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4207264/2021-10746 | 分类: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通知 | ||
发布机构: |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通政办发〔2006〕160号 | ||
成文日期: | 2006-12-30 | 发布日期: | 2007-01-03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称: |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 航道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南通市航道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南通市航道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第一章 南通市航道网现状与评价
1.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概况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地处北纬31°41`~32°43`、东经120°12`~121°55`之间,东临黄海、南依长江,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隔江与上海、苏州相依。
南通市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现辖有如皋、通州、海门、启东4市,海安、如东2县,崇川、港闸2区和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133个乡镇。全市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是江苏全省的十二分之一,200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70.86万。
南通市地处中纬度地带,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属亚热带湿性气候区,地势平坦,河沟密布,土壤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是全国著名的33个农业综合生产基地之一。
南通市濒江临海,拥有430多公里江海岸线和200万亩滩涂,港口天赋极佳,条件优越,是我国的主要出海口之一,现已建成万吨级泊位25座。南通市域内河网密布,水运发达,可直通长江,衔接京杭大运河等国家级水运通道。港口接轨上海,辐射长江流域和苏北广大腹地,直航世界上绝大多数港口。
1.2内河航道现状
1.2.1航道现状
南通市系一片冲积平原,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江海河相联,水网密布,内河水运条件得天独厚。全市拥有航道294条,仅市区内就有通扬、通吕、通启、九圩港四大运河交错穿越,并与京杭运河相通;通过京杭运河与苏南太湖流域的数百条大小河流、苏北地区的洪泽湖、淮河水系等众多航道构成水运网;长江是南通港最便捷的集疏运通道之一,它沟通了南通市与沿江省市的联系。
全市内河通航里程3515.9km,其中等级航道里程735.1km(五级航道里程140.83km,六级航道里程201.36km,七级航道里程392.91km),等外航道里程2780.8km。全市内河通航航道上拥有船闸13座,其中属交通管养船闸5座;套闸13座,可通航节制闸33座。根据航道调查统计现有跨河桥梁2632座。以纵贯南北的通扬线航道、焦港河、丁堡河、江海河、通栟线、江石线、汇吕河为经,以横穿东西的老通扬河、栟茶河、如泰运河、通吕运河、通启运河等主要等级航道为纬连同辖区内其它等外级航道,形成四通八达的航道网络,发展水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2.2主要航道建设条件及功能
市域内主要航道现状如下:
(1)通榆运河航道
通榆运河是连申线航道的一段,通向盐城地区。该航道全长9.29km,现状为7级航道标准。全线拥有跨河桥梁6座,3座不达标准。货物运量以过境通过量为主,上行多以矿建材料、化肥农药为主,下行以煤炭、水泥、粮食、棉花、食盐、农副产品等品种为主,货物年通过量为1100万吨。
(2)通扬线航道
通扬线航道是南通市联结江南、苏北地区的重要水上交通要道,既是海安、如皋、南通等地水上物资周转的重要枢纽,也是上海、苏州地区与盐城、泰州东部地区进行货物转换的水上通衢。目前该航道全长110.44km,其中5级达标里程27.07km, 7级达标里程83.37km。全线拥有跨河桥梁48座,其中有7座达标,41座不达标。货物周转上行以矿建材料、钢材、化工原料、饲料、日杂百货居多,下行以粮食、棉花、农副产品等物品为主,货物年通过量为2400万吨。
(3)通扬复线航道
通扬复线航道是南通市及苏北地区水上运输咽喉通道之一,通过九圩港船闸,上连通扬、通吕运河,下接长江。目前该航道全长5.14km,5级航道标准。全线有跨河公路桥2座,1座不达标。货物周转上行以矿建材料、钢材、化工原料、饲料、日杂百货为主,下行以粮食、棉花农副产品等为主,货物年通过量为950万吨。
(4)通吕运河航道
通吕运河航道是联结南通市和启东、海门、通州市的水上枢纽,是联结苏南地区货运周转南通引江入海的重要通道。目前该航道全长72.62km,其中5级达标里程36.18km,6级达标里程28.58km,7级达标里程7.86km。全线拥有跨河桥梁21座,其中达标9座,未达标12座。货物周转上行以矿建材料,化工原料、煤炭、水泥、非金属矿石、农副产品为主,下行以化肥农药、医药、日杂、钢铁等货物为主,货物年通过量为2500万吨。
(5)如泰运河航道
如泰运河航道是横贯东西连接如东、如皋与泰州市通联的市际重要的引江入海大通道。目前该航道全长81.43km,其中5级达标里程6.64km,6级达标里程12.75km,7级达标里程26.49km,等外里程35.55km。全线有跨河桥梁43座,3座达标, 40座不达标。货物周转上行以矿建材料、煤炭、水泥、非金属矿石为主,下行以粮食、棉花、化肥农药、农副产品为主。货物年通过量为1700万吨。
(6)通栟线航道
通栟线航道是南通市勾通连通栟茶、如泰、江海、通扬等干支航道的重要水运通道。目前该航道全长68.75km,其中5级达标里程12.48km,6级达标里程18.03km,7级达标里程29.93km,等外里程8.31km。全线拥有跨河桥梁27座,其中5座达标,22座不达标。货物周转上行以煤炭、矿建材料、水泥、化肥农药为主,下行以钢铁、农副产品、食盐等货物为主,货物年通过量为2300万吨。
(7)焦港河航道
焦港河航道是南通市重要的南北水运通道,它串联如泰、栟茶、老通扬、新通扬为一体,为苏北、江南货物周转提供了便捷条件。目前该航道全长54.55km,其中5级达标里程3.93km,7级达标里程9.06km,等外里程41.56km。全线有跨河桥梁32座,其中3座达标, 29座不达标,该航道有节制闸和船闸各1座均在正常使用。货物周转主要以过境为主,上行以矿建材料、非金属矿石、日用杂货等为主,下行以矿建材料、粮食、煤炭、农副产品为主,货物年通过量为2000万吨。
(8)江石线航道
江石线航道是南通市勾连通栟、通吕、通启河的一条出江航道,为通州、如东货物周转重要通道。目前该航道全长51.93km,其中5级达标里程26.57km,7级达标里程5.41km,等外里程19.95km。全线有跨河桥梁24座,其中5座达标,19座不达标,有套闸一座,节制闸一座。货物周转上行以矿建材料、化工原料、煤炭等为主,下行以棉花、粮食等为主。货物年通过量为400万吨。
(9)栟茶河航道
栟茶河航道连接南通市北片海安、如东两县,跨焦港、如海、通扬、通榆等航道。目前该航道全长72.85km,其中7级达标里程53.62km,等外里程19.23km。全线共有桥梁35座,其中11座达标,24座不达标。货物周转上行以水泥、矿建材料、木材、钢材为主,下行以棉花、粮食、农副产品及其它产品居多。货物年通过量1200万吨。
(10)老通扬河航道
老通扬河航道为南通市北片西接泰州,并将栟茶、通扬线、焦港河等航道串通成网的老航道之一。目前该航道全长27.91km,其中6级达标里程3.82km,7级达标里程8.04km,等外里程16.05km。全线共有跨河桥梁21座,其中8座达标,13座不达标。货物周转上行以矿建材料、水泥、钢材、木材为主,下行以化肥、农药、粮食、化工原料、农副产品居多,代表船型60型。货物年通过量为1100万吨。
(11)江海河航道
