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23年4月20日下午2:00
主 题:“万事好通”南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新66条新闻发布会
地 点:南通市行政中心二楼第二会议厅
发布人:
南通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兴国
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尹建勇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碧波
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唐旭东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局长助理段土生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如海
中国人民银行南通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周翔,
南通海事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薛建军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张栩龙
图文实录:
张栩龙:
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南通市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破解市场主体、群众“烦心事”的切入口和主抓手越来越多。为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市委市政府重磅推出《2023年“万事好通”南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新66条》。
为方便社会各界全方位地了解“万事好通”南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新66条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我们今天专程邀请到南通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兴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尹建勇,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碧波,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唐旭东,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局长助理段土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如海,中国人民银行南通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周翔,南通海事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薛建军为我们解读相关情况。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栩龙。
首先,请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发改委尹建勇主任介绍一下我市去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政策举措实施情况和工作成效,大家欢迎!
尹建勇: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根据安排,就2022“营商环境提升年”总体情况和大家汇报。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南通被誉为“江海福地”,素有重商亲商传统,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过去的一年里,全市上下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推出“万事好通66条”,今年我们将推出“万事好通新66条”,是去年的升级版,通过建机制、优政策、强督察、抓实效等举措聚力打造南通“万事好通”营商品牌,市营商办和各地各部门聚焦群众关切,直面企业需求,求真务实、担当作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抓好各项工作。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打通审批服务的“肠梗阻”“断头路”,打破政策执行的“旋转门”“弹簧门”,“万事好通66条”全部落地落实,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成效明显,成绩斐然。2022年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南通位列前三位,电力、纳税、办理破产、政务服务满意度、政府采购、跨境贸易等6项指标居江苏首位;如皋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县(市、区)第一。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中,南通凭借“监管机制创新”工作,上榜“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名单;如皋市、如东县上榜“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这些成绩单的背后,饱含着我们“为群众解难、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的初心,也彰显了我们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
过去的一年,我们集成联动,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优环境。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谋定而快动。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高规格会议,协调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组建由市政协副主席任组长的督察专班,建立健全督查检查、督导会办、投诉处置等工作机制。各地、各部门均组建专班推进工作,同频共振,全市构建高位推进、责任明晰、全域互动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政策供给。贯彻落实稳住经济大盘系列政策举措,因时因势出台《产业发展政策50条》《稳增长政策50条》《纾困政策8条》等政策文件,为市场主体送上及时雨。完善“1+10+N”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各地各部门全年制定出台配套文件42件,形成环环相扣、互促并进的完整体系,全方位、整体化提升营商环境水平。三是擦亮营商品牌。以品牌创建为引领,聚力打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万事好通”营商环境品牌,各地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陆续推出“万事好通·濠满意”“万事好通·如皋如意”“万事好通·税莫愁”等子品牌,各级媒体也充分报道工作成效,《新闻联播》点赞南通“优化审批程序,助力项目开建”,南通日报、南通发布等市主流媒体开设优化营商环境专栏,“万事好通”品牌集群效应初显。
