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赋智 文化赋能——南通市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来源: 南通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07-27 累计次数: 字体:[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数字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代表,加快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有力促进了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南通文化产业虽然连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总量持续扩张、结构不断调整,但不可否认,新型文化企业尤其数字文化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数字文化企业作为新型文化产业的典型代表,其发展现状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了解我市数字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有关政策建议,为引导和支持数字文化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挖掘我市文化产业新增长点,我们选择22家(规上企业20家)互联网文化企业发放了调研问卷,对企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布局、文化资源、技术创新、人才队伍、政策需求等方面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调研企业基本情况

参与调研的22家数字文化企业,涵盖了动漫游戏、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等产业形态,分布在数字文化产业较为聚集的行业。

从企业规模看,以小微企业为主。参与调研的22家企业有3家为中型企业,其余19家均为小微企业。19家小微企业中,有3家为微型企业,16家为小型企业。22家企业中,从业人员最多的企业409人,最少的企业仅10人,平均从业人员74人。作为新型文化企业,数字文化企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从经营状况看,企业盈利能力提升。22家参与调研的企业中,20家规上企业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6%,营业收入实现了翻番;实现营业利润1.6亿元,比上年增长55%;实现税金及附加1404万元,是上年的2.6倍。在新冠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数字文化企业无论在经营状况还是在税收贡献方面,能够取得如此业绩,体现出我市数字文化企业极强的发展韧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科技创新看,企业创新能力不足。22家参与调研企业,仅有5家有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最多的某规下企业2020年研发投入达634万元。20家规上文化企业2020年研发投入587万元,比上年增长10.9%。我市数字文化企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但科技创新势头较好。

二、数字文化企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根据调研结果,主要从企业发展布局、文化资源、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和政策需求等方面分析我市数字文化企业发展情况。

一是业务市场较为局限,市场拓展尚需发力。调研结果显示,22家调研企业中,14家企业的业务市场局限在省级范围内,1家业务市场拓展至省级在内的经济带,6家业务市场拓展至全国,1家业务市场拓展至全球。江苏泰阁影视有限公司业务市场拓展至全球,并且涉及“一带一路”国家,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是与其他国家进行项目合作。

二是融合发展深入人心,现代服务业备受青睐。22家企业中,20家企业表示将重点加强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1家企业将重点加强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另外1家企业将重点加强与传统服务业的融合发展。20家将重点加强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企业中,其融合发展领域主要选择加强与旅游、电子商务、教育等领域深度融合。近年来,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活跃、快速扩散,加速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深入融合,融合发展已成为数字经济的典型特征,数字文化企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必然也会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是文化资源制约发展,原创作品相对匮乏。22家受访企业中,12家企业具有专业化的文化资源运营团队,占比54.5%;拥有原创作品的仅6家,占比27.2%;拥有原创IP的仅3家,占比13.6%。从企业数字文化内容的创作取向来看, 22家企业中,选择学习取向、文娱取向、竞技取向和其他取向的企业分别有4家、11家、4家和3家,主要集中在文娱取向。拥有原创IP的3家企业,其原创IP均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并且主要集中在市区。比如崇川区的江苏盛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喜乐天下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其原创IP分别是天天南通长牌和有猫方言局;通州区的江苏两只熊影业有限公司,其原创IP主要有《无间潜行》《千术2千王之战》《千术3决战澳门》等。

四是核心技术水平一般,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从企业的核心技术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大数据、物联网、VR/AR等方面。从企业的核心技术水平来看,多数企业认为其核心技术水平国内一般。22家受访企业中,14家认为其核心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一般水平,5家企业认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家企业认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仅1家企业自认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从企业的核心技术来源看,主要集中在自主研发,选择自主研发、委托服务、合作开发、技术购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企业分别有8家、5家、1家、2家、5家。从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看,多数企业来源于自有资金。22家企业中,14家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4家企业来源于商业贷款,仅1家企业来源于政府补贴,企业融资、外商投资和风险投资相对较少。

五是科技成果相对匮乏,知识产权保护任重道远。22家受访企业中,仅2家是高新技术企业,仅6家企业申请过专利、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申请知识产权的企业,均面临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如知识产权审批周期过长、侵权成本过低、维权难度过大等问题。

