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新闻发布会
2019年度南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新闻发布会
来源:南通市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0-04-28 字体:[ ]

时间:2020年4月26日15:30

主题:2019年度南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

地点: 南通市新闻发布厅

发布人: 严迎春 南通市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

        彭小燕 南通市气象台台长

        陈铁 南通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

主持人:司祝建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3c731eb6afa7651463747bbf5e270e8.jpg

司祝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自古以来,气象关乎民生,与人民群众的生命、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工作。气象工作是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公共服务事业。近年来,高温、强对流、暴雨、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频发,给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市气象局严迎春局长、彭小燕台长和首席预报员陈铁,向大家介绍2019年度南通地区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下面,我们先请市气象局严迎春局长就2019年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作介绍。

严迎春: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借此机会向大家长期以来对气象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2019年全市平均气温略偏高,降水除海安、如东偏少外,其它各站基本正常,日照略偏少;各类灾害天气时有发生,我市先后出现了连续阴雨、大到暴雪、大风、极端强降水、台风、秋季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概括2019年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年初出现罕见阴雨寡照天气

2019年1-2月全市平均雨量147.1毫米,比常年同期(100.4毫米)偏多5成;平均雨日28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0天,其中如东、如皋雨日分别为27、28天,均为历史同期雨日数第一;平均日照150.2小时,比常年同期(261.8小时)偏少4成,为历史同期平均日照第二少的年份。

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春节期间出现大到暴雪天气

2019年2月7日(初三)夜间到8日上午全市出现大到暴雪天气,短暂间隙后,8日夜间到 9日早晨再次出现雨夹雪转雪的天气。

2月7日20时-8日11时全市累积降雪量3.6毫米(如东)~12.1毫米(海门),最大积雪深度4厘米(如东、如皋)~8厘米(海门);8日夜间到 9日早晨全市累积雨雪量4.9毫米(如皋)~11.2毫米(启东),9日05时积雪深度3厘米(启东)~9厘米(海门)。

由于强降雪出现在春节长假期间,且持续时间较长,对交通运输造成较大影响,也给公众节后返程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三、冷空气、江淮气旋交替影响,大风天气频发

2019年,受冷空气和江淮气旋交替影响,全市共出现13次大风天气过程,其中冷空气影响的大风天气过程9次,江淮气旋影响的大风天气过程4次。2月7日和6月6日大风天气过程影响最大。

2月7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全市普遍出现陆上6~8级,沿江、沿海8~10级东北大风,最大风力达10级(风速25.2米/秒,出现在如东县太阳沙)。

6月6日,受江淮气旋影响,全市普遍出现陆上7~9级,沿江、沿海9~11级的偏西大风,最大风力达11级(风速28.9米/秒,出现在如东县太阳沙)。

四、梅雨期偏长,出现局地极端性降水

2019年,我市6月18日入梅,略早(常年6月20日);7月21日出梅,偏晚(常年7月13日);梅雨期长为2000年以来的第三位(33天);全市梅雨量126.4毫米(启东)~406.5毫米(如皋),除如皋偏多约9成外,其余各站比常年偏少2~4成。

由于梅雨形势不典型,区域性暴雨发生较少。7月17日,受对流云团影响,如皋出现极端强降水天气,主城区出现特大暴雨(如城最大雨量308.2毫米),日雨量破如皋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如城最大雨强达161.9毫米/小时(出现在7月17日20-21时),该雨强超过2016年记录到的151.2毫米/小时(出现在7月11日16-17时,南通大学),破南通地区历史极值。

五、台风影响频繁,带来强风雨天气

2019年,热带气旋活跃,7-10月共有5个台风影响我市,分别是第05号台风“丹娜丝”、09号台风“利奇马”、13号台风“玲玲”、17号台风“塔巴”和18号台风“米娜”。

其中09号、17号和18号台风均给南通带来强风雨天气。特别是09号台风“利奇马”,8月9-11日影响南通期间,正面穿过南通,全市普遍出现暴雨和大风天气。过程累积雨量超过50毫米的站点有116个(全市91%的站点),其中100毫米以上有20个,最大过程累积雨量达151.3毫米(出现在启东市南阳镇)。全市出现陆上和沿江8~9级、沿海9~12级的偏东大风,最大风力达12级(风速32.8米/秒,出现在如东县太阳沙)。