过去的一年,我们攻坚克难,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破难题。搞清楚“企业需要什么、关心什么、反感什么”,瞄准痛点难点,探索瓶颈处置破题。一是实现全领域精简审批,让审批高效率不再“烦”。制定企业开办“一件事”服务标准,“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改革全市域推行,企业半天开办成为常态;开设“道口审批专窗”,大幅缩短业务办理时间;打通信息壁垒,实现全市范围内水电气系统与不动产登记、工改系统互联互通,过户信息网络实时共享、联动办理;积极推动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开展区域评估,完成区域评估80项,实现成果共享应用640项次,相关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二是实现全周期服务优化,让制度性交易成本“一降再降”。全省率先推行集群注册登记改革,与28个众创空间、商务楼宇等签订托管协议,实现“一个工位办企业”;全省率先免收建设工程交易服务费,为交易主体节省成本3000多万元;试点“抵港直装、船边直提”监管改革,货物全程作业时间由平均72小时降至23小时;探索破产退出“一站快办”,完成全省首例便利化破产注销登记,助力企业破产重整。三是实现全过程审慎监管,让监管有力度也有温度。全国首创行政行为自我纠正制度,诉前主动改正行政行为125件,诉中自我纠正188件;全省率先出台首违不罚、免罚、轻罚、不予强制措施“四张清单”,为4914家市场主体免罚轻罚2.75亿元;探索“信用+双随机”融合监管,创设自动“汇总取重”功能,涉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40.1%;推行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改革,办理合规案件51件,惠及企业主和高管55人,惠及企业职工5500人。
过去的一年,我们守正创新,在助企惠企促发展上见实效。对标先进地区,固强补弱,全力为企业鼓劲、纾困,提升为企服务能级,不断为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创造良好环境。一是资金扶持落地落实。提高“小微贷”“苏科贷”“通贸贷”财政金融产品风险损失比例5个百分点,补偿比例最高达85%,服务小微企业3000余家,财政放大倍数超过15倍。搭建“惠企通”政策直达平台,实现政策集成发布、及时解读、双向匹配、快速兑现,2022年,平台已归集惠企政策2827条、政策标签484个、涉企数据300余万条,形成全市72万家企业画像;正式发布政策文件797条、政策解读107条、申报项目68个,兑付资金约1.21亿元。二是改革创新见行见效。制定《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事项清单》,认领国家试点改革事项64条,申报自主改革事项14条,认领申报数量省内领先,自我加压,积极创新,在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等方面取得突破;去年的“万事好通”66条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全省首创或领先实施,有的举措全国首创,均已落实到位,相关创新工作也将继续常态化推进。此外,我们鼓励先行先试,年底评选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市级部门和县市区双十佳典型案例,强化典型引领,并在苏中苏北率先启动《南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工作,总结经验,固化成果。三是护企安商用情用心。全面建立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制度,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和服务市场主体行动,各版块推出早餐会、企业家恳谈会、金融惠企“下午茶”等政企沟通活动,及时为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打造亲清政商新名片。在政务服务热线开通“助企纾困”“监督一点通”绿色通道,开设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专席,增设“涉企服务专员”,组建市、县两级382人的涉企政策专员团队,全年承办“助企纾困”“监督一点通”交办件64件,受理企业诉求64380件。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南通竭力打造办事更方便、政策更惠企、服务更贴心、群众更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也正是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南通稳住了经济大盘,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4万亿元,同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4000亿元,进出口总额增长8.1%,为全省勇挑大梁作出了积极贡献。落地了一批产业项目,新签约注册总投资超10亿元内资项目和超亿美元外资项目183个,新开工总投资超5亿元工业项目195个,五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突破7500亿元,斯堪尼亚、中国航天、星源材质等知名企业加大在南通投资布局,用实际行动对我市营商环境投下了“信任票”。培育了更多市场主体,新增市场主体12.7万家、百亿级企业3家、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家、“四上”单位2900家,为经济全面恢复提振了预期和信心。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新增高技能人才1.5万名。招引认定科创项目704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17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67家,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83名,引才聚才效应不断凸显。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一场全面“持久战”。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更大力度推进,省内区域协调发展布局更高水平实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更快节奏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更富成效突破,南通已经站上跨越发展的绝佳“风口”。面对新的发展考验,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继续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以“优无止境”的营商环境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使南通成为培植优质企业、孕育优秀企业家的“良田沃土”。
期待大家给我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张栩龙:
感谢尹主任的介绍,为了使大家对去年优化营商环境整体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再看下2022年“万事好通66条”专题片。
(播放专题片)
张栩龙:
接下来,请市人民政府张兴国副秘书长发布《2023年“万事好通”南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政策举措新66条》,并介绍新66条的出台背景和特色亮点,大家欢迎!
