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提出者: | 顾惠冬 | 提案号: | 364 | |
标题: | 关于市图书馆更好地服务大众的几点建议 | |||
提案内容: |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南通市图书馆新馆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一个具有“全省一流、全国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呈现于全市市民的面前。
作为我市文化设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市图书馆成功实现了从藏书楼式的老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华丽转身,成为南通人及异乡人的读书新天地。新馆总面积2.8万平方米,是老馆的6倍,设计藏书量200余万册,阅览座位1680席,无线网络全覆盖。这座人性化、智能化的图书馆,凭借出色的软硬件设施设备、海量的数字资源、创新的服务理念迅速成为全市读者的文化乐园以及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亮点。
图书馆新馆开放后,短短数月就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馆内常常人潮涌动,借阅气氛高涨。但是,几个具体问题随即变得突出起来:
1.藏书量不能满足需求。大量读者涌入新馆借阅,使得在架图书很快被借空,而新书补给严重不足,常常出现书架空空如也的情况,很多读者无法如愿借到所需图书,许多读者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2.服务力量不够。新馆面积增大了6倍,读者数量更是急剧增加,这本是一件喜人之事。然而,新馆的服务全靠老馆有限的人员承担,忙不过来,应接不暇,成为“新问题”。不少读者对此也颇有微辞。
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两点建议:
1.有计划地扩充馆藏图书。目前,市图书馆总藏书量约110万册,按南通市城区230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藏书量不足0.5册,距离省委省政府“八项工程”中文化建设工程指标提出的人均馆藏图书1册的要求,差距明显。再从目前图书馆每月接待读者人次、外借图书数量测算,市图书馆全年读者流量约200万人次,外借图书约280万册,现有藏书不能满足读者要求。为此,建议能在“十三五”期间有计划地把馆藏图书数量提升到220万册以上。据此测算,每年需增加藏书20万册以上。按每册图书平均40元计算,年购书经费需800余万元。但今年市图书馆的购书经费预算仅400万元,缺口很大。建议市政府下大决心扩充图书馆藏书,将购书经费由今年400万元增至600万元,并在今后几年逐步增加购书经费,力争在“十三五”末实现全馆藏书量达220万册,基本实现人均藏书量1册的目标。
2.充实服务人员。建议根据新馆目前的实际服务需求,合理测算并配备图书馆服务人员,有计划地增强市图书馆服务力量。只有服务人员配备充足,才能更好地实现图书馆全方位的服务,才能满足全市市民日益增强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顺应江海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的要求。
市图书馆新馆的对外开放与发展,迫切地需要“书”与“人”作为支撑,恳请市政府继续给予大力支持,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大餐,让市图书馆为南通的经济振兴、社会进步以及加强“书香南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文广新局(出版、版权局) | 协办: | 人社局 财政局 编办 |
答复日期: | 2016-06-15 | |||
答复内容: | 顾惠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市图书馆更好地服务大众的几点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由于市图书馆新馆面积扩大,读者大量增加,原有藏书量不能满足读者借阅需求的问题确实存在。我局在与市财政局进行充分沟通协商后,市财政局将2016年图书购置经费由原200万元增加到400万元,并且表示今后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购书经费,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逐步增加藏书量。同时,为确保市图书馆的有效运转,市编办在事业编制总量控制、只减不增的形势下,除核定71名全额拨款编制外,创新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核增南通市图书馆购买服务限额35名,用于补充借阅服务岗位人员,为市图书馆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我局将继续会同市编办、人社等部门为市图书馆提供人事服务,满足市图书馆的人才需求。 另外,市图书馆探索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创办新服务品牌、设立24小时街区图书馆、优化数字资源结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缓解资金与人手紧缺的问题,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改善读者体验。
南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6年5月2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