江海河航道通过通州、如东、海安三县与通扬、栟茶、九圩港、如泰运河等航道连为一体,是南通市重要的航道之一。目前该航道全长46.13km,其中6级达标里程12.70km,7级达标里程30.05km,等外里程3.38km。全线有跨河桥梁27座全部不达标。货物年通过量为1100万吨。
(12)如海河航道
如海河航道全长37.92km,其中7级达标里程13.72km,等外里程24.2km。全线有桥梁11座,其中5座达标,6座不达标。货物年通过量为1200万吨。
南通市现有主要航道统计 表1
序号 |
航道名称 |
航道等级 |
航道里程(km) |
货物通过量(万吨) |
1 |
通榆运河 |
七级 |
9.29 |
1100 |
2 |
通扬线 |
五级 |
27.07 |
2400 |
七级 |
83.37 |
|||
3 |
通扬复线 |
五级 |
5.14 |
950 |
4 |
通吕运河 |
五级 |
36.18 |
2500 |
六级 |
28.58 |
|||
七级 |
7.86 |
|||
5 |
如泰运河 |
五级 |
6.64 |
1700 |
六级 |
12.75 |
|||
七级 |
26.49 |
|||
等外 |
35.55 |
|||
6 |
通栟运河 |
五级 |
12.48 |
2300 |
六级 |
18.03 |
|||
七级 |
29.93 |
|||
等外 |
8.31 |
|||
7 |
焦港河 |
六级 |
3.93 |
2000 |
七级 |
9.06 |
|||
等外 |
41.56 |
|||
8 |
江石线 |
五级 |
26.57 |
400 |
七级 |
5.41 |
|||
等外 |
19.95 |
|||
9 |
栟茶河 |
七级 |
53.62 |
1200 |
等外 |
19.23 |
|||
10 |
老通扬河 |
六级 |
3.82 |
1100 |
七级 |
8.04 |
|||
等外 |
16.05 |
|||
11 |
江海河 |
六级 |
12.7 |
1100 |
七级 |
30.05 |
|||
等外 |
3.38 |
|||
12 |
如海运河 |
七级 |
13.72 |
1200 |
等外 |
24.20 |
1.3船舶现状
1.3.1内河船舶现状
1998年至2001年南通市内河船舶维持在4000艘左右,2002年为1204艘,2005年为1693艘。船舶净载重总吨从1998年至2001年维持在23.01万吨左右,2002年为14.29万吨, 2005年达到42.85万吨,平均净载重253.1吨/艘,船舶向大型化发展。
1.3.2货运船舶营运现状
1998年至2002年南通市内河货运量维持在1300万吨左右,并呈逐渐增长趋势,2003年为1408万吨,2004年为1537万吨,2005年为1670万吨,主要运输货物为矿建材料、石油、煤炭、非金属矿石和钢材。货船营运每吨位完成的周转量在0.49~1.2万吨·公里。内河货船营运状况见表2。
内河货船营运统计表 表2
序号 |
项目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1 |
船舶数(艘) |
4020 |
3949 |
4462 |
4532 |
1204 |
2828 |
2331 |
1693 |
2 |
货船平均载重(104t) |
22.07 |
23.01 |
24.98 |
25.768 |
14.29 |
36.26 |
42.80 |
42.85 |
3 |
单船载重(t/艘) |
54.9 |
58.3 |
56.0 |
56.8 |
118.7 |
128.2 |
183.6 |
253.1 |
4 |
货运量(104t) |
1361 |
1256 |
1364 |
1376 |
1345 |
1408 |
1537 |
1670 |
5 |
货物周转量(104t·km) |
194166 |
179780 |
181567 |
182090 |
171048 |
178700 |
280196 |
310500 |
6 |
货物平均运距(km) |
142.66 |
143.14 |
133.11 |
132.33 |
127.17 |
126.92 |
182.3 |
185.9 |
7 |
每吨位完成周转量(104t·km) |
0.88 |
0.78 |
0.73 |
0.71 |
1.20 |
0.49 |
0.73 |
1.11 |
1.3.3 内河客运现状
随着“九五”、“十五”期间公路的迅猛发展,公路客运凭借其特有的优势逐步占领了南通客运市场,南通内河客运退出。
1.4内河航运现状分析与评价
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货运量平稳增长,船舶大型化、专业化趋势明显,航运效益明显提高。
内河航运建设促进了沿河产业带的形成,已成为推进全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整体优势的重要支撑。
内河航运建设促进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改善了生态环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内河航运建设完善了区域综合运输体系,降低了运输成本,极大地缓解了陆路交通运输压力。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航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和运输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
航道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目前水运建设的资金来源基本是从每年的航养费、过闸费等养护经费中提取、争取交通拨款和少量的地方配套资金、银行贷款等等,航道建设还没有像公路建设那样形成良性的投资机制。从投入资金来看,“七五”期间,南通市水运与公路建设的投资比例为1:2.5,“八五”期间下降为1:8.1,“九五”期间为1:12.5,而“十五”的比例降至1:30.7。
2.航道等级普遍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通过能力严重不足,迫切需要提高航道标准,加快高等级干线航道网建设。
南通市域内都为五级及五级以下航道,绝大多数航道只能开通100吨级船舶运输。因此,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和运输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提高航道标准,加快高等级干线航道网建设,改善航道通航条件。航道等级低下也导致了高等级航道的货运量过于集中,货运压力明显加大,而且一旦航道发生事故,由于没有分流航道,会导致严重的堵档。
此外,碍航桥梁多,桥梁密度达到平均每公里一座,加上净空尺度小,运输船舶经常处在加速、减速的不正常运输状态,稍不小心就有碰撞桥梁的危险,成为水上安全的隐患。
3.船舶平均吨位小,船型杂乱、技术性能差,影响了航运效益和航道通过能力的发挥。
由于高等级航道少且沟通度差,难以组织高标准、长距离的直达运输,导致航道通过能力严重不足,与货运量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船舶平均吨位随着航道等级提高而增大,而南通境内航道等级普遍较低,船舶吨位越大,自由度越低,可以行驶的航道越少,严重制约了船舶大型化、标准化发展。
同时,大量小吨位船舶拥塞航道,不仅影响通过能力的发挥,而且加剧了航道能力不足与货运量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造成航道堵档碍航、航行事故、安全隐患等问题。
4.与水利等相关部门有待进一步协调。
南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丰富的水资源为发展内河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是水利防洪、排涝等工程建设的重点地区。从目前来看,内河航运建设与水利工程建设之间还不能协调发展,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对航运开发兼顾不够,内河航运建设和长远发展受到制约;另一方面航运开发与水系调整密切相关。此外,航运建设与铁路、公路等部门还需加强协调特别是跨河桥梁设计必须满足航道通航要求。
第二章 发展形势及内河航道货运量预测
2.1南通市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72.0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71.19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04亿元,进出口总额67.93亿美元;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097元。南通市近几年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详见表3。
