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南通年鉴(2017) > 辖区概况
崇川区
来源:南通年鉴 发布时间:2018-03-01 字体:[ ]

【概况】崇川区是南通市主城区,自古有“崇川福地”美誉,全区总面积100平方千米,下辖12个街道(竹行街道、小海街道由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1个省级开发区,是南通市人口最密集、生产要素最集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域。2016年底,全区户籍人口52.6万人,常住人口71.1万人。2016年,崇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2.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5亿元,同口径增长3%。年内,崇川区招引外商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项目276个。深化行政许可权改革,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11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划转至区行政审批局,审批办结16.6万件;探索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钟秀街道综合执法局被列为中央编办综合行政执法座谈会现场观摩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促进医养结合及社区卫生体制改革,美丽园实现企业化运营。年内,崇川区获评全国宜居宜业典范区。

【经济发展】工业和建筑业 2016年,崇川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8.21亿元,其中,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两个板块产值分别为73.63亿元、16.64亿元。区内有高新技术企业14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9.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完成技改工业投资50.23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17.8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2.61%,基本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完成工业应税销售404.78亿元,有亿元以上企业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8.8%。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4.11亿元,比上年增长5.5%。服务业 2016年,崇川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512.1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1%,增速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75%。完成服务业投资269.42亿元,总量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2%。服务业应税销售154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服务业地方税收33.57亿元,比上年下降19.41%。新增新三板挂牌和上市入轨企业各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增至7家,上市入轨企业总数增至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600亿元。服务外包企业数和执行额分别占全市1/3和1/4,业务类型向高端延伸,商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企业91家,获评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电子商务年交易额180亿元。国内贸易2016年,崇川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81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17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26.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开放型经济2016年,崇川区实现进出口总额54.7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34.11亿美元,进口额20.67亿美元。新批工商登记注册外资企业14家。新批协议注册外资1.33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15亿美元。

【招商引资】2016年,崇川区突出新建商业综合体和商务楼宇主题化精准招商,围绕信息技术、现代金融、电子商务、高端医疗等新业态,先后在上海、北京、台湾等地举办20多场次招商恳谈活动。全年招引注册资本超500万元项目32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北控清洁能源战略合作、马来西亚联邦家私等20余个重点项目落户。

【项目建设】2016年,崇川区完成市认定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9个,累计完成投资92.3亿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196.7%和227.9%。国药控股物流中心、淡马锡丰树现代物流产业园一期等项目竣工运营,全球最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阿里巴巴一达通落户运营。完成新开工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35个、投资额56亿元,新兴服务业项目占比66%;新开工亿元工业项目平均单体规模1.72亿元。利用外资向生物医药、商务服务等新兴业态转变。

【楼宇经济】2016年,崇川区重点推进全区列入市在统的118幢重点楼宇31.3万平方米空置面积和未来3年内新投入运营的16幢楼宇86万平方米新增办公面积建设项目,提高楼宇企业入驻率和贡献率。全区楼宇内新增注册企业1289家,新增纳税企业699家,新增企业纳税2.1亿元。全年围绕楼宇产业主题,植入个性化、专业化、定向性服务功能。至年底,全区形成财富中心·金融汇、中江·电商港、五洲·创意设计港、启瑞·基金港、鑫乾·健康港5幢主题楼宇,吸引近300个服务业项目入驻。全市11幢星级主题楼宇中,崇川区有7幢,其中南通国贸中心、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南通市仅有的两幢五星级主题楼宇。至年底,全区楼宇税收落地率72.4%,比2014年提升1.4个百分点。全区有税收超1000万元楼宇52幢,超5000万元楼宇13幢,超亿元楼宇10幢。全年实现楼宇全口径税收42亿元,同口径增长12%,税收贡献率每平方米2100元。

【平台载体建设】2016年,崇川区实施转型发展平台载体建设“650”(6大产业平台和50个载体)行动,建成三网融合产业园等50个26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创成2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品牌,累计投资122亿元。推进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聚区等示范性园区建设,综合电子商务产业园获评省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基金园开园并招引31家金融机构入驻。科技园、信息技术产业服务集聚区、基金产业园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创成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品牌(园区)。

【城市基础建设】2016年,崇川区完成房屋征收3126户85.76万平方米;拆净工农路西侧辅道等项目12个,拆除违法建筑1714处;保持征收安置动态平衡,江景苑等9个项目211.3万平方米安置房交付,7000户动迁居民迁入新居。完成老小区综合改造7个、专项整治53个以及市政道路项目27个。实施生态治理“蓝清绿”工程,水和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完成11条河道截污和11条河道整治项目,新建生态护岸13.1千米,PM2.5比上年下降18.3%;投资7.55亿元完成啬园玉兰谷等绿化项目,建成8个小游园,自然湿地保护面积266.67公顷。

【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社会事业2016年,崇川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三里墩小学、八一中学、陆洪闸小学投入使用,西郊小学迁建、新区学校、新城小学新建工程建设有序推进。首批“公立社办”幼儿园新港花苑幼儿园、惠泽苑幼儿园对外招生。深化集团化办学,推动国际化办学,探索“6+3”(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办学模式,获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完善体育设施建设,落实50千米健身步道、20个室内多功能活动室、40套健身路径建设,15所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新增学校足球场3片、社会足球场13片。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狼山艺术家创作基地,崇川美术馆和5个艺术家艺术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10个;建设“书香崇川”,13个韬奋书吧(市级)全部通过验收;开展“四季风采靓崇川”系列活动,全年为街道配送免费公益文化培训434场。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启动实施“社区公益助力计划”及“双十”(10个品牌社会组织和10个品牌公益服务项目)工程,培育资助项目70个,AAA级以上社会组织突破30家。民生保障 2016年,崇川区民生支出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全年举办各类主题招聘会百余场,新增就业1.2万人,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778人;培育创业孵化基地5个;审核小额担保贷款419笔5071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3%以内。提高城乡居民参保覆盖率,被征地农民全面纳入城乡社保体系,全年城乡居民参保1797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80元,为2万余名企业退休人员进行免费健康体检。试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基本全覆盖工作,新建成日托助餐点10家,新增养老机构4家,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37张。落实双拥优抚安置政策,面向退役士兵招聘24个社区干部岗位。(王 鹏)

image.pn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