六、秋季出现本世纪最长无雨日,气象干旱明显

2019年秋季总体气温偏高,降雨量正常。其中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南通地区降雨量严重偏少,各站累积雨量为4.9毫米(如皋)~11.8毫米(如东),较常年偏少8~9成,海安、如皋雨日仅2天和4天,土壤相对湿度低于50%,出现中度气象干旱。市区10月15日-11月12日持续29天无雨,创下本世纪最长秋季持续无雨记录。

该时段正值秋播秋种阶段,持续温高少雨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各位记者朋友,一直以来,全市气象部门秉承“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气象服务理念,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努力做好各项气象服务工作。2019年我局共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76次,制作报送决策气象服务材料290期,发送重要气象信息短信220次。

今天,对2019年发生在南通的重大天气气候事件进行了盘点,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让社会公众更加了解天气、关注天气,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推进南通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争当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先锋,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

司祝建:

感谢严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各位记者提问。请各位记者提问时报一下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现代快报记者:

2019-2020年冬季我市大部分群众都觉得明显偏暖,是否存在暖冬?如果存在,原因是什么?

司祝建:

这个问题我们就请南通市气象局的首席预报员陈铁回答。

陈铁:

2019/2020年冬季,全市平均气温为6.8℃,较常年(4.3℃)和去年同期(5.3℃)分别偏高2.5℃和1.5℃。其中,市区平均气温为7.0℃,较常年(4.8℃)和去年同期(5.3℃)分别偏高2.2℃和1.7℃。全市2019/2020年冬季平均气温均为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高。过去的这个冬天,无疑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暖冬”。2019/2020年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总体以纬向环流为主,与常年同期相比东亚冬季风明显偏弱,东亚槽明显偏弱、偏东,使得影响我市的冷空气总体上明显偏弱。

南通市电视台记者:

现在汛期就要到了,大家都比较关心2020年南通一个整体的情况,能不能给大家一个概况?

司祝建:

这个问题我们就请南通市气象台台长彭小燕回答。

彭小燕:

2020年汛期气候预测的前兆信号与2019年较为相似,预计今年汛期气候趋势与去年实况相仿;但是国内外气候模式对今年汛期预测存在分歧,也增加了今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的不确定性。

预计今年汛期(5~8月)全市降水量500~640毫米,与常年(568.1~625.4毫米)持平,比去年(355.4~684.5毫米)偏多;短时强降水及持续性阶段强降水有所增多。预计全市降水量5月为80~90毫米,正常;6月为130~170毫米,接近常年;7月为150~200毫米,接近常年;8月为150~180毫米,接近常年。预计今年我市入梅在6月下旬前期,正常略晚(常年6月20日);出梅在7月中旬中期,正常略晚(常年7月13日),梅雨期接近常年(常年24天);梅雨量为200~230毫米,较常年(203.9~249.2毫米) 正常或略少,较去年(126.4~406.5毫米)偏多。

预计今年汛期(5~8月)平均气温为24.5~25.5℃,较常年(24.1~24.7℃)偏高0.5~1℃,比去年(24.1~25.3℃)略高0.0~0.5℃;其中5月和6月接近常年,7月和8月正常略高。预计全市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高温日数11~15天,较常年(5.4~8.1天)偏多。

预计今年影响我市的台风个数为3~4个(常年2.5个),其中有1个左右影响较重。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天气气候异常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均有增加,需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尤其是防御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应急准备工作。一是加强暴雨洪涝灾害防御。预计今年汛期我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可能出现集中强降水时段,同时也要警惕上游客水的影响,关注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洪涝风险发生的可能。二是加强高温热浪防御。盛夏会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需做好防暑降温和电力调度供应的准备。三是加强强对流气象灾害防御。汛期中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发,需加强防范。四是加强台风防御。今年台风对我市可能造成较重影响,需加强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强风灾害的防御准备。

司祝建: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就安排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会后与市气象局的相关同志进行交流。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