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提出者: 陆振林 提案号: 157
标题: 关于“两河两岸”地区重点打造足球运动公园的建议
提案内容:

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和省足球改革发展精神,不断加大校园足球开展力度,涌现了一大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被确立为全省第一个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城市,全力打造南通体育新品牌。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我市也长期存在着足球场地短缺的通病,严重制约着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本人认为,日本东京、台湾基隆等大城市利用河流两岸建设足球运动场地的经验值得我市充分借鉴。根据新华社记者实地采访,东京三条主要河流两岸的绿地资源大部分被“运动公园”占据,辅之以休闲步道等设施。该市在河流两岸百米范围内划定为绿地,并沿着河流在水边建设“运动公园”,每个运动公园又包含数个棒球场和足球场,除了11人制足球标准场,还根据地形建设了不少非标准尺寸的场地。这些运动公园绝大多数由东京市政府统一规划并施工,部分由区一级负责筹资和建设。据统计,东京市区不包括中小学校在内,分布在公共区域、对公众开放、可以进行比赛的足球场地群就多达113处,每处包含数片标准场地。“运动公园”中的很多球场,对学生免费开放,对本区域的居民低收费开放,以引导居民就近踢球。到了周末,很多孩子们就近到运动公园“以球会友”,中小学校之间、社区之间球队的比赛也在运动公园举行。国内很多大城市虽然有河流穿行而过,但大多被开发为高档景观房和商业地产,或者规划设计成硬化地面广场,无法发挥体育用地的社会功效。 
近年来,我市重点推进通吕运河、海港引河两岸绿廊景观带建设,打造市区“第二生态圈”。目前市区通吕运河通宁大桥至崇川大桥两岸生态景观工程已经初见成效,运河通州段景观升级工程也正紧锣密鼓展开。根据南通市政府印发的我市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我市今后要扩大足球场地数量,筹建市县级足球训练基地和青少年校外足球活动中心,充分利用公园、林带等资源改扩建100片以上标准足球场和100片以上简易实用的非标准足球场,并把足球场地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面向社会开放。当前,我市校园足球场地普遍面临土地资源瓶颈,短期内难以实现改造和扩大,很大程度上必须借助校外公共空间。
为此,建议我市将足球运动公园有机融入两河两岸整治改造和生态景观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群众体育活动空间。
1、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打造河畔运动公园的成功经验,适度修订完善通吕运河和海港运河绿廊规划设计方案,并和我市兴建足球场地的行动计划相衔接,在两岸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建设一批足球主题公园,使其成为市民学生运动锻炼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要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力度,前期已经改造的景观绿化工程,可根据情况研究最佳的变更途径,尚未实施的地段要重新调整设计施工方案。
2、要加强两河两岸足球绿茵场地等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实现低价或免费向社会开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企业和社区团体足球比赛训练,建立学校和社会对场地的共享机制,促进社会足球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足球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职业足球发展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和人才基础。要创新管理模式,按照管办分离和非营利原则,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管理运营公共足球场,提高场地设施运营能力和可持续运转。
当然,我市打造足球运动场不应局限于现有的两河两岸,还可以扩大到通扬运河乃至滨江地区,并在绿化景观中同步建设群众喜闻乐见的其他球类体育活动场地,从而促进南通全面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

承办单位: 主办: 体育局 建设局(建工局) 协办: 规划局
答复日期: 2016-06-15
答复内容:

陆振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两河两岸”地区重点打造足球运动公园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长期以来,正是由于有了你们的关心和支持,才使南通体育事业发展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取得长足发展,被誉为“体育之乡”和“世界冠军摇篮”。

近年来,我局积极推动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2013年组织开展的体育设施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对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各级体育设施进行统筹布局,其中考虑结合滨水等城市绿地设置体育活动场地,如在海港引河以东、通甲路以南、园林路以西地块结合海港引河绿廊规划了一处市级体育公园。

2015年6月23日,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体育局和南通市人民政府在南京签订了江苏省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城市协议,素有“世界冠军摇篮”、“体育之乡”美誉的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省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城市。去年7月14日市政府印发了《南通市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963计划》)。今年5月印发了《关于2016年度南通市足球改革发展重点任务责任分解表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今年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建有60片标准的面向社会开放的足球场地;充分利用城市和乡村的荒地、闲置地、公园、林带、屋顶、人防工程等,建设60片以上简易实用的非标准足球场,满足开展足球活动的场地需求。

 目前,市建设局正在组织开展两河两岸各区绿化方案设计和建设工作,我局将积极配合市建设局在两河两岸景观绿廊方案设计中将足球运动公园有机融入,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群众体育活动空间。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提出的建议,希望您今后能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们的体育事业,并为南通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南通市体育局

                         2016年5月30日

陆振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两河两岸”地区重点打造足球运动公园的建议 》收悉,经研究,现回复如下:

您的建议很好,当下,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休闲锻炼运动越来越受到市民欢迎,近年来我局结合公园绿地建设,设置了一些活动场地,如唐闸公园内就建有门球场,百花南苑东侧等小游园增添了体育健身设施,方便市民在绿地内锻炼。

您提到我市目前足球场地缺乏,能否结合“两河两岸”建设足球运动公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两河两岸”是继我市濠河“第一生态圈”基本建成后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第二生态圈”,2013年,我局会同规划局系统梳理了两河两岸周边用地现状、整合功能,完成了通吕运河、海港引河整体概念性规划设计,规划愿景是将“两河两岸”打造成南通的生态之河、活力之河、文化之河、体验之河、公众之河,为全民提供一个多元的滨水活动岸线,该方案也已获市政府同意。2013年年底至今,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两河两岸”建设按序推进,通吕运河绿廊通宁大桥—崇川大桥段、船闸东路段建成开放,建成段慢行系统基本全线贯通,建成后很多附近市民每天都在绿廊慢行步道上慢跑;通吕运河星岛水岸、海港引河绿廊西侧也已开工建设。当然,“两河两岸”设计首要以生态性为主,因此在整体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中确实没有考虑设置足球场地,我们会结合“两河两岸”整体概念性规划设计,在后续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您的建议,因地制宜考虑设置足球主题的活动场所。我们也可以在今后通扬运河和滨江景观带等绿地建设过程中更多考虑市民休闲健身需求,合理设置活动场地,为市民开辟更多相对集中的健身空间。

 

南通市城乡建设局

2016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