张兴国: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首先,借此机会感谢各位对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给予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近一年来,各位聚焦南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给予系统的报道和充分的肯定,在此向各位新闻媒体朋友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直以来,南通始终坚持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稳增长稳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以营商环境的确定性应对变化变局和各种不确定性,努力使之成为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对外开放的新标识、区域竞争的新优势。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重磅推出“万事好通”南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66条,有力促进市场主体“活之又活”,推动行政审批“简而再简”,优化扶持政策“实而更实”,实现服务企业“好上加好”,“万事好通”的营商环境品牌不断擦亮,“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国家发改委致信感谢南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2022年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南通位列全省第3、前移3个位次,多家央媒、省媒点赞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和经验做法,新闻联播报道“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介绍我市“拿地即开工”、低风险项目简易管理、数字化联合审图等举措。相关具体工作刚才尹建勇主任已经作了详细的介绍,也观看了专题片。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奋力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关键之年,更是营商环境向优而行、厚植沃土的提升之年。正月初八,市委市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持续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动员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坚定信念,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全力打造办事更高效、政策更给力、企业更满意的良好生态,努力成为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活力城市。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一方面是总结回顾,跟大家汇报去年的工作成绩单,另一方面是继续向全社会发布诚意满满、干货满满的“万事好通”优化提升举措新66条。今年我们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以企业期盼和评价为导向,在总结巩固2022年“万事好通”66条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研究、创新举措、先行先试,推出新的一批更具突破性、引领性,彰显南通特色的“万事好通”新66条政策举措,今天正式对外发布,新66条以全力服务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主题,以推进惠企政策精准直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重点,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大环境”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南通实际,创新增加开放环境,围绕综合更优的政策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包容合作的开放环境、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等“六大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和政策举措,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南通运营成本更低、办事效率更高、贸易投资更便利、发展预期更稳定,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城市“软实力”。
在营造综合更优的政策环境方面。我们更加聚焦政策的直达快享,依托“万事好通·惠企通”政策直达平台,强化数字赋能,注重用户体验,进一步优化平台政策解读、匹配、兑现等服务功能,创新推出“简申快享”,实施政策申报一月一汇总,一月一研究,一月一兑现,用政策支持进一步提高要素供给质效,让企业更快更便捷地享受到“真金白银”政策红利。特别是在金融服务、税费优惠等领域进一步拓范围、降门槛、优流程,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比如,省内首创提出“搭建‘同城货多多’平台,促进产业链供需对接”,完善南通工业产业大全数据库,优化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信息共联共享,让数字真正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比如,优化富民创业贷款服务,进一步拓宽富民创业担保贷款享受对象范围,并对重点人群首次贷款全额贴息,让真正的创业者更加便捷获得启动资金。
在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方面。我们紧扣现代企业发展需要,更加聚焦质量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信用修复等重点领域,在去年政策基础上,更具系统性、实用性、针对性地提出实施“旗舰领航”行动、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重点产业“强制提基”工程、特种专利转化“雨露计划”、知识产权“指南针计划”、商业秘密“保险箱计划”和“数字赋能、信用助企”工程等举措,聚焦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类需求,保障公平有序竞争。比如,“旗舰领航”行动,就是在2022年常态化开展质量体检基础上,全国率先推出标准托管服务,实现标准自动比对、实时更新,指导企业及时淘汰落后标准。比如,专利转化“雨露计划”、知识产权“指南针计划”、商业秘密“保险箱计划”三大计划,就是为企业知识产权认定、转化、保护提供全流程服务保障。比如,强化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提醒指导,在全省首创市场主体失信提示和预警机制,指导督促市场主体主动修复违法失信行为。
在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方面。我们在去年推动企业开办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材料、环节等方面简之又简的基础上,今年再次聚焦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加注重落实好、实施好行之有效、市场主体感受度强的改革举措,以打通数据壁垒为抓手,一体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动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比如,针对企业“准入容易准营难”“办照容易办证难”问题,在全省率先探索证照“套餐办”,开发“智能化、模块化”一体申办平台,根据业务经营范围自由组合申办,满足市场主体多样化需求。比如,针对企业档案资料获取手续繁琐问题,改进企业档案查询方式,依托“电子营业执照”统一身份认证登录,实现登记电子档案全程线上查询、下载、打印,实现企业登记档案“查立得、得即用”。比如,去年我们对县级以上重大项目建设工程“一证办理”施工许可,今年新66条中,我们将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项目,助力项目快落地、快投产。
