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如东县东临黄海,南与通州区为邻,西靠海安县、如皋市。全县总面积1872平方千米,2016年底户籍人口103.54万人,比上年减少4237人;常住人口98.18万人。城镇化率56.07%。辖1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47个居委会、213个村。2016年,如东县实现地区总产值746.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9.1%。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9.1∶45.6∶45.3。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4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133元,比上年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19元,比上年增长8.2%。年内,洋口港一类口岸通过国家验收对外开放。栟茶火车货运站开通货运业务。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51位,比上年提升5位。如东县连续第三年获评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获评国家生态县、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省园林城市、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省计量惠民示范县、省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示范县、社会保障基金安全省级试点地区等称号。“如东大米”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如东条斑紫菜”获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宁粳系列超级稻品种及其栽培技术集成推广》《江苏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开发》均获2014~201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
【经济发展】农业2016年,如东县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39.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2.1%。组织实施新增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6.59万亩。全年新认定农渔业市级龙头企业6家,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年销售收入7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税后利润2.01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全年新增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12家,新培育“全托管”服务主体197个,全县农民合作社1308个,9个合作社项目报省备案。获评江苏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8家、市级示范社19家。全县累计有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25家、市级示范社67家。提升农渔业产品质量,新认证“三品”68个,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4个。新增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点5个,网上年营销额超百万农业电商10家。南通神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如东鑫华园生态农庄分别获评五星级、四星级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全县镇(区)、村(社区)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全年总成交额5800万元。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新增插秧机275台,总保有量3505台,新增5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254台,地方特色机具208台。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83.5%。新建23家烘干中心,新增烘干机102台,累计205台。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财政预算内实际支农支出17.3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实现精准脱贫3367户4589人。工业2016年,如东县有一般纳税人以上工业企业363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5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972.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3.04%;规模工业增加值431.85亿元,比上年增长9.7%;实现全部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047.78亿元,比上年增长22.02%;工业用电36.1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57%;全县应税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68家,新培育应税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61家,新培育应税销售收入亿元企业49家。年内,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2家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建筑业2016年,如东县建筑业增加值53.77亿元,完成施工产值420.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5.9%;施工面积48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6%;新开工面积1501.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6%;竣工面积177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7%,从业人数11.84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4800人。建筑市场遍布22个省35个地区,县外完成施工产值321.75亿元,占全县施工产值75.5%。超亿元市场28个,比上年增加5个,其中超5亿元市场17个,超10亿元市场11个。至年底,全县有资质建筑企业159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2家,一级资质企业11家,二级资质企业62家,三级及其他资质企业84家。服务业2016年,如东县服务业增加值338.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0.9%,占地区生产总值45.3%,比上年提升1.8%。服务业应税销售收入560亿元,比上年增长7.7%。服务业投入2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完成设备抵扣款5688万元,比上年增长22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县服务业十大行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546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文化创意、科技服务比上年分别增长127.8%、110.7%;房地产、商贸流通、家庭服务、商务服务业比上年分别增长54.6%、23%、8.4%、3%。全年全县应税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5000万~1亿元、1亿元以上服务业企业比上年分别增加9家、2家、10家,累计分别为304家、50家、74家;新增限额以上贸易企业16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8家,累计分别为331家、314家。全县有规模以上物流企业17家,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超亿元5家,超5000万元7家;缴纳税金3291万元,比上年增长7.9%;利润总额7938.6万元,比上年增长9.1%;从业人员1588人,比上年增长3.3%。全县新建重点物流项目4个,实际完成投资4.2亿元。年内,南通江东物流有限公司获评省级物流技术中心。开放型经济2016年,如东县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25.1亿美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2.6%。新批外资协议项目69个,新批注册外资7.31亿美元,注册外资到账2.94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经营额7048万美元;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6855万美元,境外投资项目7个,新派劳务人员1476人。有服务外包企业41家,从业人员969人,实现服务外包产业合同额4173万美元,执行额1.6亿元。至年底,全县实有外资投资企业480家。
