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提出者: | 黄琴 | 提案号: | 318 | |
标题: | 关于全民普及心肺复苏技能的建议 | |||
提案内容: |
提案内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运输的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引发了国民体质的逐年下降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上升速度越来越快,急症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一旦我们遇到周围有人发生紧急情况时,最重要的抢救时间是在事发五分钟内,一旦脑缺氧超过五分钟,脑细胞损伤就难以恢复,超过8分钟,就会脑死亡,此时能够起帮助作用的只有身边的人,目前最常见的现象是家人或旁观者盲目地等待医生,或将病人送往医院,而不是立即就地进行心肺复苏,等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往往已经超过8分钟,错过了抢救的最好时机。据统计,在重视急救技能培训的美国,猝死患者的生存率达28.7%,而我国,猝死患者抢救存活率仅为1%左右,对受伤者采取有效、及时地现场急救是避免再损伤及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如果大家都能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在第一时刻出手相救,哪怕徒手为病人进行简单的心肺复苏,不少悲剧就可以避免,而且,徒手心肺复苏术是唯一且最有效的急救技术,它操作简单,不需要任何医疗器械便可实施,但是,这些急救技术目前普及率很低,掌握率更低。为此,提出了关于全民普及徒手心肺复苏技能的建议:
1、通过学校教育,普及与培训中小学生急救知识。
医院专职人员或专门培训机构进入中小学,进行规范化的急救知识的普及以及培训,可利用多媒体授课、观看视频录像方法,讲解和演示急救操作步骤及流程、采用模拟假人现场操作等方式直观进行演示,中小学生可现场练习,医护人员在旁指导,及时纠正不当操作方法及偏差。除此之外,可举办各级急救知识培训班,培训中小学老师,再由他们开展日常普及及培训,培训中小学生,以此方法由点带面,使中小学生逐渐形成“我会救人,别人也会救我”的意识,每位学生必须每学期进行一次培训。
2、专门培训机构的专家进入单位、社区。利用视频录像与模型现场练习的方式进行全民培训,最好每人每2年接受一次相关培训。
3、扩大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普及与培训。除进学校、单位、社区进行现场普及与培训外,还可利用现代媒体,如互联网、远程教育、电视、广播、报纸多种形式向全民普及急救知识。
防患于未然,保护自己,帮助别人,让现场救护走出医院,让每一个老百姓懂得急救、参与急救,用我们的双手共筑生命的长城。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红十字会 | 协办: | |
答复日期: | 2016-06-15 | |||
答复内容: | 尊敬的黄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民普及心肺复苏技能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开展救护培训是红十字会法赋予我们的一项法定职责,也是一项关乎百姓生命与健康的惠民工程。衷心感谢您对红十字人道事业关心支持,您所提出的建议,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过去的20多年,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一些外在条件制约,救护培训工作与社会需求和百姓愿望仍有一定的差距,这恰恰需要像您这样的有识之士不断的鼓与呼。 我市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起步于1993年,先后已有208万余人,通过机动车驾驶人学驾平台,接受了包括心肺复苏技能在内的应急救护培训,占比超过全市总人口的20%,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自2012年起,省、市政府又连续4年将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全市新增培训人数近42万人。今年省政府又明确,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在全省实施每年应急救护培训100万人的民生项目;市政府也将每年开展公益培训10万人的项目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 目前,我市开展的应急救护培训是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规范要求进行的,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技能,“第一反应人”、“救命黄金时刻”及如何紧急呼救等现代救护新概念,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及搬运方法,常见急症及意外伤害的救护方法等。我们配备了相应的师资和教具、教材,依据教学大纲,采用多媒体授课、示范操作、模拟人现场演示、学员操作练习等方法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应急救护培训对象已覆盖学校、街道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危化企业、交通、电力、公安、消防、城管、旅游等行业。并在各街道社区也逐步设立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基地,对社区居民普及急救知识及技能。同时,利用5·8世界红十字日、5·12国家防灾减灾日、世界急救日等纪念日,开展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在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合适场所开展救护技能演示、应急救援和逃生避险演练活动;每年举办“博爱之夜”专题文艺晚会,向群众普及公共安全知识、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知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另外,通过电视台、电台等媒体进行宣传,南通电视台二套民生新看法栏目、南通电台970频道都对公益培训项目作了专题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我们向全社会积极推广了全球通用免费急救手机软件“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通过手机二维码扫描下载安装使用,内容涵盖常见急症,内置视频和动画,方便实用,能随时随地学习急救和如何应对灾害,并在危急时刻指导实施正确自救互救。我们还在市红十字会网站设置专栏发布应急救护培训视频,利用网络传播救护知识和理念,积极营造社会氛围。 通过救护培训的开展,不少普通群众懂得了基本的救护知识及技能,增强了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涌现了不少成功实施自救、互救的案例。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督导组对我会开展的救护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尊敬的黄琴委员,尽管我会在推动全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普及面仍然偏小,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接受培训的对象更是一个动态增长的过程,因此,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认真落实您提案中的各项建议。也恳请您继续关心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更多地鼓与呼,以争取政府更大支持,社会更多参与,为构建和谐文明、平安幸福的新南通作出更大的贡献。 再次感谢您长期以来对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的关心支持!
南通市红十字会 2016年4月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