在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方面。我们持续深化包容审慎理念,从监管执法领域向司法诉讼领域延伸,进一步强化行政争议源头预防治理,优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帮助涉案企业合规改革,释放执法的温情善意,减轻企业罚累、诉累。比如,在去年推出首违不罚、免予处罚、减轻处罚、不予行政强制措施“四张清单”基础上,新增广告、商标、计量等轻微违法从轻处罚“第五张清单”,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守法、自我纠错。比如,推广“涉诉双免保”机制,对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依法审慎采取强制措施,以达成和解协议、“活封”“活扣”等方式“放水养鱼”、实现双赢。比如,针对“执行难”问题,常态化开展涉企案件集中执行、专项执行,及时兑现企业胜诉权益。
在营造包容合作的开放环境方面。我们立足南通“通江达海”区位优势,聚焦更好促进疫情转段后跨境贸易发展,围绕外贸企业高频需求,在优化服务、开拓市场、培育新业态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进一步推进我市对外开放更高质量发展。比如,持续深化APEC商务旅行卡推广应用,帮助企业抓住发展“窗口期”“机遇期”,快人一步走出国门“抢订单”。比如,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带”协同推进模式,壮大跨境电商集聚区、驻外产业园,加快招引各类卖家企业和跨境电商服务商企业,构筑南通跨境电商发展良好生态圈。比如,进一步深化实施铁路“快速通关”业务,推动数字化、电子化,无需另行申报办理转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和便利化水平。
在营造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方面。我们聚焦提升企业家、劳动者获得感、认同感、满意度,在强化政企沟通、加大对企业家和就业群体的关心关怀、营造亲商重商氛围上多措并举、抓常抓细。比如,持续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大走访行动,定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政企座谈会”,组织企业家沙龙,主动倾听企业呼声诉求,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切实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比如,进一步优化“青年人才驿站”功能,向来通异地求职毕业生提供短期住宿、职业培训、信息获取等服务,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就职南通、留在南通。比如,大力推动子女爱心托育托管服务、职工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大对一线职工的关怀力度。
此外,为了持续打造“万事好通”南通营商环境品牌,强化服务质态提升,我们将继续实行品牌引领战略,开展全流程督察指导,推动部门、板块更加聚焦企业群众需求,出实招、解难题,在年底公平公正集中评选出2023“营商环境提升年”十佳案例,务求每一个典型案例都能在社会上有影响,在群众中有口碑,在发展中有分量,成为南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道路上的标杆。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好的营商环境既需要政府的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鼎力支持,在这里恳请大家继续关注支持“万事好通”南通营商环境品牌打造,多给我们提供宝贵意见。待会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还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新66条举措的具体内容,我就先讲这些,谢谢大家!
张栩龙:
感谢张秘书长的介绍!
为了使大家更全面了解新66条政策举措,下面,我们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陈如海副书记、市人民检察院唐旭东副检察长、中国人民银行南通市中心支行周翔副行长依次为我们解读新政相关内容。
陈如海: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2022年,市市场监管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面完成市场监管领域10条任务举措,全市系统3件服务案例获评2022年度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省营商环境评价“知识产权”指标全省第二,“市场监管”指标全省第三。
2023年,市市场监管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坚持用户思维、对标先进、系统联动,创新营商环境市场监管15条举措,全力打造“万事好通·市事通”营商环境品牌,助力放大“万事好通”品牌影响力。今天,主要和大家介绍质量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包容审慎监管三方面举措。
质量提升方面,持续推进“旗舰领航”行动。以上市、拟上市企业、产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为重点,综合运用质量管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品牌建设、知识产权等市场监管“工具箱”,组织专家团队为第三批150家企业开展质量体检,形成质量发展专项导航报告。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指导专利前瞻布局、参与制定各类标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打造质量标杆企业。充分发挥“通通检”云平台支撑作用,为企业分类推送产业技术贸易壁垒信息;开展标准托管服务,企业在用标准24小时监测管理,指导企业及时淘汰落后标准,确保企业执行标准及时性和有效性。
开展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聚焦南通家纺、海安家具、启东电动工具、如皋服装、如东安防等特色产业,深入推广质量合作社“一站式”服务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企业标准制定、品牌建设指导、认证认可咨询、质量人才培养、公共检验检测等质量服务,指导企业新增注册商标1000个,制修订标准1000个以上,新增质量管理体系200个。深化产品质量“四诊式”监管机制,对产品生产单位“综合体检”确定病灶症结、“质量问诊”破解堵点难点、“专家会诊”开展技术帮扶、“复诊巡诊”构建长效机制,确保产品质量抽检整体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有效不合格后处理率达100%,不发生行业性、系统性、区域性质量安全事件。深入推进“苏质贷”融资业务,将企业质量品牌“无形资产”转化为发展所需“真金白银”,帮助小微企业实现健康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实施专利转化“雨露计划”。以知识产权各门类全链条运营为牵引,促进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专利技术高效转化实施,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南通各类企业。围绕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六个重点产业集群,发挥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在专利转化方面的专业性,通过精准对接供需双方,强化专利对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高校院所产学研、技术改造等方面支撑作用。
