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来源: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8-15 累计次数: 字体:[ ]


通政办发〔2025〕2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直属园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和单位:

《南通市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7月14日

南通市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推动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高水平赋能“616”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特制定本行动方案。力争2025—2027年,全市规上生产性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速超10%,高于全部规上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速2个百分点以上。

一、着力发展技术创新型产业

(一)科技服务。加快形成创新、全域、高效的科技服务产业链。到2027年,规上科技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长13%以上。

1. 推动研发设计赋能产业升级。高水平建设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长三角高等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创新平台。在生物医药、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探索培育一批提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等技术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服务型企业。聚焦船舶海工、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招引一批工业设计头部企业布局南通,培育智能设计、虚拟设计、众包设计等新业态。支持南通开发区、南通高新区等重点园区加快打造智能装备、集成电路等工业设计示范园区。到2027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50亿元,新增制造业企业工业设计中心30家。〔市科技局、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直属园区管委会配合;以下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市各直属园区管委会配合,不再一一列出〕

2. 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水平。围绕新材料、新能源、低空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快打造南通检验检测认证产业集聚区,推动SGS石化氢能、安可捷锂电池等一批检验检测重点项目落地运营。加快推进国家电动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床上用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共建产业链检验检测共享平台。到2027年,新增省级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2家。(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3. 优化知识产权全链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集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省5G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功能,推动中规认证、北京品源等一批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落户,开展全产业链、全流程知识产权服务。到2027年,全市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超250家。(市市场监管局、通创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软信服务。深化数智赋能,打造全领域软件信息服务高地。到2027年,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长10%以上。

4. 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加快打造南通市公共算力服务平台,重点支持南通创新区布局建设智算中心,支持各地因地制宜灵活部署高效边缘数据中心。聚焦海洋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垂直领域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打造一批重点应用项目和典型案例。到2027年,构建行业垂直模型20个以上,培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100个以上。(市科技局、工信局、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 优化信息技术服务。鼓励南通中关村信息谷等重点信创产业园拓展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和信息技术集成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深入挖掘信息技术在海洋导航、通信、气象、应急响应、海洋物联网等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到2027年,新培育年营收亿元以上信息技术综合服务提供商2家、海洋信息技术服务规上重点企业3家。(市工信局、海洋发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 加快发展高端软件。支持制造业企业开放应用场景,重点突破工业自动化控制软件、工业智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探索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供需结对公关。鼓励专业软件企业强化技术产品和终端应用协同互动,加快建成一批工业软件集成验证中心、行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到2027年,新获评省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首版次软件产品5项以上。(市工信局负责)

(三)绿色服务。高效服务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到2027年,规上节能与环保服务营收年均增长5%以上。

7. 探索低碳节能服务发展路径。积极引进国内外权威认证组织在通设立分支(合作)机构,提供“一站式”涉碳类认证和咨询服务,推动重点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互认。依托如东国家级风电产业基地,开展清洁能源和新型储能技术研究,加快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能源应用场景建设,扩大绿电消费规模。到2027年,力争完成30个碳标识认证应用,新增绿色技术改造项目60个以上。(市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南通供电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8. 做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服务。围绕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等产业发展痛点,加快中水回用、飞灰处置提标项目建设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加快发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智慧生态管理等新模式,引导行业龙头企业面向产业集群推出定制化服务和解决方案。到2027年,新增重点环境保护和治理解决方案10项以上。(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二、聚力提升功能配套型产业

(一)现代物流。加快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打造长三角物流枢纽重点城市。到2027年,规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收年均增长10%以上。

9. 推进供应链物流发展。引导物流企业嵌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发展零库存管理、生产线边物流等新模式,实现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无缝对接;聚焦大宗期货交易、生鲜冷链、家纺电商等重点领域,优化供应链集成服务,提升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水平。到2027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力争突破5万亿元。(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 提升智慧物流水平。运用大数据、数字孪生、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赋能传统物流,加快发展低空物流、网络货运等物流新业态。依托吕四“2+2”码头海铁联运枢纽等设施,加快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枢纽等建设。到2027年,指导重点物流企业建成多式联运一体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市发改委、工信局、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 壮大航运物流体系。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三夹沙作业区等临港产业配套码头工程建设,打造航运服务集聚区。积极推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以港口能级提升带动航运业发展,引培一批龙头贸易公司、港口物流企业、高端航运服务企业。到2027年,南通港综合通过能力达3亿吨。(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金融服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普惠的生产性金融服务。到2027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与高质量发展进程基本适配。