南通市国民经济发展表 表3
年份 |
人口 |
国内生产 总 值 (当年价亿元)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
第一 产业 (亿元) |
第二 产业 (亿元) |
第三 产业 (亿元) |
|
2000 |
784.53 |
736.44 |
9387.02 |
129.76 |
354.08 |
252.61 |
|
2001 |
782.46 |
809.30 |
10343.02 |
135.63 |
392.85 |
280.82 |
|
2002 |
780.26 |
887.33 |
11356.00 |
140.92 |
438.58 |
307.83 |
|
2003 |
777.62 |
1006.71 |
12924.00 |
138.81 |
517.76 |
350.14 |
|
2004 |
773.79 |
1226.06 |
15806.00 |
148.89 |
664.16 |
577.55 |
|
2005 |
770.86 |
1472.08 |
19096.59 |
162.19 |
823.99 |
485.90 |
“十一五”时期是南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较快朝着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实现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腾飞的历史时期,按《南通市经济社会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纲要》,“十一五”时期南通全市国民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4%以上,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将直接促进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发展;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不但要在总体规模和质量上符合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还要为实现“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提供基础保障,适应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2其他运输方式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世纪,南通市已初步形成了铁、公、水、航空四种综合运输方式体系,具备了较强的综合运输能力,外引内联、布局合理的现代化综合运输网络,交通运输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全市各种运输线路长度见表4。
南通市运输线路长度一览表 表4
指标(km) |
铁路营运里程 |
公路通车里程 |
内河通航里程 |
输油管道里程 |
2005年 |
124 |
8986 |
3516 |
- |
2.2.1铁路
2004年江苏省铁路营运里程为752km,全省每平方公里拥有营运里程为7.3×10-3km,基本与全国持平,而南通市每平方公里铁路营运里程为5×10-3km,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仅为有新长铁路海安、如皋段40km。宁启铁路南京至南通市区段2005年1月23日开通,通启段正在建设。南通市铁路里程少、密度低、运量大、标准低的现状与南通作为全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长三角经济产业带和沿海经济产业带重要结合部对铁路的交通需求状况严重不符。南通市铁路发展较晚,“九五”~“十五”期间,南通市铁路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1998年新长铁路开工建设,结束了南通无铁路的历史;目前新长铁路南通段已经运营通车,北接陇海线,南抵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和苏南地区。宁启铁路与2002年开工建设,2005年1月23日开通客运。这样南通就形成“一纵一横”总里程为124km的铁路干线网。随着宁启铁路的开通,南通市域将有一横(宁启铁路)、一纵(新长铁路)两条省干线铁路,海安将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铁路运输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2.2公路
近年来,南通市公路建设取得重大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骨干,县乡道路为经络,干支相接,连接全市各乡镇的公路网。一批高等级公路和过江通道相继建成通车,路网的改善完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公路建设在全省处于中上水平,道路等级提高显著,路网布局日趋合理,截至2005年公路里程达到8986km,宁通启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沿海高速公路和苏通长江大桥的建设将形成“一横一纵”高速公路布局。
目前南通市公路网密度相对较大,但仍处在以联通为目的的发展阶段,公路网的等级较低,道路通行能力不足,不能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存在大量的三、四级等外公路。
2.2.3航空运输
南通市民航起步较晚,1987年中国联航公司在如皋军用机场开通南通至北京、惠阳两条航线,揭开了南通市民用航空的历史。1993年兴东机场建成投产,兴东机场设计年客流量24万人次,客运高峰流量250人次/小时。自兴东机场投入运营以来,客货运量持续增长,2005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0.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47吨。目前南通兴东机场、如皋机场和启东直升机场,构筑南通与外界的空中通道,已开通到北京、大连、广州、青岛、厦门等航线。
近期争取开展航空快递业务、货运业务,面向上海发展航空维修、培训等业务。逐步开通至全国大、中城市的空中航线,积极发展国际空港物资运输服务,争取开辟国际和外贸进出口货运业务,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港的后方港和组合港。
2.3 内河航运所面临的形势
1.实现经济“全面腾飞”迫切需要加快规划建设市域航道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实现经济“全面腾飞”,是南通市“十一五”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全市经济总量将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和矿建材料运输需求将大幅度增长。南通是能源和扩建材料短缺地区之一,需要其他地区供应。内河航运是煤炭、矿建材料等物质的主要运输方式。预计到2010年、2020年全市内河煤炭运量将分别达到800万吨和1000万吨,矿建材料运量将分别达到1500万吨和2000万吨,运输量的加大给水路运输带来较大的压力,迫切要求规划建设干线航道网,为能源供应和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运输保障。
2.构筑南通市综合运输的运输体系,迫切要求提升市域航道网等级改变内河航运发展落后局面。