实施知识产权“指南针”计划。针对企业上市、“走出去”中知识产权风险多发、应对处置能力不足、损失代价过高等突出问题,组建工作专班、完善专家团队、开展实地调研,围绕知识产权权利稳定性、纠纷可能性、预防操作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个案指导,帮助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制定重点国家(地区)维权援助实务指南,定期发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典型案例,指导重点企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布局和风险防控,避免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为企业做大做强、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实施企业商业秘密“保险箱计划”。搭建“商业秘密保护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了解商秘、共享之库、商秘自检、维权互动”等功能模块。为“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常态化普法,提供商业秘密保护知识宣传培训;开展常规化指导,提供规范化文书和管理制度参考;开设商业秘密自检,对企业现有保密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开通绿色维权通道,开展便捷互通,有针对性的服务和保护。以“政府+企业+互联网”的广覆盖形式,帮助企业破解商业秘密保护中的定密、保密及维权等难题。
包容审慎监管方面,推行“触发式”监管。在市场监管领域先行先试,除食品药品等涉及人身、财产和公共安全的重点监管领域,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支撑、以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为基础,构建“触发式”监管清单,规定监管行为的预警监测临界值,即监管“红线”,加强风险预警,实现监管关口前移。对未触碰“红线”且信用风险低企业,给予一定时间“观察期”,探索“不触发、不监管”。一旦企业触碰“红线”,立即启动执法。在监管过程中,对涉及多个类别的监管任务,实施任务整合“一起查”,做到“只进一次门、一次综合查”,降低涉企干扰,减轻企业负担。
推行“五张清单”。修订完善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免予处罚、减轻处罚、不予行政强制措施“四张清单”。对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对情节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对具有主动消除危害后果等情形的违法行为减轻处罚,适用法定行政处罚最低限度以下的处罚种类或处罚幅度;对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违法行为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制定从轻处罚“第五张清单”,对符合裁量条件的广告、商标、计量等领域的违法行为,在依法可选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内,适用较轻、较少的处罚种类或者较低的处罚幅度。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唐旭东: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
近年来,市检察院秉持平等保护理念,将护航民企发展作为检察一号工程,最大限度保护市场经济主体合法权益。2022年,共有11件涉民企案例被最高检、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1件知识产权案件被评为全市“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十佳案例。
2023年,市检察院深入落实党中央、最高检相关部署要求,对标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方案,制定出台了《保障“企业敢干”优化“护企安商”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重点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落实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清理涉企“挂案”等3个专项行动,全面贴合市场主体对检察司法保护的最大期待,彰显新时代检察护企的使命担当。下面着重解读一下这三个专项行动。
一、集中清理涉企“挂案”专项行动
所谓“挂案”,是指民营企业或者民营企业家涉嫌犯罪被立案后,在不同诉讼阶段长期不处理、没有结论的案件。这些因久侦不结、程序倒流、久拖不决等原因形成的“挂案”,阻碍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企业界人士反映强烈。检察机关从2020年开始,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涉企“挂案”专项清理,一批长期没有结果的涉企案件得到了妥善处理,企业产权、企业家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
为了将清理“挂案”常态化、规范化开展下去,严防新的“挂案”,专项行动将重点聚焦以下几点。
一是准确把握办案原则,清“挂案”存量。严格遵循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法律原则,对构成犯罪、有进一步侦查条件和价值的,提出下一步侦查取证的方向和意见,加快案件查办进度,确保不放纵犯罪;对于证据已达到起诉标准的,建议移送起诉;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不符合追诉标准的,应撤尽撤,让企业轻装上阵。
二是强化审查把关,控“挂案”增量。充分履行批捕、起诉职能,自审查批捕环节就重点关注案件证据情况,捕与不捕都要围绕完善证据体系做好取证引导工作,从源头确保案件质量。根据事实、证据情况,及时监督撤案或依法作出起诉、不起诉决定,防止产生新的“挂案”。
三是加强沟通协商,促长效治理。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法检会商的平台作用,与法院、公安机关定期进行沟通,相互通报有关数据,动态分析研判全市涉企案件的办理情况,协同推动问题解决,共同支持改革、激励创新、保护创业。
二、深化落实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专项行动
近年来,检察机关切实发挥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中的司法引领作用,正确把握实施法律和落实政策的关系,对企业涉罪案件依法审慎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涉企业及高管人员犯罪的不捕率连续两年超50%,不诉率连续两年超30%,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已成为检察机关办理涉企案件的基本遵循。当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不是一味从宽,对企业涉嫌严重犯罪,依然当捕则捕、该诉则诉,使打击刑事犯罪和保护企业发展有机统一。今年我们将开展深化落实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专项行动,让司法红利惠及更多企业。
一是在完善办案机制方面,将“推行涉企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将从政治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开展一案一评、一企一评,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司法办案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二是在落实“慎诉”方面,将“依法审慎适用羁押强制性措施,依法适用相对不起诉制度”。坚持实质性判断标准,综合考量涉嫌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后果、主观恶性等情况,结合认罪态度、退赔、和解等情节,符合不起诉条件的,依法适用不起诉。
