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海安市人民医院深化改革,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为血糖高出正常值10多倍的患者保驾护航;整合资源,加强综合救治能力和多学科诊疗,为多发伤幼儿守护生命之光;对口支援,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略阳诊疗水平提升……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海安市人民医院的医生白衣为甲,仁心济世,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情怀,为人民撑起健康保护伞。
精湛技艺 为生命保驾护航
近日,74岁的贲大爷临出院时向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多亏了你们,我才捡回一条命,而且还恢复得这么好!”
8月26日下午,家住大公镇的贲大爷突发昏迷被“120”救护车紧急送至市人民医院救治。当时,老人处于昏迷状态,面色潮红,深大呼吸,口腔有明显的烂苹果味,急诊医生立即为其抽血检查,结果显示:血糖54.61mmol/L、血酮体5.6mmol/L,高出正常值10倍多,血气分析:PH值6.97;血钾高达7.46mmol/L(正常值:3.5—5.5mmol/L),初步考虑患者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高渗昏迷、高钾血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都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发生任何一种都会危及生命,何况贲大爷两者并存,还伴有极为罕见的高钾血症,随时可能出现心跳骤停。
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医生立即为其给予静脉补液扩容,胰岛素降糖,碳酸氢钠静滴纠正酸中毒,同时汇报总值班开通绿色通道,联系内分科值班医生,由专人护送患者到内分泌科,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争夺战打响了!
接到值班医生的汇报后,内分泌科主任席巍立即赶到科室,组织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江丽华、责任组长顾艳红等精干医护人员开展抢救,吸氧、心电监护、胃管尿管留置等一系列急救措施迅速跟上。席巍利用输液泵匀速地将灭菌注射用水注入患者胃内,避免短时间大量胃肠道补液后出现胃潴留,呕吐导致吸入性肺炎,并继续小剂量胰岛素精准泵入降糖,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尿量情况。通过医护人员通力协作,患者呼吸逐渐平稳,心率减慢,尿量增加,复测血钾恢复正常。
第二天,贲大爷神志转清,能简单和家属交谈,复查血酮恢复正常,血气分析酸中毒纠正,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已纠正。
第三天,贲大爷能自主进食,拔除了胃管和尿管,胰岛素持续静脉泵入过程中未出现低血糖现象,后改用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药物。
第四天,贲大爷能在家属的搀扶下起床活动。看着大爷一天天好转,家属紧张的心情也逐渐舒展。一周后,贲大爷的血糖控制平稳,顺利出院。
席巍介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高血糖高渗患者脱水量最多可达体重的10—15%,严重的患者24小时内需补液6000—10000ml,快速大量补液可以有效恢复组织灌注,让胰岛素更好地发挥降糖作用。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的抢救面临两难的局面:大量快速补液易诱发心功能不全导致不良后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又无法自主饮水。如何大量快速补液的同时避免发生心衰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事实证明,静脉补液及胃管内补液的治疗措施解决了这个难题,为今后此类患者的救治积累了经验。
贲大爷的成功救治,得益于内分泌科全体医护人员精湛的技术以及规范、迅速的急救流程,彰显了内分泌科救治危重症患者的能力和水平。海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全体医护人员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矢志担当作为,不断用自己的专业和技术为人民群众带来健康福祉。
多科联动 让患儿生命续航
8月17日15时45分,两岁的轩轩(化名)在一声剧烈的汽车撞击声中从电动车上摔滚在地,随即呼之不应,情况十分危急。家人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医生到达现场后进行评判,迅速开通静脉通道,进行急救处理,并汇报分管副院长颜永进,启动多发伤应急预案,开通院内绿色通道。
疾驰的救护车飞速到达急诊,早已在等候的创伤中心医护人员发现昏迷的轩轩面色发白,呼吸不平稳,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创伤外科组织紧急会诊,为轩轩进行气管插管,医护人员护送孩子完善CT检查。检查结果提示:颅内出血、右侧气胸(压缩40%)、右侧肺挫伤,情况十分危急,需要立即转至重症医学科进行抢救。
