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南通年鉴 > 辖区概况
通州区
来源:南通年鉴(2017年度) 发布时间:2018-12-19 字体:[ ]

【概况】 通州区位于南通市域中部,三面环绕南通中心城区,东临黄海,海岸线长15.97千米;西南濒临长江,江岸线长10.77千米。2017年底,通州区辖建制镇12个、街道4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户籍人口126.06万人。2017年,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9.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75亿元,比上年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6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9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和9.4%。年内,江海智汇园、江海圆梦谷集聚创新企业90家,新增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1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2个,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新建高标准农田近8万亩,新(扩)建规模以上农业项目112个,培育家庭农场40家、“全托管”服务组织106家。连续第14年获评省平安县(市、区),获评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区。

【经济发展】

农业 2017年,通州区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02.09亿元,比上年增加4.45亿元,增长4.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3.07万亩,比上年下降6%,亩产431千克,比上年下降1.4%,粮食总产量48.75万吨,比上年下降7.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5.91万亩,比上年下降12.2%,亩产221千克,比上年增长1.4%,油料总产量7.93万吨,比上年下降11.1%;棉花播种面积0.92万亩,比上年下降65.3%,亩产87千克,比上年增长2.4%,棉花总产量800吨,比上年下降64.5%。生猪出栏48.4万头,比上年下降7.5%;猪肉产量3.66万吨,比上年下降7.5%;家禽出栏1015.5万羽,比上年下降7.7%;山羊出栏26.2万只,比上年下降5.1%。水产品产量3.6万吨,比上年增长0.6%。新(扩)建规模以上农业项目84个,完成项目投入量30.15亿元。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15万亩,累计21万亩,占耕地面积20.1%。农业龙头企业新增销售收入5.5亿元。新认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

工业 2017年,通州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08.8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完成工业投入373.9亿元,比上年增长7.9%。新开工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2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新江海动力电子、深南电路、展华电子等重大项目开工。海星电子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专家评审。甬金金属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制造2025重点新材料产业链技术提升项目,获中央资金扶持2000万元。紫罗兰、江海电容器入选省首批“双百品牌”企业,圣夫岛入选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有全国专业标准化工作组5个。

建筑业 2017年,通州区建筑企业完成施工总产值1755.36亿元,在建施工面积16402.6万平方米。新增特级资质建筑企业2家,5家企业入选中国建筑业双200强。全年获鲁班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项、中国钢结构金奖1项,获省级优质工程36项。服务业?2017年,通州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77亿元,比上年增长9.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AA级旅游景区2家,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5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工业旅游区(点)3家。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接待旅游总人数384.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新增国家A级物流品牌企业3家、省重点物流企业2家,国家A级物流品牌企业总数29家。引进总投资20亿元京东电商物流产业园项目。

开放型经济 2017年,通州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5.0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5%。其中,出口总额30.8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9%;进口总额4.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6%。全年贸易顺差26.6亿美元,比上年减少3.45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3.74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0个,新批协议注册外资8.23亿美元。全区境外投资注册新设立企业4家,境外中方协议投资总额587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5.6%。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64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8.1%;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333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9.4%;新派劳务人员429人,比上年增长10.3%;年末在外劳务人员179人,比上年下降45.6%。

【园区开发】 2017年,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开工产业项目2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个,固定资产投资257.8亿元,列全国高新区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排名第48位。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江苏汉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锡通科技产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5.29亿元,高新技术产值4257万元,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105亿元,其中签约1亿元以上内资项目26个。滨江新区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亿元,与阿里体育有限公司共同举办通州体育旅游“梦幻之春”,开展体育旅游主题活动近20项。南通家纺城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微供市场销售额超60亿元,有家纺电商企业3000余家,电商从业人员近1万人,电子商务交易额200亿元。空港产业园开工建设尊翔公务航空、顺丰速运二期、空港商务酒店等一批超1亿元项目,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兴东商贸街、圆通速递等1亿元项目竣工。石港科技产业园梦吉妮家纺、万佛健身器材、博强机械等6个项目竣工达产,累计32家、完成工业项目投资59.5亿元。

【科技创新】 2017年,通州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4%。军民融合产业促进中心运营,天津大学—密歇根大学(南通)联合研究院揭牌运作,“江海数字”入围省级众创社区,科技新城建成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75人,入选省“双创计划”16人。加快科技与金融对接,新备案创投基金5家。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12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2个,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7.4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

【城乡建设】 2017年,通州区保障沪通铁路、轨道交通1号线等重点工程建设,机场大道、G345北接线等骨干道路加快建设,金富路北延、新金东路等5条新(改)建道路建成通车。提档升级农路205千米。“一河两岸”示范段南岸工程竣工,改造老小区11个。推进“三城同创”,加快进鲜港鲜花小镇项目建设,建成高速一环绿色景观廊道32千米,全年新增绿化766.67公顷、城镇绿地364公顷。新建城镇污水管网25千米,全区城镇污水处理监控系统投入运营,获评国家节水型社会达标县。美食广场主体建成,新增公交线路4条,新增停车位376个,投放公共自行车400辆,提升改造星级公厕17座,推进违建治理“5320”行动,垃圾分类收集处置试点工作全省示范。年内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

【生态建设】 2017年,通州区落实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开展“263”专项行动,完成97项年度重点任务。推进通灵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拆除涉污企业11家。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开展“三河三行业”综合整治,实施河岸共治,关闭畜禽养殖场226家。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收官,累计疏浚河道1158千米,建成“水美乡镇”3个、“水美村庄”22个。落实长江流域(通州段)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开展非法码头、水上过驳、沿江船舶等专项整治。关停砖瓦窑29座,淘汰燃煤锅炉482台,强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率75.2%。实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执行差别化环境价格政策。开展环境执法“亮剑”行动,全年立案查处214起。

【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 社会事业2017年,通州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扩)建中小学校4所、幼儿园6所,美育艺术教育全国领先,入围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区中医院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区三院托管运行,先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紧密型医联体改革,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超60%。区六院、七院新址启用,刘桥镇创成省卫生镇。南山颐养中心投入运营,完成15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村级示范文体广场40个,组织精品惠民演出200余场,观众超1万人次。儿童音乐剧《田梦儿》获省“五个一工程”奖,通剧《瓦匠女人》等原创作品入选省级展演。推进全民健身运动,举办开沙岛“梦幻之春”体育旅游节、区第三届运动会等活动,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民生保障2017年,通州区办好10件32项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支出比重78%。促进就业和支持创业并举,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40万元、稳岗补贴377.7万元,扶持自主创业2020人,新增城镇就业919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589人。育才社区创成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金羽农民创业园入选全国首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实施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年收入7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脱贫率68%。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均超98%。建成规范化“残疾人之家”13个,获评省级残疾人工作先进区。全年发放生活救助金1.1亿元,发放各类慈善救助金1014.91万元,受惠困难群众1万人。

                                                            (陈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