三是在落实“少捕、慎押”方面,将“加强羁押必要性审查,对涉企重要岗位人员作出逮捕决定的,提级审批。”涉企案件捕权上提一级,统一涉企案件逮捕尺度。对已经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逐人逐案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依法及时建议办案机关可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释放司法善意。
三、全面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专项行动
涉案企业合规是检察机关主导的一项重大司法改革,具体是指检察机关对于涉企刑事案件,在依法不批准逮捕、不起诉或者提出轻缓量刑建议的同时,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落实,促进守法经营,减少和预防企业犯罪。作为第二批合规改革试点单位,市检察院联合市工商联、司法局、税务局等八家单位建立了第三方监管委员会,统筹推进合规改革,两年来,共办理合规案件74件,对15家单位、87名责任人作不起诉处理,惠及67家企业。今年一季度,办理合规案件14件,居全省前列。今年检察机关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合规改革,重点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适用案件方面,将依照“能用尽用、应用尽用”的原则,积极稳慎探索在重大复杂案件和大型企业、跨国企业等各类涉案企业中适用合规。结合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在建筑、化工等行业,分领域系统梳理刑事风险点,利用企业合规在行业治理中的独特优势,建立刑事风险防范机制。比如针对我市部分化工企业进出口货物存在的逃避商检行为,将联合海关、应急管理等部门,从溯源治理的角度对化工行业进行合规,从个案办理向类案治理拓展,引导正常通关程序,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在适用环节方面,将探索将企业合规案件办理向侦查环节和审判环节扩展,加强与公安、法院建立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协作机制,充分体现改革导向和政策。
三是在机制运用方面,将“引入第三方监管、评估、指导企业认真落实合规整改”。将进一步完善第三方监管委员会运行机制,发挥专家作用,提升合规监管专业性,确保真整改、真合规。积极探索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异地协作机制,为犯罪地和注册地、经营地不一致的涉案企业解难纾困。
四是在企业合规府检协作方面,将“推动建立合规案件行刑衔接机制,实现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同向发力”。积极与税务机关会商,对检察机关因涉案企业合规整改作出不起诉决定,但仍需要进行行政处罚的,检察机关向税务机关提出从宽处理意见,并同步移送企业合规整改资料,减轻企业负担,促进治理闭环。
各位记者朋友们,护航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检察机关责无旁贷。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办案与服务并行、监督与保护并重、打击与预防并举的主线,健全护企制度机制,打好“组合拳”,为助力“企业敢干”贡献更多检察力量。也希望广大记者和新闻媒体,多多关注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欢迎社会各界对检察机关落实新66条提出意见建议,携手共进、守正创新,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周翔: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人民银行南通市中心支行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为民服务新模式、新路径,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各类市场主体在金融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案例《建成全省首家广口径全覆盖的“大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助推我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进入快车道》入选《2022“万事好通”营商环境提升年典型做法汇编》;优化涉企账户服务,大力推进企业开办“一件事”改革,助力“开办企业服务”考核指标连续三年在省营商环境考核中取得全省第一名、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受到牵头单位书面感谢;《打通“三个一”线上渠道,持续优化银行涉企开户服务》入选2022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作为配合单位参加《奋力打赢防疫保供和消费复苏攻坚战》入选“全市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十佳案例。
2023年,人民银行南通市中心支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各项工作要求,全流程参与我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新66条制定,聚焦服务实体经济,突出金融为民导向,努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基层央行金融服务水平。下面,根据安排,我主要就“推广数字人民币应用”“加速外汇便利化改革”和“开展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专项行动”三个方面向大家做解读交流。
一、推广数字人民币应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具有低成本、支付即结算、可控匿名、安全性高等特点。2023年,人民银行南通市中心支行将积极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23〕5号)要求,稳妥有序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一是持续优化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提升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稳步增加对公、对私钱包数量、交易规模和钱包活跃度,全年计划开立钱包120万个,交易金额20亿元。二是大力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领域。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重点民生领域的应用,积极开展数字人民币促消费活动,推动数字人民币在主要商圈、餐饮酒店、文旅娱乐、交通出行消费领域的应用,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支付需求。三是积极打造数字人民币应用示范区。围绕家纺、花木、海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和市场,布局多层次的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形成具有较强引领效应的应用示范区,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加速外汇便利化改革,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外汇便利化试点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江苏地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江苏省分局关于开展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的指导意见》(苏汇发〔2022〕27号),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企业可享受优化单证审核、特殊退汇业务免于事前登记、对外付汇时免于办理进口报关单核验等更加便利的措施。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是指,在确保资金使用真实合规且符合现行资本项目收入使用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将资本金、外债和境外上市等资本项目收入用于境内支付时,可凭支付命令函直接办理,无需事前向银行逐笔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
