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提出者: 朱建平 提案号: 059
标题: 关于设立南通运河公园的建议
提案内容:
一.设立南通运河公园的必要性
1.  日益扩张的南通,需要一个城区主公园
    现在的南通城区面积,已远非张謇那个时代的近代城区可比。那时的通州,在张謇的布局下,还设有东、南、西、北、中五个相邻的公园。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城区的公园还在以人民公园、文峰公园来唱主角,就和整个城区规模不相适应了。
2.  作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南通,需要一个公共开放式大绿地
    风景绿地,往往是山清水秀的地方。而南通城区无山,就只有在水上做文章。老城区的护城河—濠河,范围有限,似小家碧玉,担当不了水景大幕的大戏台,周边亦几无扩充的余地,需要另觅一个足够大的公共开放式绿地(放眼省内其他地市,城区的公共绿地又大又敞,或挨山,或傍水),才更相称于这个旅游城市的称号。
3.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之城的南通,需要一个历史大展台
    南通的近代城市建设特色突出,历史遗存、文化底蕴也算丰厚,但和省内其他地市相比,资源并不占优(城市比你更古老,文物、遗存更多),现有的场馆展示,地域特色不显著(你有的人家也有,大同小异而已)。而古老的*通扬运河、*通吕运河,贯穿于南通的江海平原,对南通城的缔造、演变,功不可没。以通扬运河、通吕运河为代表的运河文化贯穿于南通地区的各个历史阶段。运河文化、运河历史值得南通大书特书,值得在这两条水上大做文章。如此,则一个上规模的展示场地的存在就很显然了。扬己所长,避己之短,才更有利于扩大我们城市的文化内涵。
二.选址、规模
    古人风水学中,将被水环抱之地称为龙腹之地,寓意能生财富贵。其实从水文的角度来解读也是有道理的,被水环抱之地,其水流速较缓,河岸不易坍塌,水土不易流失,所建房屋当然能长久矗立,长久安居,当然易生财了。运河公园这个地块,西枕通扬运河,南对通吕运河,被两水所抱,正是所谓的龙腹宝地,能让广大市民就近享受绿色,呼吸清新,共享我们城市建设的成果。
 
上图深色区域为运河公园范围示意图:在现有地块规划的五水公园基础上,扩大至:通扬运河末端以东、通吕运河末段以北,北至江海高架路,东至通宁大桥(一号桥),大致呈一个斜躺的L型地块。大手笔的投入才能形成一个大靓点。
 
三.效益、目的、远景
  1.整体方面
(1).传承运河文化、运河历史,向运河的开凿者、历代的建设者们致敬。
   (2).能成为南通新的绿色名片,成为一处新的城市靓点。
   (3).以此公园为龙头,水脉相连,以点带片,逐步扩大商业圈、做大旅游业。而北翼新城的商住圈更可直接受益。
2.向各方延伸
(1).向东:随着目前通吕运河绿廊工程的建设,通吕运河将成为一条新的绿色景观通廊。而位于通吕运河起始端的运河公园,无疑会是这条绿色长廊的点睛之笔,成为这条水龙的重彩之眼。沿河向东,一路的30多座公路桥、铁路桥,更使这条运河悄然成为了多姿多样的桥梁博物馆。
(2).向北:沿南北向的通扬运河东侧北上,一条现成的河边乡道可直至如皋的古镇—白蒲、丁堰。这一带是著名的长寿之乡。乡道稍加改造,就可成为通向长寿之乡的沿河绿道、自行车道。旅游业、长寿产业、绿色农副品产业可得以更好的延伸、拓展。
(3).向西:是通往长江的咽喉水道。扼守这水道的节制闸分水岛,需要一番梳妆整理,才能和整个通吕运河的绿廊工程相呼应。
(3).向南:沿既有的水道,通向城内的濠河。现有的路桥、水闸,已阻断了船往濠河的通道。若能打开通道,那乘游船沿运河一路游览到濠河,到南通老城区,就不是个梦想了。游船观光、餐饮、购物等,多个旅游项目可以应运而生。
 
