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崇川用“15分钟阅读圈”重新定义城市空间功能——
加速构建全民“悦”读新生态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11 字体:[ ]

7月3日至7日,第六届濠滨书市在崇川区凤凰广场举办,活动设图书主题展销、阅读推广及惠民服务等活动。现场推出多重“读好书”惠民措施,共发放15万元优惠书券,让阅读福利“飞入寻常百姓家”。

“15分钟阅读圈”串起35家韬奋书房、“漂流书包”跨越千里连接三地学子、阅读推广人用创新形式点燃“书香火炬”——崇川区正以多元场景、创新模式和人才智库“三驾马车”,构建全民阅读新生态。

空间筑基,“15分钟阅读圈”重构城市阅读版图

从全市数量第一的35家韬奋书房、48家书吧,到实现“通借通还”的20个图书馆分馆,崇川用“15分钟阅读圈”重新定义城市空间功能。

位于陆洪小镇的五三艺文书店已成为文艺青年们“点咖啡、读闲书、品生活”的都市桃源,并于2023年入选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名单。

“大隐隐于市”的陆洪小镇,几年前经过相关部门的修缮改建,成为南通集商业旅游休闲、历史文化展示体验、民俗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2016年五三美术馆开门迎客,2019年艺文书店落成,2021年吾山茶集启幕……多年运营,书店的影响力四散开来,成为文化街区的文化地标。

信息化时代,书本不再是阅读的唯一方式,如何让城市书房持续“热”起来、“活”起来,书房进行着积极探索。五星级韬奋书房——一庄空间·謇书房,由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仿真绣的省级传承人张蕾所设,打造成为一个综合非遗体验馆;作为一家有“艺”思的书房,崇川区图书馆富美分馆位于富美帽饰文化园区,成为独具特色的“都市名片”。

木版画集章打卡、“苏超”南通主题冰箱贴设计……在五三艺文书店,书店不只是书店,更是城市文化的微缩景观、创意灵感的孵化地。文化名人汪政在书店办过分享会,区政协教体界别委员设立了荐书角,著名磁带收藏家赵三才在这里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音乐……各种文化元素涌进这方天地。“我们平均每两周就会举办一场文化活动,日常积极参加各种市集,也会在线上开直播做经验交流,主要还是刷曝光量。”五三艺文书店市场运营专员蔡亮直言,对于大部分书店而言,引流是运营的终极课题,而多维的业态规划正是其生存密码。

书香漂流,立体化阅读网络打破时空界限

“这些书有的我看完了,可以换一个书包吗?”7月5日,在崇川区幸福街道秦西社区“漂流书包”置换点,10岁的李梓萱捧着漂流书包说道。暑假来临,社区的孩子们只需到社区置换点,就能实现“以书换书”。这个置换点正是秦西社区“漂流书包”公益阅读项目的根据地之一。

“传统图书室借阅模式有局限,我们就想让书主动‘走’出去。”秦西社区党务副书记秦蕾介绍,“漂流书包”项目打破传统图书馆的静态模式,通过书包传递的方式,让图书在家庭间流转。

2019年,受“漂流瓶”启发,社区购置了一批书包,每个书包装入5本书,让它们在居民家庭间传递。很快,家长们的反馈让团队备受鼓舞——有人在书里夹上便签:“这个流动的书包,像给孩子的童年开了无数扇窗。”

随着参与家庭增多,项目逐步拓展服务对象。针对企业职工,推出“漂流书袋”,每个袋内装3本书,方便携带;针对视障群体和老年人,开发“漂流音箱”,内含7期有声读物;在小区、物流园区、火车站等地设立置换点,居民可通过“以书换书”“以书换积分”等方式参与。

三年来,“漂流书包”项目日渐成熟,目前已建成5个实体漂流点,共有“漂流书包”2009个、“漂流书袋”1009个,覆盖12.6万人次,并逐步形成全年龄段服务体系——青少年的“漂流书包”、职工的“漂流书袋”、社区的“漂流书箱”、特殊群体的“漂流音箱”,构建起立体化全民阅读网络。

与此同时,“云端共读”也正在打破阅读的地理边界。今年5月,南通幸福中学、新疆克州实验小学、青海河阴寄宿制学校三地学子通过“漂流书包”线上平台云端相聚,迎来了一场横跨三地的“云端读书会”。新疆学生讲述书中描绘的草原生活,青海孩子分享高原风光的阅读联想,南通学子则交流江南水乡的独特感悟。三地师生的热烈互动通过文字、语音和视频,让阅读成为连接东西部的文化纽带。

智库引领,“点灯人”燎原“阅读星火”

在第六届濠滨书市活动现场,崇川区全民阅读推广人、帆书读书会南通分会负责人成然,给广大市民分享了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一书,通过“深度解读+互动交流”的创新形式,让市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阅读推广活动,点燃阅读热情。

