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海安首台(套)装备“批量出圈”
来源:海安市 发布时间:2025-09-09 字体:[ ]

近日,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示了2025年度市级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拟认定名单,海安8个项目成功入选,数量位列南通第二。这一成果彰显了海安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发展战略正在取得实效。

近年来,海安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搭建产业创新联盟等举措,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成套装备与核心零部件技术瓶颈。

本次评选中,江苏拓创科研仪器有限公司研发的“TC—2401非常规油气藏注富CO2工业废气绿色提采一体化实验系统”成功入选,这标志着该企业在绿色能源技术领域取得了代表性成果。

公司总经理邰刘龙介绍,该设备研发历时近一年,价值超200万元,可用于模拟地层温压条件下岩心样品中混合气驱替甲烷的过程。“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工业废气中的CO2用于油气开采,既提升采收率,又实现碳减排,推动绿色油气开发与工业碳减排协同发展。”

走进拓创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AGV小车穿梭其间,精准完成物料搬运,工作人员通过屏幕实时掌握库存动态,智能化场景已成为企业日常运营的常态。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拓创科研已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50余家顶尖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除了在传统能源与岩土领域保持领先,拓创还凭借自主研发的超高精度流体泵打破国际垄断,其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设备为南海可燃冰试采提供了关键支持。目前,公司二期工厂建设进度已完成70%,预计明年3月投产。

在江苏美申美克精密机械(南通)有限公司的装配车间内,一台台精密立式车床正在组装。生产部经理陈光明指着即将出口印尼的设备告诉记者:“本次入选的正是这台多角度斜孔立式数控重型车床,是我们公司的VL—B系列产品,目前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订单已排到12月底。”

这家2020年落户曲塘的企业实现了高速成长:从2021年销售8200万元到2024年跃升至1.5亿元,仅今年上半年就出货87台设备,销售额1.2亿元。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等关键领域,远销沙特、印尼、泰国等市场。

在公司不远处,一座占地51亩的智能工厂正在崛起。总经理刘晓飞透露,二期项目投产后可年产立车300台、卧式车床50台、加工中心50台,预计年销售额5亿元。最让他自豪的是研发投入带来的核心竞争力:“台湾制造商以往多用日本设备,但现在选择了我们,这代表着国产高端机床的历史性跨越。”

从集体突破到单个企业的技术飞跃,海安装备制造业正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这些企业不仅破解了“卡脖子”难题,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更补全了产业链关键环节,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安将以首台(套)项目申报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强化政策协同,为企业研发与成果转化提供精准支持,推动装备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海安首台(套)装备“批量出圈”
来源:海安市 发布时间:2025-09-09 字体:[ ]

近日,南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示了2025年度市级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拟认定名单,海安8个项目成功入选,数量位列南通第二。这一成果彰显了海安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发展战略正在取得实效。

近年来,海安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搭建产业创新联盟等举措,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成套装备与核心零部件技术瓶颈。

本次评选中,江苏拓创科研仪器有限公司研发的“TC—2401非常规油气藏注富CO2工业废气绿色提采一体化实验系统”成功入选,这标志着该企业在绿色能源技术领域取得了代表性成果。

公司总经理邰刘龙介绍,该设备研发历时近一年,价值超200万元,可用于模拟地层温压条件下岩心样品中混合气驱替甲烷的过程。“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工业废气中的CO2用于油气开采,既提升采收率,又实现碳减排,推动绿色油气开发与工业碳减排协同发展。”

走进拓创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AGV小车穿梭其间,精准完成物料搬运,工作人员通过屏幕实时掌握库存动态,智能化场景已成为企业日常运营的常态。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拓创科研已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50余家顶尖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除了在传统能源与岩土领域保持领先,拓创还凭借自主研发的超高精度流体泵打破国际垄断,其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设备为南海可燃冰试采提供了关键支持。目前,公司二期工厂建设进度已完成70%,预计明年3月投产。

在江苏美申美克精密机械(南通)有限公司的装配车间内,一台台精密立式车床正在组装。生产部经理陈光明指着即将出口印尼的设备告诉记者:“本次入选的正是这台多角度斜孔立式数控重型车床,是我们公司的VL—B系列产品,目前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订单已排到12月底。”

这家2020年落户曲塘的企业实现了高速成长:从2021年销售8200万元到2024年跃升至1.5亿元,仅今年上半年就出货87台设备,销售额1.2亿元。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等关键领域,远销沙特、印尼、泰国等市场。

在公司不远处,一座占地51亩的智能工厂正在崛起。总经理刘晓飞透露,二期项目投产后可年产立车300台、卧式车床50台、加工中心50台,预计年销售额5亿元。最让他自豪的是研发投入带来的核心竞争力:“台湾制造商以往多用日本设备,但现在选择了我们,这代表着国产高端机床的历史性跨越。”

从集体突破到单个企业的技术飞跃,海安装备制造业正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这些企业不仅破解了“卡脖子”难题,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更补全了产业链关键环节,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安将以首台(套)项目申报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强化政策协同,为企业研发与成果转化提供精准支持,推动装备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