构筑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是南通市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要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形成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格局。目前内河航运在南通市综合运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航道基础设施最为薄弱,优势和潜力没有充分发挥。而水路承担的货物运输比重较大,预计到2010年、2020年南通市内河货运量将分别达到2651万吨和4997万吨,迫切需要航道网等级,尤其是干线航道网的标准,提高航道运输能力,促进运输船舶标准化和大型化进程,逐步实现内河航运现代化。
3.加快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服务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适应区域内主要港口的集疏运要求。
加快形成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是贯彻测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和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南通市航道网是长江三角洲航道网重要的组成部分,南通市航道网的建设是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发展和完善的要求。
南通市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上海的北翼城市,南通市航道网的建设将有力补充上海航运的对外、对内辐射范围,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南通市作为最早的港口的城市之一,是苏中地区主要的出口口岸,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吞吐量将继续攀升,预计到2010年、2020年内河集装箱运量将分别达到40万TEU和100万TEU,迫切要求航道提供强大的集疏运能力。
4.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紧张、能源匮乏、环境压力日趋增大是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迫切要求开发利用好丰富的水运资源,发挥内河航运能耗低、污染小、节约土地、改善生态、促进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4 内河航运货运量预测
2.4.1人口发展预测
在社会经济预测中,城市人口数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标。人口的数量、人口的素质及区域人口的年龄、人口的城市化程度等决定了为区域经济活动所提供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构成了区域生产力的一部分,同时也决定了区域的消费水平。对人口的预测,也为深入分析其它方面的土地使用强度提供了基本条件。根据各县市人口从1996年至2005年的基础数据,对南通各县市人口进行预测,得到结果如表5。
南通市各县市人口预测一览表(单位:万人)表5
年份 |
全市 |
主城区 |
海安 |
如东 |
启东 |
如皋 |
通州 |
海门 |
2010 |
775.1 |
93.4 |
96.2 |
98.3 |
117.4 |
149.0 |
113.2 |
106.2 |
2020 |
744.32 |
115.32 |
90.64 |
90.64 |
109.3 |
138.65 |
99.21 |
100.56 |
2.4.2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南通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与苏南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实现对南通市各县市GDP变化趋势预测,采集了南通各县市从1996年至2005年的基础数据。对各县市GDP进行预测,得到结果如表6:
南通市各县市GDP预测一览表 表6
年份 |
市域 |
主城区 |
海安 |
如东 |
启东 |
如皋 |
通州 |
海门 |
2010 |
2950 |
690 |
270 |
280 |
460 |
270 |
470 |
510 |
2020 |
7652 |
1790 |
700 |
726 |
1193 |
700 |
1219 |
1323 |
2.4.3航运运量发展预测
1.预测方法
运量发展预测,主要是南通市货运需求总量的预测。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时间序列法、因素分析法、弹性系数法和综合分析法等。
时间序列法,也称趋势外推法,即根据规划区域的综合交通需求总量的历年统计资料,以年份为自变量建立数学模型,对未来的综合交通需求总量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规划,一般应用于规划区域基础资料较少、发展趋势平稳、规划年限较短等情况。
区域综合交通需求总量预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因素分析法是通过研究区域综合交通需求总量与相关影响因素(如区域人口、面积、经济发展水平、车辆拥有率等)的联系规律,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式,从而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方法。
弹性系数法是一种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它通过研究确定交通的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关系—弹性系数,根据国民经济的未来增长状况,预测交通的增长率,进而预测未来交通。其计算公式见式(1)。
(1)
式中:
――交通运输量的平均增长率;
――有关经济指标的平均增长率;
――交通运输需求的弹性系数。
由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到,目前可以用于综合交通需求预测的方法种类十分繁多,总的来说,上述方法各具特点,各有优势。单纯的利用其中一种方法难以得到可靠的预测结果,因此,本章提出了组合预测的思路,将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多种方法对南通市的综合交通需求总量进行预测,并综合不同方法的预测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到南通市综合交通需求总量的推荐取值,其计算方法如(2)式所示。
(2)
——综合交通需求总量的推荐取值;
——利用第i种方法得到的预测值的权重系数;
——利用第i种方法得到的预测值;
——用于预测的方法总数。
式(2)中的权重系数可由(3)得到:
(3)
式中,
为利用n种方法得到预测值的平均值,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由(3)式可以看到,与平均值差距越大的预测值,其权重系数越小,对最终推荐取值的影响也越小,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因个别预测值偏离群体而使最终推荐取值出现偏高或者偏低的不利情形,从而较好的保证了推荐预测值的合理性。
总的来说,货运需求随经济增长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工业化初期,经济结构中重工业所占比例较大,所引起的货运量及其周转量均较大,货运交通需求的增长幅度快于经济增长幅度;在工业化中期和后期,经济结构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增加,单位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货运交通需求的增长一般会随之放慢,甚至与经济增长呈反比例变化趋势。南通市处于工业化中期,因此,区域内工业生产带来的货运交通需求的增长有变缓的趋势。但由于南通市是江苏乃至长江三角洲主要的出海口,对外贸易带来的货运量在未来年仍将保持较快速地增长。
2.综合货运量预测
南通市综合货运量预测根据研究思路的不同,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时间序列法、因素分析法、弹性系数法和综合分析法等。为了实现对南通市各县市综合货运量变化趋势预测,采集了南通各县(市)1996年至2005年的基础数据。预测结果如表7。
