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提出者: | 王忠 | 提案号: | 339 | |
标题: | 关于加快我市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 |||
提案内容: | 建筑业在推动我市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专业施工能力偏弱。我市建筑业仍以传统的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为主,房屋施工在建筑业总量中占比高达89%,目前我市建筑业企业千军万马都挤在了砌墙盖房的土建市场这条独木桥上,在同一市场夺标竞价搏杀。庞大的南通建筑大军正式成为砌墙盖房的单一品种,而由装饰装潢、市政路桥、园林绿化等行业组成的大建筑市场上,南通队伍却势单力薄,鲜有作为。二是中小企业生存能力堪忧,市场监督力度有待加强。规模较小的建筑企业,资质等级低,设备落后,工程技术人员缺乏。所承揽的工程不大,多为工程小的安装建设项目,企业经济效益不高,所带来的利润、税收不多,生存环境日益严峻。长期以来,我市建筑市场仍然存在借用或者挂靠企业资质,工程施工分包、转包的现象,给建筑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影响;拖欠工程款的现象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大清欠力度,但仍然存在“旧账未清新帐又增”的现象,工程难以保证。三是人力资源不足,品牌管理重视不够。我市建筑业从业人员数为160万人。其中外来劳力占到60%。高级职称人员占比不足8%。尤其是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建筑企业长期不重视公共宣传的作用,只是在施工项目现场悬挂标语和标示进行小范围的营销。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建筑业的发展必须把市场开拓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运用小额拓市场、收购兼并拓市场、资本运作拓市场等方式拓展市场份额。一要扩大市内和省内市场份额,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二要巩固北京、上海、山东等传统重点市场;三要壮大新兴市场,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良好机遇,发挥南通建筑业的团体优势,培育新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四要拓展境外市场,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扶持优势企业通过收购、控股等方式,扩大海外业务。 2,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一要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尽快实现建筑业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二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引导企业消化、引用先进技术。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企业需要制定人力资源需求规划,及时进行企业人力资源调整。从重视对物的分配、调度、安置、收入、支出转变到重视人的管理上来。变传统人事管理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人的素质、人的协调、人的激励、人的控制,重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重视人的潜能开发,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建设局(建工局) | 协办: | |
答复日期: | 2016-06-15 | |||
答复内容: | 王忠代表: 你好 你所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组织专门人员对我市建筑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 我市建筑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南通建筑业发展历史悠久,素有“建筑之乡”美称。五、六十年代,南通建筑队伍参加了首都十大建筑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建筑业步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1978年组织成建制施工队伍进入克拉玛依、大庆油田建设,后又陆续开辟了华北、华东、中西部及南方等地建筑市场,目前建筑队伍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初步形成了科研设计、建筑安装、装饰装璜、构配件生产、建筑机械制造、培训教育等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产业格局,已成为南通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全市经济圈中是最具活力、最有影响、最具特色的经济板块之一。在建筑经济总量、施工生产能力、工程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处于江苏省领先地位,居全国地市级前列,建筑队伍被社会各界誉为“南通建筑铁军”。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收紧的大背景下,全市建筑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建设系统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这一主题,危中创新,难中攀高,产业规模实现了稳中有进。2015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了6100亿元,同比增长了5%,超过全省平均增幅水平,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继续位居全省第一,建筑业发展质态仍然良好。 二、我市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建筑业的发展面临着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一是国家发展形态的调整: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投资作为主要驱动力到协调发挥投资、消费和出口的驱动力;二是建设方式调整:从政府投资发挥重要作用到更多的利用社会投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较强的建设项目上去;三是建筑业需求结构调整:从房屋建筑工程占据较高比重到基础设施产品比重逐渐提高。王委员在提案中也具体分析了我市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核心竞争力不强,与央企等大型企业相比,在管理能力、核心技术、人才战略、资本运作等方面差距明显;二是企业规模大而不强,尽管建筑经济总量较大,但大而强的建筑企业少,大部分企业经营施工仍然集中在房屋建筑等传统低端市场领域,少部分做一些施工总承包。承接高大精尖工程能力差,很少有能力做工程总承包EPC;三是企业管理粗放、缺乏现代企业的运营机制和战略管理眼光,科技投入少、品质管理没有提高到战略高度;四是机制不活、合作意识差,仍然较多采用传统激励机制,如在股权改革、合伙人制联营、银企合作开拓市场、建筑企业之间团队合作方面均与浙江、广东等同类企业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三、我市建筑业发展的对策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未来五年将是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为保持南通建筑业领先地位,必须以建筑产业现代化、国际化为重点突破口,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区域一体化及地域振兴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及城乡危旧房改造等战略机遇,在新的投资需求结构中拓展市场、在“新常态”下注重差异化竞争。