六是高端科技人才紧缺,住房户籍亟需支持。从企业最紧缺人才类型看,22家企业中,选择高端科技人才的有9家企业,选择复合型人才的有7家企业,基础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对不紧缺。企业人才紧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专业对口领域的人才数量少和城市地域缺乏竞争力,其次是新增业务导致人才紧缺、薪酬缺乏竞争力、企业周边基础设施配套较差。在人才引进方面,受访企业表示,最需要住房方面的支持,其次是人才落户方面的支持,再次是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支持。

七是相关政策知晓度低,政策扶持效果明显。从企业对涉及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熟悉程度看,22家企业中,5家企业选择比较了解,15家企业选择一般,2家企业选择不太了解,相关部门在相关政策的宣讲方面,需加大力度,提高企业知晓度。22家企业中,14家企业表示得到过相关政策扶持,得到的扶持政策主要有税收减免和资金奖励,其次是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土地支持、人才补贴。14家得到过相关政策扶持的企业,9家企业认为相关政策对推动企业发展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5家企业认为政策扶持效果一般。

三、存在问题及短板

经过对数字文化企业进行调研及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我们发现,我市在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面临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集聚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支持亟待加强。数字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既具有文化属性、又呈现数字经济特征,具有投入少、高科技、产品附加值高等明显优势。目前,各地对于数字文化产业的认知还比较粗浅,政策支持针对性不强,宣传力度不够,相关扶持政策知晓度偏低。调研结果显示,企业最希望得到政策支持的方向主要有专项资金和产业基金的支持、税收和租金优惠,其次是相关政策普及和培训、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支持。

二是专业人才亟待引进。产业发展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源,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高科技人才,目前我市从事数字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较少,缺乏适应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从而影响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受访企业表示,当前影响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人才,其次是市场环境,再次是技术和政策。

三是集聚效应亟待提升。我市的数字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数字文化企业和项目偏少,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和标志性的数字文化龙头企业。调研结果显示,企业更关注的数字技术的主要领域是数据分析,其次是数据应用和数据安全,我们应该以企业关注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培育这些方面的数字文化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是国家政策支持助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等一系列政策,重点鼓励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新兴的数字文化产业作出顶层设计,将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一系列相关政策倾斜,为行业发展创造了积极良好的外部环境,必将有利推动行业发展。南通苏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表示: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数字文化产业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海安柒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表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将会越来越快,视频内容、直播内容将成为主流。

二是城镇化率提升带动数字文化体系建设。城镇化率的持续提升将带动城市化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对城市文化展示设施的巨大需求,比如博物馆、科技馆等,同时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与日俱增。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为数字文化展示创意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南通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63.1%提升到2020年的70.4%,年均提升1.46个百分点。江苏泰阁影视有限公司表示:随着经济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将来数字文化市场充满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是消费升级拉动居民数字文化需求。在我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不断改善,随着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尤其是文创产业与科技结合的“文化+科技”文创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云演出、云直播、云录制、云展览、云综艺、云拉歌,大量文化活动搬上“云端”, 用丰富优质的线上内容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南通游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表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不断改善,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对文创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如东县文广传媒广告有限公司表示:随着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融通,数字文化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对整体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如东海洲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表示:数字文化产业目前仍侧重于消费互联网,未来可能与产业互联网融合,尤其是文化旅游融合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以电竞为代表的文化和体育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南通苏晟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已经成为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力军。

五、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数字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一方面加强政策上的引导和规范。积极优化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落实税收、贷款等相关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首先要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较好的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其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数字文化产业;再次是放宽金融资金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江苏奥思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表示:希望政府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在财税、用地、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营造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促进更多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如东海洲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表示:希望加大扶持力度,在文创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扶持数字内容产业。

二是完善数字文化产业人才机制。我市要逐步建立高中低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本地高等院校设立数字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引导社会培训机构针对动漫、游戏、网络直播等数字文化产业项目开展培训。同时要建立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园区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南通市通州龙天传媒有限公司表示:希望相关部门优化人才环境释放产业发展原动力;加大数字文化融合型人才教育培养力度;创新数字文化人才继续教育形式;优化人才成长空间。

三是促进数字文化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一方面加快数字化产业园区建设。借助科技发展和业态创新,培育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网络娱乐、数字阅读、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新型文化业态,走集聚发展道路。南通市通州龙天传媒有限公司建议:增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动力,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准确把握数字文化标准建设的重点;设立市级数字文化大数据实验室。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深入推进“互联网+”,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鼓励线下文艺资源、文娱模式数字化,创新表现形式,深化文化内涵。培育文化领域电商供应链平台,形成数字经济新实体。支持具备条件的数字文化企业平台化拓展,培育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平台企业,鼓励其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