12. 优化金融支持体系。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推进全生命周期创投体系建设。支持银行机构加快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构建“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用好“苏服贷”“苏科贷”“苏质贷”“苏知贷”等财政金融信贷产品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到2027年,全市政府投资基金总体规模突破1500亿元。(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人行南通市分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13. 借力资本市场赋能。用好上市“好通”资本市场服务品牌,推动本地优质企业股份制改造、规范化运营。鼓励上市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并购重组,通过再融资、设立基金等方式,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到2027年,力争新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5家。(市委金融办负责)

14. 积极培育生产性保险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围绕科技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货运险等,提供深度嵌入“616”现代产业体系的生产性保险产品和服务。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定制化出口信用保险产品,服务企业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需求。到2027年,船舶海工、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链生产性保险保费年均增长10%以上。(金融监管总局南通分局负责)

(三)人力资源服务。加快构建多层次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到2027年,全市规上人力资源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长12%以上。

15. 重点培育猎头服务。以南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主阵地,建设“一园多区、一区一品”的人力资源服务集聚载体,大力引培一批具备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测评、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机构和企业。鼓励总部在外的猎头服务商与本地企业加强合作,提供关键岗位定制人才咨询规划和猎头服务。到2027年,累计委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猎头服务岗位数4500个以上。(市人社局负责)

16. 优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支持南通大学、南通理工学院等在通高校,与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一批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检验检测等领域的实用型管理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努力推动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云端培训服务、在线职业教育培训等新业态。到2027年,全市重点产业链均建有实训基地或职业培训机构,累计参训人次超3万。(市教育局、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7. 发展人力资源综合管理。大力招引全球综合排名前100位或全国前50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落户。聚焦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和企业文化建设等高人力资本、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领域,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人力资源服务。到2027年,新增规上人力资源服务企业80家。(市人社局负责)

(四)高端专业服务。鼓励服务模式创新,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商务服务品牌。到2027年,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长10%以上。

18. 做大广告服务。支持广告服务机构聚焦高端家纺、电动工具等优势产业,开展品牌策划、创意设计、大数据推送等服务,提供产业链品牌建设集成解决方案。加快大生广告产业园、通州纤意坊商贸创意园、东布洲“IN ART”等一批特色广告园区建设,全面提升南通广告的品牌知名度。到2027年,全市规上广告服务企业营收突破13亿元,新增广告业省级园区1家。(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19. 做优会展服务。积极对接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等会展组织,吸引国内外一流会展企业和展会机构入驻。依托南通国际会展中心等优质载体资源,支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联盟举办高规格产业论坛和专题展销会,打造一批高端专业会展品牌。到2027年,新增重点规上会展服务企业10家。(市商务局负责)

20. 发展财会法律服务。围绕会计咨询、财务代理等细分领域,加快吸引一批头部会计师事务所落户。积极招引北京、上海及苏南地区的知名律所,推动本地大所做强、小所做专,打造特色律所品牌。到2027年,引进中注协综合评价前100名会计师事务所2家,规上律师事务所达20家。(市司法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全面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一)强化创新驱动。围绕船舶海工、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群,运用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创新数智赋能应用场景,聚焦深远海工程智慧管理平台、低空智联信息网络等新赛道,推动本地制造链设计、生产、运维、管理等全流程数字化功能集成。到2027年,打造省级生产性服务业典型应用场景30个以上。(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促进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制造业企业向整体解决方案等高附加值服务环节拓展,打造总集成总承包、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培育一批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和示范场景。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大数据平台和农业物联网应用,培育“寻味海安”“寻味如皋”等本地农产品电商平台,加快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到2027年,打造省级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单位10家以上。(市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主体培育。大力开展生产性服务业招商,深入对接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需求,加快吸引科技研发、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旗舰型项目和头部企业落户。大力推进各类服务业集聚区、商务楼宇聚焦主导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集约发展。到2027年,建成百亿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8家,新增税收超亿元特色楼宇5幢。(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要素整合。制定多层次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引培计划,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家、高水平管理人才、高技术专业人才“三支队伍”。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生产性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盘活现有产业载体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土地、用能、算力等方面予以适度倾斜。(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人社局、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深化开放协同。聚焦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未来产业尖端领域,做深做实“飞地孵化”“离岸创新”,高标准共建一批科创飞地园区,深度参与构建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持续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开放协同发展模式,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加强海外仓建设,推动南通源头工厂高效触达境外买家。(市科技局、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附件