2022年,人民银行南通市中心支行紧扣市场主体诉求,指导全市7家试点银行累计为117家优质试点企业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业务近1.7万笔;全辖超60%的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业务通过便利化方式办理。同时,积极助力市场采购贸易发展,指导3家银行接入叠石桥市场采购管理平台,市场采购企业可通过平台办理市场采购收结汇业务,实现网上结汇。此外,指导自律机制在全省首创“三降一优”跨境人民币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对列入跨境人民币优质可信企业名单的企业给予降低业务办理时间、降低跨境汇款费用、降低融资成本、优先信贷支持等,2022年通过跨境人民币结算减费金额近900万元,给予优先信贷支持近15亿元。
2023年,人民银行南通市中心支行将进一步指导银行按照“应享尽享、应纳尽纳”原则,将“材料多、环节多”的业务和“笔数多、信用好”的企业纳入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范围,重点支持专精特新等优质外资、外贸企业;督导符合条件的银行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进一步便利资本项目资金使用;深入实施“三降一优”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进一步降低跨境人民币使用成本;继续指导2-3家银行接入市场采购管理平台,提高企业外贸收款效率;强化与中信保联动,形成汇保服务中小外贸企业政策合力,助力全市外贸平稳发展。
三、深化风险管理行动,树牢汇率风险意识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常态化双向波动、短期宽幅震荡的特点,企业汇率风险凸显。对外汇收支敞口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即通过远期结售汇、掉期、期权等外汇衍生品,提前锁定企业相应的收益,是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最直接有效的手段。2022年人民银行南通市中心支行开展汇率风险中性宣导、外汇助企纾困“百日行动”等活动,先后组织宣讲活动超100场、覆盖企业超1000家;指导全市银行机构累计为企业减免保证金9.44亿元,通过降费措施让利1.25亿元;与市商务局联合发布《关于扶持中小微外贸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对市区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的小微企业首办户每户奖励1000元。全年办理外汇套保避险的企业达896家,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95%;首办户达432家,企业户数同比增长近1倍。2022年全市衍生品交易规模达110.4亿美元,同比增长66.6%,位列全省第4。2023年,人民银行南通市中心支行将持续深化开展汇率风险中性宣传,指导银行机构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业务做好专项外汇服务,鼓励银行机构通过创新产品种类、提高授信额度、降低外汇交易费用、引入第三方担保等方式,持续减费让利,降低企业汇率避险成本。同时积极联合市商务局、财政局,拓展财政资金扶持企业汇率避险渠道,大力支持企业进行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操作,全面提升企业抗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张栩龙:
接下来,我们进入提问环节。有问题提问的记者请举手示意,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能否介绍一下,法院系统在优化涉企诉讼服务、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将采取哪些新的举措?
刘碧波:
近年来,全市法院立足审判执行工作职能,努力营造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在保护市场主体权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等方面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保障。今年,我们将牢固树立“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理念,聚焦市场主体司法需求,着力优化涉企全流程司法服务机制,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主要的举措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着力健全善意文明工作机制。完善财产保全机制,强化“活查封”等保全措施运用,尽可能减少保全措施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推广“涉诉双免保”经验,对纳入优质企业“白名单”的被保全企业,由金融机构提供保全担保,免于采取实体保全措施。完善信用修复机制,持续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指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应退尽退”,全市法院力争今年修复失信被执行人5000人次左右,助力企业甩掉失信“包袱”、轻装上阵。
二是不断优化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市场主体解纷机制。从缩短解纷时间、降低维权成本、为企业创造和谐共赢空间出发,完善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做大做强金融纠纷、商会商事调解中心等第三方公益性调解组织,形成以行业或企业内部消化为主、行业专业调解或仲裁为辅、诉讼托底的源头治理模式,努力让更多涉企纠纷化解在诉前。同时,加强非诉解纷规范化建设,优化“调解+司法确认”、调解协议履行保障、诚信履行激励等机制,吸纳更多符合条件的优秀企业家、商会人员、行业专家以及其他社会人士担任调解员,努力打造南通特色的涉企非诉解纷品牌。
三是持续畅通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渠道。围绕让法院成为“生病企业”救治医院的目标,对于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坚持市场化导向,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营业整合、资产重组等预重整方式实现庭外和解。对于虽然丧失清偿能力,但仍具有营运价值的企业,综合运用破产重整、和解制度手段进行拯救,帮助企业再生。同时,对于救治无效或者其他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企业,提高破产审理效率,及时释放生产要素,实现市场出清。
四是有力监督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发挥行政审判职能作用,妥善审理涉企行政许可、经营自主权、公平竞争权等行政案件,通过裁判规则明确政府管理与市场配置的关系,为市场主体释放最大的公平竞争空间。加强行政行为自我纠正制度推广应用,推动自我纠正向诉讼前端传导,有效推动行政机关公信力建设和行政争议诉源治理。聚焦涉企行政争议较多的领域和地区,开展针对性执法培训、协调沟通,助推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新华日报记者:
物流业是支撑南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作为港口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南通在物流降本增效方面有什么举措?