四.陈列内容、方式建议
    1. 图文揭示运河的开凿、形成、演变、现状,展示描绘运河的未来。  
    2. 以实物、复制品、仿制物件,或者声光视频等多种方式,讲述运河的故事。
    3. 陈列开凿、挖掘、清淤等河工器具,渔具、古船、碑刻等一系列与运河有关的物件、物品、书画、文献资料等。
4. 改变场馆陈列的单向宣传模式,可定期通过网络等媒体发布消息,开展河工服饰、器具、劳作系列的与游客双向互动节目,扩大运河公园的影响力。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通扬运河 
开凿时间为西汉高祖十二年至景帝三年,即公元前195——前154年。由吴王刘濞主持开凿。用以运盐,亦称上官运盐河、盐河,属中国最早的盐运河。经历代改建和延伸,至北宋神宗时期(公元1068年-公元1077年)而达南通。
 
*通吕运河 
开凿时间为南宋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由当时的两淮节制使李庭芝调动民力开凿,从南通经金沙、余庆场(今余东)至吕四出海,以供军队调行军舟之用。
承办单位: 主办: 规划局 协办: 建设局(建工局)
答复日期: 2015-06-30
答复内容:

朱建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南通运河公园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所提的建议很好,南通滨江临海、山水兼具,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丰富的水资源是南通极为宝贵的财富。近年来,南通围绕水做了很多文章,首先是着力推进主城区濠河水系周边环境建设,2012年年初濠河风景区成功晋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市区河道两岸,有条件的地方我们也建设了带状小游园或者景观带,建成的人民路滨河小游园、城山路滨河小游园深受市民欢迎。

通吕运河、海港引河(即“两河两岸”景观带)是继我市濠河“第一生态圈”基本建成后市区着力打造的“第二生态圈”,整个规划核心区景观建设用地总面积约500公顷,河道总长度约21公里。通吕运河与海港引河形成的“C”型河道直接连接长江,河面宽窄有序且景观丰富多变,但由于通吕运河、海港引河是城市边界河流,过去都是运河,两岸布满了大量的工业、物流企业,工业对河道景观生态系统带来了负面影响,且周边用地功能较为单一,滨水可达性差。2013年,市建设局对通吕运河、海港引河进行了整体概念性规划设计,按照“蓝脉、绿脉、文脉”三脉融合的思路,系统性地研究梳理了“两河两岸”的用地现状、生态基底、交通条件等要素,并深入研究周边城市功能,对沿岸部分地块土地性质、区域内少数路网进行了调整,形成了“两河两岸”整体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规划远景是通过3-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将“两河两岸”打造成南通的生态之河、活力之河、文化之河、体验之河、公众之河,在通吕运河、海港引河沿岸创造特色滨水区域与复合化的公共功能,打造南通特色的后工业文化水岸,构建边界连续的河岸慢行系统,为全民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滨水活动岸线。“两河两岸”生态景观建设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启动段通吕运河绿廊(通宁大桥—秦灶河)北侧段、通吕运河绿廊船闸东路段已建成对外开放,建成段因地制宜,亲水平台、滨河步道、慢行系统,形成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空间体系,吸引了不少市民来游憩、休闲、健身。目前,“两河两岸”景观带建设已全面铺开。您提到的地块是通吕运河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列入了2015年城建计划。目前该地块拆迁已基本到位,初步的方案设计也已完成,近期将报市政府审定,计划在年内开工建设,明年全部建成。在方案设计完善阶段,我们将充分汲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方案论证阶段邀请您参加会议,吸纳您的宝贵意见,不断优化完善方案,力求将通吕运河绿廊建成集生态绿肺、以人为本、休闲游憩为一体的滨河绿廊。

衷心感谢您对城市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南通市规划局

201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