“80后”的成然,毕业后曾创办一家培训机构,一次偶然目睹学生与家长不当的沟通方式,让他萌生了“以阅读改变教育”的初心。“当时我就意识到,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改善亲子关系的金钥匙。”2016年,他尝试创办亲子读书会,在取得较好反响后,又于2019年创立了樊登读书会南通分会(现更名为帆书读书会南通分会),将阅读推广的种子播撒得更广。

“帆书读书会南通分会的成立,不局限于亲子教育,更多是要引导成人阅读,让更多的群体爱上读书,以文化人。”成然介绍,除了日常的讲书,读书会还创立了戏剧社、行者·在路上、阅·音乐LiVE等多种特色阅读模式。比如,戏剧社,通过剧本围读、角色演绎的形式,实现沉浸式阅读;行者·在路上,通过带领书友前往书中地标打卡,实现边走边读;阅·音乐LiVE,将音乐与读书相融合,让书友放松的同时增加情感体验和对阅读的共鸣。

“每周至少举办3—4场阅读活动,通过把阅读和多种的文化沉淀形式做融合,让书友感受到文字不仅是枯燥的平面上东西,也可能是感官体验上的,从而让大家真正爱上阅读。”成然说,这些创新模式,有效形成了“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片”的裂变效应。此外,读书会还承接了崇川区的“全民阅读进万家系列活动”,通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进行推广,培养、激发更多人的阅读兴趣。

截至目前,成然的读书会已建立7个微信群,吸纳了全区各类书友近3500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书友已成为读书会的忠实粉丝,实现了推广与参与的良性循环。其本人还成了江苏省全民阅读推广人。

本月底,成然的首家纸间书店即将亮相南通文峰广场。他说,未来,将有效利用书店和读书会双载体,实现阅读与生活的深入融合,让书香浸润崇川更多百姓家。

打造阅读人才智库,让“点灯人”燎原“阅读星火”。近年来,崇川区建立“分层级、分批次”的领读人才选拔机制,动态培育30名区级阅读推广人和50名领读者队伍。阅读带头人深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地公益阅读推广活动,年均开展阅读活动千余场,覆盖受众超60万人次。其中,欣欣然亲子俱乐部、知止堂义学等8个单位或个人先后获评江苏省全民阅读“五十佳”荣誉,总量居全市首位。

崇川用“15分钟阅读圈”重新定义城市空间功能——
加速构建全民“悦”读新生态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11 字体:[ ]

7月3日至7日,第六届濠滨书市在崇川区凤凰广场举办,活动设图书主题展销、阅读推广及惠民服务等活动。现场推出多重“读好书”惠民措施,共发放15万元优惠书券,让阅读福利“飞入寻常百姓家”。

“15分钟阅读圈”串起35家韬奋书房、“漂流书包”跨越千里连接三地学子、阅读推广人用创新形式点燃“书香火炬”——崇川区正以多元场景、创新模式和人才智库“三驾马车”,构建全民阅读新生态。

空间筑基,“15分钟阅读圈”重构城市阅读版图

从全市数量第一的35家韬奋书房、48家书吧,到实现“通借通还”的20个图书馆分馆,崇川用“15分钟阅读圈”重新定义城市空间功能。

位于陆洪小镇的五三艺文书店已成为文艺青年们“点咖啡、读闲书、品生活”的都市桃源,并于2023年入选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名单。

“大隐隐于市”的陆洪小镇,几年前经过相关部门的修缮改建,成为南通集商业旅游休闲、历史文化展示体验、民俗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2016年五三美术馆开门迎客,2019年艺文书店落成,2021年吾山茶集启幕……多年运营,书店的影响力四散开来,成为文化街区的文化地标。

信息化时代,书本不再是阅读的唯一方式,如何让城市书房持续“热”起来、“活”起来,书房进行着积极探索。五星级韬奋书房——一庄空间·謇书房,由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仿真绣的省级传承人张蕾所设,打造成为一个综合非遗体验馆;作为一家有“艺”思的书房,崇川区图书馆富美分馆位于富美帽饰文化园区,成为独具特色的“都市名片”。

木版画集章打卡、“苏超”南通主题冰箱贴设计……在五三艺文书店,书店不只是书店,更是城市文化的微缩景观、创意灵感的孵化地。文化名人汪政在书店办过分享会,区政协教体界别委员设立了荐书角,著名磁带收藏家赵三才在这里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音乐……各种文化元素涌进这方天地。“我们平均每两周就会举办一场文化活动,日常积极参加各种市集,也会在线上开直播做经验交流,主要还是刷曝光量。”五三艺文书店市场运营专员蔡亮直言,对于大部分书店而言,引流是运营的终极课题,而多维的业态规划正是其生存密码。

