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人口现状研究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要素。人口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人口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近年来,南通市常住人口总量呈缓慢增长态势,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人口素质稳步提升,在人口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出生人口回升、外出人口回流等新情况,但是人口年龄结构失衡,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等人口问题仍需要各方面密切关注。本文主要基于2015年南通市1%人口抽样调查、2016年南通市1‰人口抽样调查和2017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调研等资料,分析当前南通市人口发展现状、人口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剖析在人口发展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对未来几年南通人口发展趋势作出初步判断,并就今后人口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南通人口发展现状
2016年末,南通市常住人口730.2万人(下图),比2010年增加2万人,增长0.3%,常住人口继续保持缓慢增长态势。
从性别构成来看,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44.1万人,占47.1%,女性人口为386.1万人,占52.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的89.7下降为89.1。
从年龄构成来看,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9.3万人,占10.9%;15-64岁人口为510.7万人,占69.9%;65岁及以上人口140.2万人,占19.2%。和2010年末相比,0-14岁人口比重提高了0.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2.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提高了2.7个百分点。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6.5万人,占13.2%;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4.1万人,占15.6%;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54.1万人,占34.8%;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6.2万人,占25.5%。和2010年末相比,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比重提高了5.6个百分点;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回落了4个百分点;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回落了5.1个百分点。
从城乡分布来看,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47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6%,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64.4%(上图),比上年末提高1.6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了8.4个百分点。
从地区分布来看,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市区常住人口234.7万人,比上年增加0.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2.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0.9个百分点。县区常住人口495.5万人,比上年减少0.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7.9%,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比2010年回落0.9个百分点。
二、人口发展新情况
近年来,随着“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政策相继实施,伴随着全市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以及社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我市人口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情况。
1.户籍人口连续二年出现减少。户籍人口是常住人口的基础,自建国以来,一直到1998年,我市户籍人口一直呈逐年增加态势,1998年户籍人口达到787.5万人。1999年至2009年,户籍人口规模呈回落态势,2010年至2014年户籍人口有所回升。201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66.8万人,比上年减少0.9万人,下降0.1%。201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66.7万人,比上年又减少了0.1万人。迁入人口减少,死亡人口多于出生人口是近两年我市户籍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2.二孩率有所提高。随着“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政策效果有所显现,生育二孩人数增加。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6年,我市出生人口中,二孩率达到30%,比2014年提高5个百分点,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年龄集中在25-34岁。全面二孩实施效果调研结果显示,我市城镇地区二孩率高于农村地区,北部地区二孩率高于南部地区,其中如皋市2016年二孩率接近40%,而启东市不到30%。调研结果还显示,我市二孩率呈上升态势。
3.出生人口逐年增加。生育二孩人数的增多,加上90年前后出生小高峰人群进入婚育阶段,我市出生人口有所增加,2016年全市出生户籍人口6.53万人(下表),创2001年以来新高,比上年增加0.7万人,和2010年相比,则增加了1.2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从2010年的7‰提高到8.5‰。
4.0-14岁人口比重逐年回升。随着出生人口增加,我市0-14岁人口比重略有回升,2016年末,全市0-14岁人口7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0.9%,比上年末提升0.2个百分点。和2013年末相比,则提升了0.5个百分点。
5.人口净流出规模继续缩小。2016年底,全市人口净流出36.5万人,比2015年底减少0.3万人,和2014年相比则减少了1.4万人。外出人员回流是我市人口净流出规模继续缩小的主要原因。
三、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失衡是我市人口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为负、老龄化快速发展、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等情况需要高度关注。
1.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为负。从常住人口来看,2016年,我市常住人口出生率8.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千分点。常住人口死亡率8.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个千分点,为全省最高。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0.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2个千分点。从户籍人口来看,2016年,我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连续15年负增长。
2.人口人才持续净流出。2016年,全市净流出人口36.5万人(下图)。市人社局相关资料显示,南通籍毕业生回通的比例较低。2016年,南通生源数54186人(下表),回通就业人数23332人,回通率38.4%。实际接受毕业生人数34223人,其中南通籍毕业生占68.2%。
2010-2016年南通籍毕业生回通就业情况表
年度 |
南通生源数 (人) |
回通率 (%) |
回通就业人数 (人) |
实际接受毕业生(人) |
|
总数 |
通籍学生占比(%) |
||||
2010年 |
53784 |
40.0 |
21523 |
32919 |
65.4 |
2011年 |