【项目建设】2016年,如东县新开工“3+3”产业项目47个,占总项目数52%。其中,高端纺织产业项目12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6个,智能装备产业项目2个,新材料产业项目13个,新能源产业项目14个。全县新批外资企业53家,增资企业12家。全年实现重大外资项目12个,总投资5.13亿美元,外资到账1.22亿美元。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4个,累计完成投资额69.9亿元,完成市计划任务205.5%。新开工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65个,竣工项目89个。全县新开工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94个,完成工业投资329.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8.6%。全年新开工服务业项目30个,完成投资额47.8亿元。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70个,其中省重点项目4个、市重大项目4个、市重点项目8个。新开工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30个,完成投资47.7亿元。全县7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44.3亿元,占年计划任务83.3%。全年新(扩)建农产品加工项目44个,实际投入7.56亿元,其中单体投入超1亿元项目2个。全年“三资”投入农业近48亿元。如泰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承载功能不断提高。新引进近3亿元加工项目1个,园区内企业技改亿元项目1个。
【科技创新】2016年,如东县132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产值792.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下降0.38%,占规模工业40.19%;130家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431.53亿元,比上年下降5.24%,占规模工业21.88%。32家企业获批高新技术企业,5家企业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10家企业研发机构被认定为南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企业新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家企业技术中心获省级认定,7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园区建设】2016年,如东县6大园区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620亿元,占全县59.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5亿元,占全县52.4%;1亿元以上项目投入158亿元,占全县74.9%,6大园区对全县经济发展贡献份额提升。加快沿海重大项目建设,全年沿海前沿区域新开工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7个,占全县87%,新开工1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25个,占全县83.3%。其中,6大园区新开工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9个,占沿海前沿区域83%,新开工1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21个,占沿海前沿区域84%。海上风电和生命安全防护获评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沿海载体能级提升和配套完善,对接“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进一步拓展开发开放空间。三洋铁路江苏省段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海洋铁路开通货运业务。省政府批复同意在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筹建省级开发区,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与伊朗驻上海总领馆签订构建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双边贸易合作备忘录,洋口港5000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对外开放通过验收。如东海关、如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挂牌成立。大唐恩智浦保税仓库获批设立。洋口港省级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区获批,必康产业园、中天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园签约启动;如东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电商产业园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开发区瑞丰小洋口科技城、VOC监测系统平台加快建设,无害化静脉产业园启动建设;如东高新石墨烯产业研究院成立,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园开园,首批21家企业入驻;循环经济产业园水库工程以及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国家一级渔港和金海岸现代农渔业产业园加快建设。
【生态建设】2016年,如东县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出现酸雨3次,酸雨发生频率6.7%,降水PH范围4.91~7.73。环境空气质量等级优78天,良175天,优良天数占比72.9%。县城掘港街道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50.9分贝,噪声质量划分等级为优,城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中,土壤符合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主要内河部分污染指标下降。推进节能减排,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69%,7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比比上年下降3.54%,全部工业应税销售耗电比上年下降12.66%。完成燃煤锅炉整治180台。7个重点绿色发展项目获省级转型升级专项引导奖励资金480万元。如东县获评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地区。
【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社会事业2016年,如东县有中小学、幼儿园119所,在校生近7.5万人。其中,建制幼儿园47所,小学45所,初中21所,高中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少年业余体育学校1所,社区教育中心14所。14所学校通过省现代化学校验收。有各类医疗机构461个。其中,医院4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96个,专业公共医疗机构4个。有床位3649张,卫生技术人员5493人。如东县创成国家级卫生城市,马塘中心卫生院、苴镇中心卫生院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创成省级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村56个。全年完成改厕1.35万座,完成率100.06%社会保障2016年,如东县新增就业岗位5.05万个,新增城镇就业769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02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989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5%。开展如东县首届“创业之星”评选活动,新增自主创业1384人,其中,大学生创业161人,返乡进城务工人员创业701人,带动就业6620人。建成县级创业孵化基地2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实现全覆盖,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15元,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轨实施。7月1日起,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590元、480元。至年底,全县城乡低保5852户8717人,全年发放低保补助金3842.45万元。五保供养对象4932人,全年发放供养经费3350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33.37万人次,救助资金1287.94万元。(周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