南通各县市货运量预测一览表 表7
全市 |
主城区 |
海安 |
如东 |
启东 |
如皋 |
通州 |
海门 |
|
2010 |
13257 |
5169 |
1603 |
1035 |
1322 |
1200 |
1487 |
1441 |
2020 |
24885 |
9703 |
3009 |
1943 |
2482 |
2253 |
2791 |
2705 |
3.水路货运量预测
南通历史上依托了以长江、运河等为主的航道网络,水上运输是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运输结构有所变化,各种运输方式承担的货运比例也有所不同。南通市域2005年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运输量及比重如表8。
2005年南通市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及比重 表8
运输方式 |
货运 |
|
货运量(万吨) |
比例 |
|
铁路 |
— |
— |
公路 |
6959 |
80.65% |
水运 |
1670 |
19.35% |
航空 |
0.1 |
0.001% |
小计 |
8629.1 |
— |
参照其他同类城市的经验,结合南通市的发展规划,得到南通市各运输方式预测结果。
预测综合体系货运量及分担率 表9
年份 |
铁路 |
公路 |
民航 |
水运 |
合计 |
|
2010 |
比例 |
0.11 |
0.69 |
0.0003 |
0.2 |
1 |
货运量(万吨) |
1458 |
9147 |
4 |
2651 |
13257 |
|
2020 |
比例 |
0.27 |
0.53 |
0.0004 |
0.2 |
1 |
货运量(万吨) |
6719 |
13189 |
9.9541 |
4977 |
24885 |
注:水路运输承担部分港口集疏运量,占水路货运量的45%。
4.主要航道的通过量预测
(1)预测方法
航道通过量预测采用“容量限制增量加载分配模型”进行预测。基本思路是:将南通市区域运量平分成若干等份,循环地分配每一等份的货物量到网络中。每一次循环将运量分配至是“航行费用”最短的路径上,分配过程中,如果典型航段上获得的运量已经饱和,则提高该航段上的“航行费用”,以限制航段上运量继续增加。分配完成后,更新“航行费用”,进入下一轮循环。利用配流模型预测得到规划年主要航道初步通过量,根据航道情况对初步通过量进行修正。
(2)预测结果
根据以上预测方法得到的通过量见表10。
规划年主要航道通过量预测结果表万吨 表10
航道名称 |
2010年 |
2015年 |
2020年 |
通榆运河 |
600 |
800 |
1050 |
通扬线 |
2300 |
2600 |
3100 |
通吕运河 |
1100 |
1500 |
1950 |
如泰运河 |
1000 |
1300 |
1700 |
通栟线 |
1100 |
1250 |
1450 |
焦港河 |
1200 |
1400 |
1750 |
江石线 |
350 |
450 |
600 |
栟茶河 |
700 |
900 |
1150 |
老通扬河 |
600 |
750 |
1000 |
江海河 |
650 |
800 |
1050 |
如海河 |
700 |
950 |
1200 |
通启运河 |
400 |
500 |
650 |
合计 |
10700 |
13200 |
16650 |
从预测结果来看,横向航道通过量以通扬运河、通吕运河和如泰运河为主,承担了横向航道流量的61.6%;纵向航道通过量以焦港河和通栟线为主,承担了纵向航道流量的41.2%。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3.1 指导思想和原则
3.1.1指导思想
南通市“十一五”航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为基准,以实现“江海联动、全面腾飞”为向导,以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北翼核心大港为契机,立足长三角重要区域中心和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维护生态安全,兼顾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构建与综合运输方式相协调,与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航道运输网络,促进航道等级的提升,最大程度发挥内河航运优势和运输服务水平,为南通市以及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1.2 布局原则
根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划和运量的发展,按照全市的资源分布和产业政策,兼顾南通市所处的沿江产业带和上海北翼的特定区位,结合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网和格局,以及现有航道的技术等级状况和航道建设资金的因素,需对全市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航道进行规划并逐步实施,形成一个完善的水运航道网。
1.适应性原则: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相适应,统筹规划建设航道网,合理开发水运资源,充分挖掘其发展潜力对促进南通市经济社会腾飞、实现跨区域的资源配置和资源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航道网规划要与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协调性原则:与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水资源开发和行业整体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南通市滨海达江的优势,实现海、河、陆联运,保证综合运输网协调发展。
3.通达性原则:延伸航道网的服务范围,扩展覆盖面、提高通道度,尽量与经济中心城市、主要港口沟通。沟通干线航道,提高航运系统的运行效率。
4.合理性原则:统筹考虑河道的自然条件和航运开发的可能性,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运输需求为基本出发点,综合利用水资源,发挥现有河道的功能,打通运量大的碍航河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前瞻性、宏观性、政策性和战略性,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5.先通后优原则:为保证投资规模的合理性,部分高等级航道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可以用替代线路先保证通航,在续建过程中再考虑线路的优化。
3.2 规划目标
南通市航道网规划目标为:建成以三、四级高等级航道为主,五、六级航道为辅的,干线相通、干支相连,江海河相接、水陆相辅的,与南通市主枢纽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与综合运输网络相协调的航道网络。
(1)到2010年,继续加大疏浚现有航道,改善现有航道通过能力,建成洋口运河,增大洋口港集疏运能力;
(2)到2015年,进一步加大航道建设力度,建成“二横二纵”的干线航道网,二横:通扬线通吕线、栟茶运河,二纵:连申线、通栟线。初步构成通江达海、水陆联运的运输体系;
(3)到2020年,进一步提高高等级航道的覆盖面,全面构成“四横五纵一联”的干线航道网。
3.3 规划要点
在提出规划方案时须考虑以下要点:
第一,充分依据南通市产业发展规划及物流规划提出航道规划方案。
第二,将南通市干线航道网纳入到全国水运主通道、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南通境内航道贯通和网化程度,以实现长距离交通的通畅到达,来提升南通市在全国及省航道网中的功能和地位。
第三,着眼于南通经济内市区和城镇之间的交通联系,实现高等级航道边界沟通,做到内联外通、以干带支、连片成网。
3.4 规划标准
航道等级尺度:南通航道网的规划标准主要为3~6级,根据《内河通航标准》,并参照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标准,各级航道最低标准尺度见表11。