段土生: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交通运输是推动物流降本增效的“主战场”。近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建设畅联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聚焦物流业“降本、增效、提质”,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升国际物流服务能力。全年稳定开行东盟班列不少于30列,谋划开行中欧、中亚班列。新开辟1条以上国际全货机航线,国际全货机航线数量达3条。充分发挥新一轮支持集装箱运输发展政策引导作用,对在南通沿江沿海港口从事集装箱装卸及运输的码头企业、内河航运企业、铁水联运企业及提供箱源的货主企业等进行奖励。
二是加快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积极培育精品联运线路,加密海安到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全市铁路货运发送量突破80万吨,集装箱多式联运量保持10%以上增速。降低空箱调转比例,推动海安商贸物流园公共还箱点建设。培育1条内河集装箱精品航线,内河集装箱运输量达到2.3万标箱。
三是持续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指导如东、启东、通州建成省级农村物流达标县,全市稳定运营12个以上交邮融合客运站、23条以上交邮融合示范线路,进一步降低农村物流配送成本。高标准建设国家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在主城区新增20个新能源配送车辆临时停靠泊位;鼓励城市配送领域应用新能源车辆,对认定为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企业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发放新能源配送车辆运营奖补。
四是积极推动优惠政策落地。实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优惠,自2023年4月1日起,对进出通州湾港区和通海港区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在全省所有普通公路收费站、高速公路给予ETC通行费五折优惠。积极向上争取进出南通海安东盟班列装车(集货)点集装箱车辆全免车辆通行费的优惠政策。
澎湃新闻:
南通沿江沿海发展离不开航运市场的发展,我们注意到海事部门将提供长三角海船转籍登记“不停航办证”服务,请问这项措施具体怎么实施?能给我们航运企业带来什么便利呢?
薛建军: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正常船舶转籍登记,船舶所有人需要将原船舶“所有权”“国籍”等证书上交原登记机关,申请证书注销,办理临时检验,再到新登记机关重新办理“所有权”“国籍”证书,取得航行权。一般情况下,需要停航30天左右。
实施长三角海船转籍登记“不停航办证”是我局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服务航运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服务对江浙沪籍海船因船舶所有权变动、船舶所有人住所变更等原因在上海、浙江、江苏之间申办转籍登记时,通过海事管理机构内部协同联动,实现“注销、登记跨区并联办”,船舶在转籍期间持有效的原船舶国籍证书和原船舶检验证书继续从事航行和作业活动,不再需要停航等待发证即可完成转籍,显著提升船舶转籍登记效率。
“不停航办证”可为航运公司节省大量时间和经营成本。以一艘5万吨散货船为例,整个转籍登记过程节省的时间按当前运价折算,可为航运企业节省船员工资、船舶租金等营运成本300万元以上。我局将积极做好“不停航办证”服务举措,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项措施适用于江浙沪地区所有有转籍需求的海船,具体实施有三个环节:
一是转籍登记“并联办”。由新旧船舶所有人分别同时向相应的船舶登记机关申请“不停航办证”转籍登记手续。新旧船舶登记机关受理后,同步办理注销与登记业务。
二是海船转籍“不停航”。申请“不停航办证”的船舶,可在转籍期间继续持有效的原船舶国籍证书和原船舶检验证书从事航行、停泊、作业活动,直至获发新证书或任一证书超过规定的有效期。
三是登记与检验“分离办”。申请“不停航办证”的船舶,申请人可凭有效的原船舶检验证书向新船舶登记机关申办短期船舶国籍证书。原船舶检验证书可继续有效至下次定期检验窗口期。完成转籍检验后,申请人凭新的检验证书申请换发长期船舶国籍证书,完成全部转籍手续。
张栩龙: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安排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相关部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