书香漂流,立体化阅读网络打破时空界限

“这些书有的我看完了,可以换一个书包吗?”7月5日,在崇川区幸福街道秦西社区“漂流书包”置换点,10岁的李梓萱捧着漂流书包说道。暑假来临,社区的孩子们只需到社区置换点,就能实现“以书换书”。这个置换点正是秦西社区“漂流书包”公益阅读项目的根据地之一。

“传统图书室借阅模式有局限,我们就想让书主动‘走’出去。”秦西社区党务副书记秦蕾介绍,“漂流书包”项目打破传统图书馆的静态模式,通过书包传递的方式,让图书在家庭间流转。

2019年,受“漂流瓶”启发,社区购置了一批书包,每个书包装入5本书,让它们在居民家庭间传递。很快,家长们的反馈让团队备受鼓舞——有人在书里夹上便签:“这个流动的书包,像给孩子的童年开了无数扇窗。”

随着参与家庭增多,项目逐步拓展服务对象。针对企业职工,推出“漂流书袋”,每个袋内装3本书,方便携带;针对视障群体和老年人,开发“漂流音箱”,内含7期有声读物;在小区、物流园区、火车站等地设立置换点,居民可通过“以书换书”“以书换积分”等方式参与。

三年来,“漂流书包”项目日渐成熟,目前已建成5个实体漂流点,共有“漂流书包”2009个、“漂流书袋”1009个,覆盖12.6万人次,并逐步形成全年龄段服务体系——青少年的“漂流书包”、职工的“漂流书袋”、社区的“漂流书箱”、特殊群体的“漂流音箱”,构建起立体化全民阅读网络。

与此同时,“云端共读”也正在打破阅读的地理边界。今年5月,南通幸福中学、新疆克州实验小学、青海河阴寄宿制学校三地学子通过“漂流书包”线上平台云端相聚,迎来了一场横跨三地的“云端读书会”。新疆学生讲述书中描绘的草原生活,青海孩子分享高原风光的阅读联想,南通学子则交流江南水乡的独特感悟。三地师生的热烈互动通过文字、语音和视频,让阅读成为连接东西部的文化纽带。

智库引领,“点灯人”燎原“阅读星火”

在第六届濠滨书市活动现场,崇川区全民阅读推广人、帆书读书会南通分会负责人成然,给广大市民分享了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一书,通过“深度解读+互动交流”的创新形式,让市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阅读推广活动,点燃阅读热情。

“80后”的成然,毕业后曾创办一家培训机构,一次偶然目睹学生与家长不当的沟通方式,让他萌生了“以阅读改变教育”的初心。“当时我就意识到,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改善亲子关系的金钥匙。”2016年,他尝试创办亲子读书会,在取得较好反响后,又于2019年创立了樊登读书会南通分会(现更名为帆书读书会南通分会),将阅读推广的种子播撒得更广。

“帆书读书会南通分会的成立,不局限于亲子教育,更多是要引导成人阅读,让更多的群体爱上读书,以文化人。”成然介绍,除了日常的讲书,读书会还创立了戏剧社、行者·在路上、阅·音乐LiVE等多种特色阅读模式。比如,戏剧社,通过剧本围读、角色演绎的形式,实现沉浸式阅读;行者·在路上,通过带领书友前往书中地标打卡,实现边走边读;阅·音乐LiVE,将音乐与读书相融合,让书友放松的同时增加情感体验和对阅读的共鸣。

“每周至少举办3—4场阅读活动,通过把阅读和多种的文化沉淀形式做融合,让书友感受到文字不仅是枯燥的平面上东西,也可能是感官体验上的,从而让大家真正爱上阅读。”成然说,这些创新模式,有效形成了“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一片”的裂变效应。此外,读书会还承接了崇川区的“全民阅读进万家系列活动”,通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进行推广,培养、激发更多人的阅读兴趣。

截至目前,成然的读书会已建立7个微信群,吸纳了全区各类书友近3500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书友已成为读书会的忠实粉丝,实现了推广与参与的良性循环。其本人还成了江苏省全民阅读推广人。

本月底,成然的首家纸间书店即将亮相南通文峰广场。他说,未来,将有效利用书店和读书会双载体,实现阅读与生活的深入融合,让书香浸润崇川更多百姓家。

打造阅读人才智库,让“点灯人”燎原“阅读星火”。近年来,崇川区建立“分层级、分批次”的领读人才选拔机制,动态培育30名区级阅读推广人和50名领读者队伍。阅读带头人深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地公益阅读推广活动,年均开展阅读活动千余场,覆盖受众超60万人次。其中,欣欣然亲子俱乐部、知止堂义学等8个单位或个人先后获评江苏省全民阅读“五十佳”荣誉,总量居全市首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