9.93亿元,市属医院债务化解任务完成。全市按区域划分7个药品采购联合体,通过省级平台进行药品带量价格谈判,入围价格比企业挂网价平均降低32.6%,比原采购价平均降低8.24%。市区医联体平稳运行,家庭医生制度推开,逐步形成以慢性病为重点的分级诊疗体系,全市以县(市、区)为单位签约覆盖率100%,重点人群签约率38.94%。启东市、海安县等地推进县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强化资源共享、技术共建、业务协作关系,形成双向转诊良性机制,基层门诊和住院人数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南通市推动医疗资源科学布局,加强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通大附院项目完成新门诊楼工程桩,地下室内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市二院项目南侧裙楼及附房等封顶,北侧主楼主体基本完成。实施市急救中心提档升级工程,通州湾示范区建成急救分站,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市区完成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改造,启动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30家。

【社会办医试点】2016年,南通市被确定为省级社会办医试点城市。全市有非公立医疗机构1429所,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45.6%,居全省第一;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比分别为28.6%、28.2%,居全省前列。在综合医疗服务方面,瑞慈医院建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儿外科列入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良春中医医院升级为二级医院,风湿病科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如皋博爱医院建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全市有10家非公立医疗机构升级为二级以上医院。全市护理型养老机构30家,护理型床位2.11万张,占养老机构总床位数45.13%。探索引入“互联网+医疗+养老”理念,以社区居家医疗照护为重点,依托社会护理资源和远程信息化系统,为社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

【沪通医疗合作】2016年,南通市直8家医院继续与上海知名三甲医院加强长期稳定业务协作关系,在管理理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技术引进等方面加强合作。两地联合申报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15项、局青年基金课题10项,举办上海名医大讲堂8场次,参加两地学术交流活动3000余人次,选派优秀业务骨干赴上海进修培训150人次,上海专家到南通坐诊200余人次、教学查房80余人次,引进新技术省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25项、院级项目80项。探索异地导师制培养模式,聘请上海名医作为南通市医疗机构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导师,实施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开展长期带教活动。

【医学科研】2016年,南通市实施卫生接轨上海战略和“定向跟踪赶超计划”,推动医学重点学科培育工程,实施青年医学科研基金项目。年内,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4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0项;省新技术引进奖8项。编著出版科技和科普著作42部,获国家专利151项。医疗卫生机构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31篇、SCI收录论文133篇。

【人才培养】2016年,南通市制定“十三五”科教强卫工程实施方案,实施省级医学重点人才培育工程和市医学重点人才培育项目。入选第五期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卫生领军)人才1人、第三层次(卫生拔尖)人才29人,入选省医学重点人才1人、省医学青苗人才48人。全市有584名住院医师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82名基层医生取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83名基层医师取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423名住院医师通过公共课目培训考核,108名全科医师参加相关理论考试;871名在培住院医师(包括全科、中医类)参加省理论考试,考核合格率85.2%;有791名在培住院医师(全科医师)参加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合格率85.96%;全科医师转岗培训107人。全市医疗卫生单位有4463人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考试,较上年增长12%,其中初级(士)326人、初级(师)2163人,中级1974人;全国卫生人才评价考试101人;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948人。组织2016年度全省卫生高级实践能力考核,1842人申报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其中申报正高职称390人、副高职称1452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