南通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重点行业任务分解表

序号

任务内容

年度任务

责任单位

2025

2026

2027

1

科技

服务

推动研发设计赋能产业升级

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80亿元,新增制造业企业工业设计中心10家。

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10亿元,新增制造业企业工业设计中心10家。

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50亿元,新增制造业企业工业设计中心10家。

市科技局

市工信局

2

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水平

加快省级以上中心建设,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初具规模。

新增省级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1家。

新增省级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1家。

市市场监管局

3

优化知识产权全链服务体系

全市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超220家。

全市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超235家。

全市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超250家。

市市场监管局

通创办

4

软信

服务

积极布局人工智能

构建行业垂直模型6个以上,培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30个以上。

构建行业垂直模型7个以上,培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30个以上。

构建行业垂直模型7个以上,培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40个以上。

市科技局

市工信局

市数据局

5

优化信息技术服务

加强信息技术综合服务提供商规模培育,新培育海洋信息技术服务规上重点企业1家。

新培育年营收亿元以上信息技术综合服务提供商1家、海洋信息技术服务规上重点企业1家。

新培育年营收亿元以上信息技术综合服务提供商1家、海洋信息技术服务规上重点企业1家。

市工信局

市海洋发展局

6

加快发展高端软件

发布推广省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首版次软件产品1项以上。

发布推广省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首版次软件产品2项以上。

发布推广省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首版次软件产品2项以上。

市工信局

7

绿色

服务

探索低碳节能服务发展路径

完成10个碳标识认证应用,新增绿色技术改造项目20个。

完成10个碳标识认证应用,新增绿色技术改造项目20个。

完成10个碳标识认证应用,新增绿色技术改造项目20个。

市工信局

市生态环境局

市市场监管局

南通供电公司

8

做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服务

新增重点环境保护和治理解决方案3项。

新增重点环境保护和治理解决方案3项。

新增重点环境保护和治理解决方案4项。

市生态环境局

9

现代

物流

推进供应链物流发展

全市社会物流总额力争突破4.6万亿元。

全市社会物流总额力争突破4.8万亿元。

全市社会物流总额力争突破5万亿元。

市发改委

市交通运输局

10

提升智慧物流水平

开展多式联运一体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调研。

初步搭建多式联运一体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框架。

建成多式联运一体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市发改委

市工信局

市交通运输局

11

壮大航运物流体系

南通港综合通过能力达2.5亿吨。

南通港综合通过能力达2.7亿吨。

南通港综合通过能力达3亿吨。

市发改委

市交通运输局

市商务局

市国资委

12

金融

服务

优化金融支持体系

全市政府投资基金总体规模突破1300亿元。

全市政府投资基金总体规模突破1400亿元。

全市政府投资基金总体规模突破1500亿元。

市委金融办

市财政局

人行南通市分行

13

借力资本市场赋能

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企业4家。

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企业5家。

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企业6家。

市委金融办

14

积极培育生产性保险服务

船舶海工、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链生产性保险保费增长10%以上。

船舶海工、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链生产性保险保费增长10%以上。

船舶海工、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链生产性保险保费增长10%以上。

金融监管总局

南通分局

15

人力

资源

服务

重点培育猎头服务

委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猎头服务岗位数1200个以上。

委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猎头服务岗位数1500个以上。

委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猎头服务岗位数1800个以上。

市人社局

16

优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实训基地和职业培训机构参训人次达8000

实训基地和职业培训机构参训人次达1万。

全市重点产业链均建有实训基地或职业培训机构,参训人次达1.2万。

市教育局

市人社局

17

发展人力资源综合管理

新增规上人力资源服务企业25家。

新增规上人力资源服务企业25家。

新增规上人力资源服务企业30家。

市人社局

18

高端

专业

服务

扩大广告服务

规上广告服务企业营收突破9亿元。

规上广告服务企业营收突破11亿元,新增广告业省级园区1家。

规上广告服务企业营收突破13亿元。

市市场监管局

19

做优会展服务

新增规上会展服务企业3家。

新增规上会展服务企业3家。

新增规上会展服务企业4家。

市商务局

20

发展财会法律服务

引进中注协综合评价前100名会计师事务所1家,规上律师事务所达18家。

引进中注协综合评价前100名会计师事务所1家,规上律师事务所达19家。

规上律师事务所达20家。

市司法局

市财政局

注:以上工作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直属园区管委会配合,不单独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