52072 |
42.0 |
21891 |
36040 |
60.7 |
2012年 |
50060 |
40.5 |
20271 |
29257 |
69.3 |
2013年 |
51438 |
39.1 |
20105 |
29908 |
67.2 |
2014年 |
54009 |
34.5 |
18647 |
31439 |
59.3 |
2015年 |
56046 |
34.9 |
19578 |
31319 |
62.5 |
2016年 |
54186 |
38.4 |
23332 |
34223 |
68.2 |
3.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2016年末,我市15-64岁常住人口510.7万人,比2015年末减少了4.4万人,比2010年减少20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9.9%,比2015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比2010年下降2.9个百分点。2016年末,我市劳动年龄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比重远低于苏州、南京、无锡等人口净流入城市,比全省平均水平还低3.8个百分点。
4.人口抚养比持续攀升。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抚养比为43.0%(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一般以15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2016年我市常住人口总抚养比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3个百分点。全省设区市中仅低于徐州和宿迁(下图),其中老年抚养比27.5%,全省设区市最高。
5.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近年来,我市老龄化呈现老年人口增长加快,基数进一步增大,老龄化进程加快等特点。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突破200万人,达200.8万人,比2015年末增加3.6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27.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人口14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9.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16年末,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及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均列全省之首,65岁以上人口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4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深、老年人口多,给养老带来很大压力。
6.人口素质总体水平还不高。我市虽是教育之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基础教育发达,但辖区高校不多,文化程度高的劳动力流出多,流入人口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常住人口素质总体水平还不高。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我市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13014人(下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413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有15342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65人;而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4932人,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53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5753人,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879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78年,比全省平均水平0.35年。
7.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2016年,我市城镇化率64.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4个百分点,在苏南5市和扬州市之后,居设区市第七位。中心城市人口聚集水平不高,2016年末,南通市区人口规模234.7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2.1%,居全省设市区最后一位。
8.一代户增多空巢化问题凸显。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四成以上家庭是一代户,分别高于二代户家庭和三代户家庭比重6.07个百分点和16.64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7个百分点。从一代户的人员构成来看,一人户占37.77%、二人户占60.92%,许多家庭从孩子上了大学,就进入了空巢期。调查资料还显示,我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家庭占全部家庭户的比重为5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其中超过40%的有老年人口家庭为单身老人或一对老年夫妇生活,个别地区空巢老人比重超过了70%。
四、未来几年人口走势分析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分年龄人口数据、解放后历年户籍出生人口数据,以及近几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未来几年人口走势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几年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现象还会持续,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不断下降、人口抚养负担日益加重,但是,如保持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我市人口回流的趋势短期不会改变,常住人口规模仍将保持缓慢增长。
1.出生人口或再次面临回落。一是因为从2016年起,随着全市育龄妇女(15-49岁)人数的持续减少,全市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20-29岁)人数也呈较快回落态势(下图)。据测算,2016年,全市育龄妇女人数166万人,比2010年减少29.1万人,预计到2025年全市育龄妇女人数将下降到126万人左右。2016年,20-29岁妇女人数45.36万人,比2010年增加1.46万人(主要原因是1990年前后出生小高峰人群跨入该年龄段),2017年开始减少,预计到2025年20-29岁妇女人数将下降到26万人左右;二是因为“全面二孩”政策效果低于预期,除了目前育龄妇女人数在不断减少外,家庭生育观念改变还需要时间,生育二孩的氛围还需要营造。预计2017年起全市出生人口或再次出现回落,回落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左右。
2.劳动力还将不断减少。今后几年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口将逐渐退出劳动年龄人口范围,2000年以后出生人口将补充进来。但退出人口规模远大于补充人口规模,因此劳动年龄人口还将持续较快的减少,劳动年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会不断回落。上世纪50年代年均出生人口16万人、60年代接近18万人,但本世纪前10年,年均出生人口只有5万人,2010年以来,出生人口略有增多,但年均不足6万人。预计,2020年全市劳动年龄人口将回落到480万人,比2016年减少30万人,比2010年减少50万人。2025年全市劳动年龄人口预计会回落到45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快速回落的态势可能会持续到2035年左右。
3.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956年、1957年全市出生人口均超过了20万人,意味着2016年、2017年分别有20万左右的人跨入老年人行列,全市老龄化率将进一步加深。2018年-2021年,随着1958-1961年出生人口的大幅回落,老龄化进程会有所减缓。2022年开始,随着1962-1970年出生高峰人群跨入老年人行列,全市老龄化加速将持续到2030年,预计2017年全市老龄化率将达到28%左右,2022年全市老龄化率将达到30%,2030年将接近40%。