南通市航道网各等级航道规划标准 表11
航道等级 |
航道水深 |
航道底宽 |
弯曲半径 |
桥梁净高 |
桥梁净宽 |
3级 |
3.2 |
45 |
480 |
7 |
70 |
4级 |
2.5 |
40 |
420 |
7 |
60 |
5级 |
2.5 |
35 |
250 |
5 |
45 |
6级 |
2 |
20 |
110 |
4.5 |
22 |
第四章 航道网布局规划及“十一五”建设任务
4.1 与相关规划的协调
1.充分考虑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十一五”时期,南通市经济社会将进入全面腾飞阶段,强有力交通基础实施为经济腾飞提供保障,同时经济腾飞促进了区域交通流量快速增长,因此本次航道应与经济发展保持密切的衔接,并适当超前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2.与船舶发展和物流业发展相协调
未来交通运输将向运量大、快速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物流发展的规模化、船舶的大型化、快速化是未来发展趋势,本次规划应充分考虑未来年船舶大型化发展、物流规模化等情况。
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安全性好、运输快捷的运输方式,在美国、德国、荷兰等内河航运发展的国家,内河集装箱运输一般占集装箱运输总量的20%左右。目前,我国集装箱运输规模呈现快速增展势头,但在集装箱社会运输总量中的比重偏低。随着航道航运条件得提高,内河集装箱运输有很大发展空间。
3.与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相协调
南通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是南通市交通运输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依据,航道网规划作为综合交通规划的组成部分,应以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为指导,与其保持一致性。南通市经济快速发展,大吨位、大体积的原材料和产品在货运量中占很大的比重,除了公路和铁路外,需要与其相适应的大运量的运输方式来有效解决货物集疏运输问题,航道的建设应考虑与市域内主要货物集疏基地相协调,充分发挥航道高运能低消耗的优势。
4.与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相协
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是全省干线航道网的蓝图,市域航道网规划首先要满足省航道网规划内容,在其基础上进行拓展。目前列入我省“两纵四横”干线航道的规划项目有:连申线(通榆运河、焦港河、如泰运河;通扬线(通扬运河、通吕运河)。
5.与港口规划相协调
南通作为最早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港口的规模和吞吐量一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港口的规模和吞吐量将进一步扩大,本次航道网应与港口规划相衔接,以满足港口集疏运对水路的要求。
4.2 内河航道布局规划
结合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加强水运主通道在南通境内的贯通和网化程度,以实现长距离水路交通的通畅便捷,提升南通航道功能和地位,实现市与县以及沿江、沿海港口之间的水运联系。规划建设“四横五纵一联”干线航道网。一横:通扬线,二横:栟茶运河,三横:如泰运河,四横:通启运河;一纵:连申线南通段,二纵:如海运河,三纵:江海运河,四纵:通栟线,五纵:江石线;一联:洋口运河(详见航道网远景规划图)。
四横:
通扬线:航线主要由通扬运河和通吕运河组成,线路起于泰州交界的曲塘镇,经过海安,如皋、南通市、通州,接吕四港。该线路经过南通大部分地区,是南通市向西、西北方向最主要的航道干线,同时是吕四港区集疏运通道的重要组成。航道等级规划为三级,全长183.09km。
栟茶线:航线经过海安、如皋北部,东连洋口港区北部,西接通扬线,是海安重要的出海航道,同时也是洋口港区北部地区集疏运通的组成。航道等级规划为五级,全长72.85km。
如泰运河:航线起于泰州交界的搬经镇,经过如皋、如东,至黄海,贯穿南通腹地东西向,是如皋、如东向西出行主要水路通道。航道等级规划为五级,全长81.43km。
通启线:航线经过南通、海门、启东,是南通南部东西向干线航道,主要为海门和启东服务,航道等级规划为六级,全长91.56km。
五纵:
连申线:主要由通榆运河和焦港河构成,航线经过海安和如皋西部,是江苏省“二纵四横”干线航道网中 “纵一”的组成部分,沟通江苏沿海地区与长江航线,同时也是如皋港区的集疏运通道的组成部分。通榆运河等级规划为三级,焦港河为三级,航线全长63.84km。
如海线:起于海安通扬线、贯穿如皋腹地南北,沟通海安、如皋与长江航线,是连申线的重要补充。航道等级规划为六级,航线全长37.92km。
江海线:南起南通市天生港,北接海安老坝港镇,线路贯穿南通腹地南北,沟通规划的东西向航线与长江航线。航道等级规划为六级,航线全长46.13km。
通栟线:南起南通市与江海线相连,北接洋口港区,线路贯穿南通腹地南北,沟通洋口港区与长江航线。航道等级规划为六级,航线全长68.75km。
江石线:起于海门省中心农场、向北经过通州,接通栟线,沟通通州与长江航线,是通州市主要的纵向航道。航道等级规划为五级,航线全长51.93km。
一联
洋口港支线:起于洋口港区,接如泰运河,是港区与干线航道网的重要连接线,是港区集疏运通道的重要组成。航道等级规划为五级,航线全长25km。
规划建设的干线航道总里程718.4km,其中三级航道为246.93km,五级航道为295.86km,六级航道为175.61km。
南通市航道网各等级航道规划标准 表12
航道网 |
航道线路 |
航道名称 |
航道等级 |
里程(km) |
四横 |
通扬线 |
通扬运河 |
三级 |
110.44 |
通吕运河 |
三级 |
72.65 |
||
栟茶线 |
栟茶河 |
五级 |
68.75 |
|
如泰线 |
如泰运河 |
五级 |
81.43 |
|
通启线 |
通启运河 |
六级 |
91.56 |
|
五纵 |
连申线 |
通榆运河 |
三级 |
9.29 |
焦港河 |
三级 |
54.55 |
||
如海线 |
如海河 |
六级 |
37.92 |
|
江海线 |
江海河 |
六级 |
46.13 |
|
通栟线 |
通栟线 |
五级 |
68.75 |
|
江石线 |
江石线 |
五级 |
51.93 |
|
一联 |
洋口支线 |
洋口运河 |
五级 |
25 |
4.3“十一五”建设任务
综合考虑南通市各航道所承担的货运量以及航道等级现状与通过能力等因素,分轻重缓急确定“十一五”期间航道建设的重点。
1.航道建设的迫切度
航道的迫切度定义为:
P为航道建设的迫切度,Q为航道水平年实际通过量,
为航道年通过能力,
为修正系数,取0.7~0.8。
以“十五”期末航道普查数据为标准,航道建设迫切度由高到低前十位的次序分别为如泰运河、栟茶河、焦港河、如海河、通榆运河、通吕运河、通扬线、通栟线、老通扬河、江海河、江石线。“十一五”南通市航道建设的迫切度见表13。
航道建设迫切度(2005年) 表13
航道里程(km) |
现状等级 |
通过量 (万吨) |
通过能力 (万吨) |
建设迫切度 |
|
通榆运河 |
9.29 |
七级 |
1100 |
900 |
0.76 |
通扬线 |
110.44 |
五级到七级 |
2400 |
2100 |
0.71 |
通吕运河 |
72.65 |
五级到七级 |
2500 |
2100 |
0.74 |
如泰运河 |
81.43 |
六级及以下 |
1700 |
1100 |
0.97 |
通栟线 |
68.75 |
五级到七级 |
2300 |
2100 |
0.68 |
焦港河 |
54.55 |
五级及五级以下 |
2000 |
1400 |
0.89 |
江石线 |
51.93 |
五级及五级以下 |
400 |
1400 |
0.18 |
栟茶河 |
72.85 |
七级及等外 |
1200 |
800 |
0.94 |
老通扬河 |
27.91 |
六级及六级以下 |
1100 |
1100 |
0.63 |
江海河 |
46.13 |
六级到七级 |
1100 |
1100 |
0.63 |
如海河 |
37.92 |
七级 |
1200 |
900 |
0.83 |
2.建设任务
“十一五”期间南通市航道网建设主要以巩固、提高现有航道通航能力为主,提高“通江达海”网络化程度。