提前接到通知的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海波团队已经做好抢救准备,轩轩到达重症医学科时,心胸外科医生也已在现场等候。医护团队随即开展抢救,微创胸腔穿刺置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在静谧的重症医学科演奏着生命的交响曲。看着轩轩的呼吸窘迫症状得到缓解,呼吸逐渐平稳,王海波悬着的心这才稍微落了一点。此时,距离轩轩受伤,才过去1个小时。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时10分,轩轩出现高热症状,体温39.4℃,并伴有呼吸急促。医护团队遂利用冰毯、冰枕降低脑代谢,1个小时后,轩轩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呼吸平稳。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类非常凶险的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王海波团队反复研究,分析病情特点,预判病情走向,决定采取保守治疗,并制定了详实的诊疗方案,密切监测患儿瞳孔、意识的变化。王海波说:“轩轩比我的儿子还要小,我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让他康复出院。”
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胸管等生命通道保持畅通,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准确及时地传递“战地情报”,在这场抢救患儿的主战场上,与死神争夺的硬仗尚未结束,患儿的生命仍旧非常脆弱。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病区护士长张艳叮嘱护理人员不仅要承担疾病护理的责任,还要扮好“妈妈”的角色。她们用一双双锐眼,密切观察着轩轩的生命体征,用一双双巧手,维护着管道的通畅;她们在细如发丝的血管面前没有片刻的犹豫,因为操作熟练所以一气呵成;她们牵挂着轩轩的营养摄入,责任组长周芬对轩轩进行营养筛查,根据消化和排泄情况,制定全面的营养支持计划;她们掌握了轩轩的生活细节,因为对声音敏感,所以她们对床头的仪器进行了消音处理;因为思念父母,所以她们轮流利用休息时间给轩轩讲故事、陪伴他做游戏……她们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帮助轩轩“闯关”成功。3天后,孩子脱离危险并顺利拔除了气管插管,5天后转入脑外科进行后续治疗,现已康复出院。
历时半个月的治疗,对轩轩及其家人来说,绽放的是生命,收获的是医患情;对参与抢救和治疗的多学科团队来说,彰显的不仅是“战友”间精诚合作的综合实力,还有高超的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今后,海安市人民医院将继续精进急危重症患者多学科联动救治体系,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爱的接力 为略阳添砖加瓦
“看好了,左手血管钳,右手持针器,找准角度……”不同于在舞台上的唱跳舞蹈,在略阳县人民医院的手术台前,来自海安市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的“HAboys”也在绽放着自己的青春活力。
“大出血!”“休克!”当患者家属从医生口中听到这些令人惊恐的词语时,心中充满焦虑和恐惧。时间就是生命!当来自海安市人民医院的帮扶医生郑宇赶来时,家属心中又仿佛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医生团队争分夺秒为患者实施手术,由于患者情况复杂,手术一度陷入困境。郑宇综合考虑病因后再次探查,终于发现出血原因,当即进行专业处理,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像这样的手术,郑宇已经记不清指导了多少台。手术台上,他用自己稳固的双手和精湛的技术指导完成略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临床若干台“第一例”手术,有效填补了援助地区的技术空白。
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群体易发顽疾,但90%的脑血管疾病都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预防,但闭塞的交通和医疗条件的欠缺,让略阳当地的医护人员和老百姓都只能做到“治标不治本”。
来自海安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刘宏达到任以来,矢志践行精准医疗帮扶,聚焦当地医疗现状,以解决百姓实际难题为目标导向,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有力推动急性脑梗死、TIA、帕金森病、痴呆、眩晕等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加强了当地医院对重症肌无力、Meige综合征、韦尼克—科萨科夫综合征等神经内科疑难杂症和少见病的诊治能力;同时,他注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查房时以深入浅出的病情讲解提升了当地医生的疾病诊断能力;坚持每周开展科室业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作为科室副主任,他还积极参与到科室质控管理中,为学科的发展方向建言献策。
每一次义诊,刘宏达都踊跃报名,每一次的学术交流,他都倾囊相授,他想跑遍略阳每一个乡镇、尽可能多的村居,他坚信,只要多普及一个,就有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
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可能是医院里最让人望而却步的地方。当来自海安市人民医院的医生魏威来了之后,原本冰冷的ICU却重燃起生命的希望之火。7月的一天,“120”紧急接诊了一名自服大量精神类药物的中年男性,据家属介绍,该患者服药已逾8小时。由于服药量大、送诊不及时,患者病情已极其危重。魏威立即赶往现场会诊,与家属充分沟通后,立即将患者转至ICU组织抢救。经过5天夜以继日的奋战,患者终于逃离了死神魔爪。
帮扶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这三位“HAboys”却将海安医护人员的“精气神”“硬技术”“新理念”永远留在略阳,将这次帮扶的经历作为青春最美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