4.死亡人口逐年增多。随着全市老龄化进程向纵深发展,人口死亡率将进一步提高,死亡人口将进一步增多。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市死亡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70岁以上人口,其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口的70%以上。历史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我市年均死亡人口4.9万人,90年代年均死亡人口5.5万人,本世纪前10年全市年均死亡人口5.7万人,最近几年年均死亡人口达到6.3万人。根据全市老龄化进程推测,未来几年全市年均死亡人口将突破7万人。
5.净流出人口规模有望继续缩小。近年来我市人口净流出规模持续缩小,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6年,全市净流出人口规模比上年又减少了0.3万人。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百姓民生幸福满意度指数连续多年列全省第一。社会经济良好发展势头,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员来通务工经商,同时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不断增多,加上政府招才引智力度加大,南通籍大学毕业生回通就业人员增加,因此全市人口净流出规模缩小的势头有望得于延续。
6.全市常住人口规模将继续小幅回升。未来几年,虽然出生人口会有所回落,死亡人口将逐年增加,但只要全市社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南通吸纳就业的能力将不断增强,外出回流人员将进一步增多,高校毕业生回通就业将会逐年增加,南通吸引外地人员来通务工、经商、就业、落户也会进一步增多,预计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将接近735万人。
五、人口发展对策建议
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统筹解决好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问题,既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基于南通人口发展现状和对未来几年南通人口发展的初步预判,提出如下人口发展对策建议。
1.加强人口发展研究。把人口发展战略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从战略的高度,对人口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前瞻性研究,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的状况、规律及趋势,分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制定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勾画人口发展蓝图,提出符合南通市情的人口发展目标(适度人口规模、人口结构)、模式和政策建议,统筹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调控人口发展规模,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调整人口发展结构。人口年龄结构问题,特别是人口老化问题是当前南通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表现为:出生人口补充不足,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调整人口发展结构,首先要稳住出生人口,防止出生人口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稳步提高0-14岁人口比重;其次要通过吸引外来人口就业、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鼓励外出人员返乡、鼓励南通籍高校毕业生回通,来扭转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现状,从而延缓老龄化进程。
3.贯彻落实好人口政策。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育龄妇女生育率,增加了出生人口,但我市人口自然变动持续为负的趋势并不会因执行全面二胎政策而得到根本扭转,人口出生也不会因为生育政策的调整而出现大的反弹。在当前育龄妇女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二孩政策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几年南通出生人口走势。是否生育二孩涉及育龄夫妇生育意愿、身体状况、家庭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因此,对全面二孩政策要加强正面引导,强化政策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引导、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同时要加强政策执行效果的跟踪分析,保障生育水平不出现大的波动,使人口总量处于可控范围。
4.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与质量。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红利和引擎,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导向,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关键,走符合南通市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当前,要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在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加强领导和统筹协调,注重科学规划提高城镇化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要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以产兴城,促进产城融合,不断提高城镇吸纳就业的容量和承载能力,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同时,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切实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
5.不断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口文化素质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显突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当今社会,人口文化素质已成为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提高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一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同时要加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力度,促进人口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二要加强就业培训服务,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渠道,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各种层次技能人才培养。三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人才激励制度,营造人才成长环境,鼓励更多大学毕业生回通就业,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来通创业就业生活。
6.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发展和保障的双重压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一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老年人养老、医疗保障政策和措施,实现各种保障的全面覆盖,提高老年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二要大力扶持和发展老年健康产业,开发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三要继承发扬尊老重老爱老的优良传统,重视推动老年事业发展,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拓宽养老服务领域,提高社会养老水平。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健康老龄化,从根本上解决好老年人口和老龄化问题。
执笔:
核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