通过创新驱动再造南通建筑业新辉煌。当前,未来城市管廊、海绵城市、土壤修复、机场建设、污水处理、装配式建筑、钢结构住宅等新兴建筑行业正蓬勃兴起,产业潜力巨大,王委员在信中也提出我市建筑业要从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3个方面进行转型发展。在这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到浙江绍兴、扬州和泰州等地学习考察,为市政府出台支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并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政策落地。去年6月份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试点示范期(2015-2017)、推广发展期(2018-2020)、普及应用期(2021-2023)等三个阶段,提前两年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到2023年,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新建建筑预制装配化率均达到50%以上。围绕着个目标,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保障措施,并在土地出让、市场推广上进行重点支持。并要求政府投资项目优先采用产业现代化方式进行施工。 今年3月我们制定了建筑企业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当前,我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建总里程300多公里,约占全国四分之一,预计到2020年运营总里程将达1000公里。根据规划,我市的轨道交通也将在2020年前开工。这为我市建筑企业参与轨道交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培育我市建筑企业,在试点实施方案中,我们提出确定8—10家建筑业作为试点企业,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初期,拿出30%左右的标段(包含车站、区间隧道)作为试点标段项目。试点标段项目采用联合体投标方式,由具有轨道交通业绩的企业作为联合体牵头人,本地建筑企业作为联合体成员积极参与到工程招标、施工、监理全过程。对于本市具有轨道交通工程业绩的企业与相关试点单位组成的联合体,可按照试点标段项目中标均价直接发包。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王委员的意见建议,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充实完善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推动我市建筑业“走出去”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发展,根据省政府3月份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6]25号)精神,我们草拟了我市关于推进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培育和壮大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支持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拓展境外市场,强化财政金融政策支援,建立境外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为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争取到2020年,全市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总数达80家以上,“十三五”期间完成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累计超过100亿美元。 二是研究制定我市促进和扶持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的原则,大力促进我市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鼓励并奖励有条件的企业晋升特级资质,支持大型建筑企业在我市建设总部基地,建立特色产业园区,为我市建筑业持续发展增添后劲。探索PPP(公私合营)项目建设模式,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逐年排出一批PPP项目,优先选择我市重点建筑企业进行合作。同时加强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筑企业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可享受政府相关津贴,从而提升建筑行业整体素质。 三是加强产学研协调创新。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战略合作、校企合作、技术转让、技术参股等多种合作形式的技术创新,可采取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合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园区,共同建立研发平台,联合培养人才,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方式。推广江苏通创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南通智慧建筑研究院模式。总承包特级企业及年产值超50亿的一级企业配备技术研发中心,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项目,形成自有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以自身技术优势为突破口,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鼓励支持建筑企业广泛吸纳各类优秀人才。通过校园招聘、市场引进、定向培养等多种形式,引进和储备一批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技术及管理人才。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知名企业及培训机构合作交流,培养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大力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业务研修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升技术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倡导“建筑工匠”精神,营造重视技能、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采取委托培养、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定向委托培养一批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方式的新型建筑产业工人,着力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的新型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为南通建筑业的发展储备充足人才。 最后,衷心感谢你对南通建筑业发展的支持。
南通市城乡建设局 2016年6月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