(1)重点做好连申线的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在“十一五”末开工建设,连申线前期工作预计需要投资500万元,连申线南通段建设为三级航道标准。
(2)在2007年开工建设焦港船闸,解决连申线的出江口门问题,计划2009完成工程建设,船闸规模为23m*230m*5m,船闸设计通过量为3000万吨,预计需投资52000万元。
(3)2006年开工建设洋口运河,为洋口港集疏运打下基础,进一步完善洋口港集疏运体系,计划与2009年完成工程建设。航道等级为五级,设计通过量为2800万吨,预计需投资16000万元。
(4)重点养护改善如泰运河、栟茶河、焦港河、如海河等主要航道,使其通航条件有所提高,养护好南通港、九圩港等五座船闸,确保船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障安全畅通。
3.实施序列
南通市航道网拟建方案表 表14
项目分类 |
项目名称 |
规划 里程 (km) |
规划 等级 |
通过能力(万吨) |
主要建设内容 |
总投资 |
时间 |
||
整治航道(km) |
维修船闸(座) |
增建 船闸 (座) |
(万元) |
(年限) |
|||||
前期工作类 |
连申线 (南通段)前期工作 |
— |
三级 |
2800 |
— |
— |
— |
500 |
2006~2010 |
建设类 |
焦港船闸 |
23*230*5 |
三级 |
3000 |
— |
— |
— |
52000 |
2007~2009 |
洋口运河 |
25 |
五级 |
2800 |
25 |
— |
— |
16000 |
2006~2009 |
|
养护类 |
船闸维修 |
— |
— |
— |
— |
5 |
— |
2000 |
2006~2010 |
航道疏浚 (如泰运河、江石线、通扬运河) |
15 |
— |
— |
15 |
— |
— |
1000 |
2006~2010 |
|
驳岸工程 |
16 |
- |
- |
16 |
- |
- |
5000 |
2008~2010 |
|
合计 |
56 |
5 |
66500 |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
5.1区域环境特征
5.1.1生态环境
南通市为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5.3℃,年日照数2020小时,无霜期224天,降水量1064.8毫米。市境内矿藏丰富,生态环境多样,长江口盛产水产资源。
5.1.2社会环境
南通市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2005年末总人口770.8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0.62万人,人口密度为971人/平方公里。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黄海,西接泰州市,北连盐城市,南与苏州市、上海市隔长江分界,辖崇川、港闸2区,如皋、通州、海门、启东4市及海安、如东2县。市属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气候适宜,水产众多,工业基础雄厚,现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船舶修造,精细化工为四大支柱产业,轻纺业尤为发达,为中国十大服装生产基地之一。全市耕地48万公顷,人均耕地0.93亩,农作物实行三年五熟制,是全国重要优质棉产区之一。同时,南通港中深水岸线较长,是我国发展综合运输的沿海主枢纽港和外贸运输的重要口岸,进入全国十大港口之列。
5.1.3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均占有量
航道网所经地区土地及耕作情况见下表:
南通土地情况一览表 表15
市名称 |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
耕地面积 (千公顷) |
水田面积 (千公顷) |
耕地占土地面积比重(%) |
人均耕地面积 (亩/人) |
海安县 |
1108 |
55.88 |
45.75 |
50.4% |
0.87 |
如东县 |
1733 |
109.58 |
84.69 |
63.2% |
1.52 |
如皋市 |
1492 |
81.95 |
59.97 |
54.9% |
0.86 |
通州市 |
1166 |
80.42 |
75.58 |
69.0% |
0.95 |
海门市 |
939 |
60.03 |
2.48 |
63.9% |
0.88 |
启东市 |
1208 |
69.65 |
0.01 |
57.7% |
0.92 |
5.2 航道网发展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航道网建设可能会对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中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
5.2.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航道工程的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现在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水资源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方面。
(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航道的建设会对沿线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主要表现在航道新建和扩建需要开挖大量土方,占用大量土地,会破坏已有的绿化系统和水资源系统。同时建设期间和营运期间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从而影响到一些动植物的生长栖息环境,使动植物生长范围缩小,种群变小,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2)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航道的建设,必将破坏地面植被和沿线的河岸风景,从而破坏沿线原有的自然景观。但这种破坏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恢复的,工程完成后,通过合理的防护工程和绿化设计,可以产生新的人工景观。
(3)对水资源的影响
沿线水系较发育,河流纵横密布,迳流量丰富,规划的航道网跨越利用了现有的多条河流。航道的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河道开挖会改变原有的水循环路径,影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循环。
(4)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航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振动及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会对沿线的大气、土壤、水体以及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在营运期间,随着通航能力的提高带来的船舶流量的增加及吨位的提高,由此所增加的噪声、振动、废气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相当的污染;同时,危险品的泄漏、漏油等还会污染河流,对河流内的生态链产生严重的影响。
(5)水土流失
航道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占用土地,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土方的开挖、运送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于开挖较多的河床,虽然采用了河岸防护等措施,但在施工初期由于雨水及流水冲刷仍会产生一定量的水土流失;航道开挖后造成开挖面裸露,由于水流冲刷的存在,坡面更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②弃土堆防护不够充分、植被恢复不及时也会产生水土流失。
