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南通年鉴(2017) > 文化
遗产保护
来源:南通年鉴 发布时间:2018-03-01 字体:[ ]

【概况】2016年底,南通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推进唐闸历史工业城镇申遗,开展唐闸古镇历史街区及历史建筑修缮、改造和更新,完成北市街、复兴巷等历史建筑修缮方案设计,完成河东北路沿街建筑、北市街沿街建筑立面保护整治方案预审。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光明到南通做《工业文化—南通工业文化历史传承与城市战略定位》报告。组织“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13个非遗项目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再版发行《梅庵琴谱》。举办长三角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南通展,展出江苏、浙江和上海三地120个非遗项目,参观群众5000人次。连续第四年开展“我体验,我传承—江海小记者非遗体验天天乐活动”,市区200多名小学生参加。实施“非遗进校园”工程,南通非遗项目体验成为省“童心·冬之旅”实践营活动亮点。举办“美丽中国梦,放飞通州湾”2016首届通州湾风筝节。(张涢 杜明东)

【可移动文物普查】2016年,南通市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及相关资料收集汇总上报。南通市国有收藏单位文物24万件,登录文物数量2.79万件、采集文物数量63172件(套)。参与文物认定单位近40家,专家组完成文物认定2000余件,指导文博收藏单位对不能入藏的物品进行规范管理。

【《梅庵琴谱》再版发行】《梅庵琴谱》是中国第一部创立点拍的琴谱,也是中国最早译成外文的琴谱,分别于1958年、1983年重刊。2016年,南通市再版《梅庵琴谱》,根据徐立孙及其子徐霖生前对琴谱朱笔下注的原稿整理成册,收录《平沙落雁》《长门怨》《关山月》《秋夜长》《玉楼春晓》《风雷引》《捣衣》《搔首问天》等梅庵派经典曲目14首,以及徐立孙于1938年所作《月上梧桐》,共计15首曲目。

【长三角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南通展】5月28日上午,长三角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南通展在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幕,是2016中国南通江海博览会主要活动之一,也是全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江苏省主题活动重要内容。南通展由江苏省文化厅和南通市政府主办,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南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执行承办,邀请江浙沪120个国家级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展览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分为“江南百工”和“江海技艺”两个展区,分别位于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的14号和8号展厅,项目包含龙泉青瓷、宋锦等人类非遗项目7项,上海绒绣、南通蓝印花布等国家级非遗项目33项,南通扎染、徐州泥塑等省级非遗项目51项,南通面塑、丝绸剪贴等南通市级非遗项目29项。(张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