③施工过程中,辅道、施工现场占地会造成一些新的裸露面,产生水土流失。
④材料在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
5.2.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航道网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航道网的规划建设提高了航道等级,使得原有航道的通航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从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快速畅通的水路运输通道。这对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都会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同时对沿线城镇的建设也会有很大的促进。
(2)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
沿线农田水利设施完善,沟渠纵横交错,大小河流多兼有泄洪、排涝、排灌等功能;同时,沿线各地区水渠灌溉网也在不断完善建设之中。航道网规划的实施,将会进一步完善南通市的水系分布,对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产生有利的推动作用。
5.3 预防和减轻航道网建设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为消除或减缓、降低由于航道网的建设实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本阶段建议从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进行考虑。
(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工程的新建和扩建,尤其是新建工程时,应对沿线的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结合当地的发展规划合理开发,少占农田、耕地。设计时应注意控制,尽量少占优质高产农田,减少取土数量。另外,可以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确定合理的方案以减少占地数量,节省土地资源。
(2)水体的保护,调查和收集沿线两侧附近的水源情况。项目建设不得占用城镇居民集中地区的饮用水体,对于满足灌溉及养殖的水体也应注意避让。尽量保持既有水利设施及径流系统,理顺因工程建设而改变的排灌系统,确保水流畅通,减少水土流失。
(3)降低噪声污染,公路工程部分路段在居住密集区域,对噪音比较敏感,因此,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噪声污染。在具体实施时,可尽量不要在夜间施工,或结合区域现状,在敏感段落设置声屏障,以有效地降低噪声污染,减少对周围环境及居民的影响。
(4)对工程的永久占地及取土用地破坏了的原有植被,工程建设完成后必须进行绿化,恢复植被;对施工临时用地,按原有土地功能予以恢复,并对荒地、闲置土地进行绿化,恢复植被,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环境。
第六章 规划保障措施
6.1资金政策保障措施
(1)增加水运基础设施投资,明确投资方向和重点
我市公路建设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而水运优势远未发挥。水路应当成为“十一五”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建设重点。在继续加快公路建设的同时,应当坚持水陆并举的方针,加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充分发挥我市航道成网、港口众多的天然优势。建议政府加大对水运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科学的项目审批制度和高效地协调机制,促进水运事业进入良性地发展轨道。
(2)广开资金渠道,实行投融资多元化
建议采取国家投资、社会集资、市场融资、利用外资的政策,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手段,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方式,扩大融资渠道,保证水运业发展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同时,应用市场经济的机制,采取互惠互利的原则,让投资者受益。
(3)加强交通投融资管理,规范投融资行为
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明确政府投资范围;逐步完善投资宏观调控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强化项目建设的外部约束;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强化交通项目的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和责任,建立投资主体和金融机构的利益激励和风险约束机制,明确投资决策责任和投资风险责任;强化银行自主贷款风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切实推广项目法人责任制度,强化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从严把关项目资本金的合法来源,对资本金进行严格监督;全面推行投资项目招标投标制度,认真执行对重大投资项目稽查制度;加快培育为投资主体服务的市场体系,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对项目投资与建设进行资产评估、登记注册、审计验证等工作。
(4)加强内河港口规划建设,提高航道筹资能力。随着航道网的规划建设,内河港口的优势将逐步发挥,建议整合内河港口资源,加快港口规划和建设。同时积极研究出台相关内河港口建设的政策措施,为航道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6.2土地政策保障措施
南通市人多,地少,农业生产与建设用地的矛盾非常突出。水运建设必然会消耗一定的土地资源,在项目决策中,要根据规划认真研究,避免因工程不合理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目前,南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正在调整过程中,建议有关部门综合考虑水运建设的用地需求,保障南通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6.3宣传措施
建议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水运认识的认同度,在全社会形成“水陆并重、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共识,从而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水运事业发展。
6.4其他措施
(1)南通市航道网规划中拆、建的桥梁众多,有的新建桥梁因达不到航道通航净空标准也需要拆建。因此,建议在规划公路网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时,要切实重视内河航道发展的需要,对沿线城镇建设、厂矿企业发展,特别是跨河桥梁的建设要进行规划控制,避免投资浪费。
(2)发展水运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优化交通运输格局的根本性措施。因此,宜将建筑材料、煤炭等散装货物吸引到水运中来,扩大水运运量,提高水运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为此,建议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在市场上加以调节,促进南通水运事业新发展。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航道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