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周,如皋市对接上海暨科技人才工作推进会在上海举行,如皋科技镇长团团长储富强带着几家如皋龙头企业与上海企业寻求合作,对他而言,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招才引智“牵红线”、为科技创新“架桥梁”。
科技镇长团是全省推进产才融合的有力举措,自2010年以来,如皋市先后迎来多批科技镇长团,他们积极融入当地人才引育、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每一个环节。在这场以科技创新为核的“接力赛”中,135名优秀团员不断为如皋赋智、赋能:累计为人才企业提供融资对接60家,融资金额达4300万元,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以上项目数84项,引进高层次人才近200人来如皋创新创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延链补链,当好项目招引“牵线人”
“真没想到项目能这么快地推进。”合一中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国家一级调香师王健玢一谈起如皋的营商环境,满口称赞。“可以说,从项目的立项、审批、办证到在如皋扎根生活,都有科技镇长团的身影。”
今年5月,天津中健国康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将业务拓展至长三角地区,拟投资1000万元建设超限制造-微流控芯片植物功效成分提取生产线。从华理-如皋合成生物概念验证中心获知此消息后,如皋市科技镇长团团长储富强和团员张健立马动身,多次前往天津、武汉等地与高级工程师邓小华、郑巧双等项目负责人对接洽谈。
“该项目所涉及的植物精油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可以为药品、化妆品、食品、日用品提供优质原料,广泛应用于中医康复、养老等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储富强说,看好这一项目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恰和如皋当前正在重点推进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的生命健康产业十分契合。
于是,储富强带领团员化身城市宣传员,一边给项目方宣传如皋的营商环境和科技、人才政策,一边主动对接如皋市高新区、江安镇和长江镇等板块,人才团队全程陪同项目方考察选址,最终将项目落子如皋高新区。项目投产后,将为当地新增产值5000万元。
去年,科技镇长团首次打破地域限制,由“地方团”转变为“产业团”。如何在“产业出题”和“科技答题”间催生更多新质生产力?如皋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给出的答案是,深入挖掘产业与人才的“最大公约数”,凝聚人才与产业的“最大合力”。
“将‘团’建在‘产业链’上,是如皋科技镇长团的一大法宝。”储富强介绍,自去年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组建以来,如皋打破科技镇长团属地界限,统筹资源在全市进行共享,各团员充分利用派出单位在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优质资源,聚力破解技术创新难题,聚焦科技攻关和产业发展,先后为如皋推荐对接项目31个,推动22个人才科技项目落地。
用活资源,打造创新发展“助推器”
跨越1200余公里,从西安交通大学到龙游河畔,从一名大学教授到地方科技镇长团团员,孙莉的角色转变得很彻底。为当地的科技企业支招解题,成为她的工作日常。
坐落在如皋龙游河畔的华夏电影文化中心,是国内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民营电影博物馆,专业从事胶片电影收藏展示、抢救修复、胶片电影与声像档案数字化及数字修复、电影文化交流和电影技术科研等工作。在一次日常走访调研中,孙莉得知企业面临的发展痛点——馆内收录了国内最全的各类影视图文作品,想要拓展数据资产管理与销售领域,却卡在了超大视频加密与播放这一环节。
“我这边有技术有团队,能提供技术支持。”孙莉的一句话让企业负责人看到了希望。
她依托自身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科技文化融合领域的科研和产品开发经验,将企业需求带回后方高校。“我们从超大视频加解密算法入手,与团队共同测试国内外现有产品,反复设计算法方案,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最终实现从前期的20G,到40G,到最后120G超大视频不损耗码率加密与播放功能。”
每一个科技镇长团员的背后,都藏着丰富深厚的科研创新资源。打通科技成果运用于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是如皋科技镇长团的主攻方向。科技镇长团成员马宝东是如皋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一名“王牌军师”,他积极对接行业优质资源,多次奔赴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无锡研究院,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围绕氢燃料电池等项目的技术研发进展、产业化应用前景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双方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
“科技镇长团如同一双妙手,将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编织在一起。”如皋市人才办负责人表示,虽然组建时间只有半年多,但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坚持在一线走访中了解产业、在项目洽谈中促成合作,会同产业指导员、后方高校专家走访调研企业500余家次、征集企业需求200余项、签订产学研合同20余份。
搭台唱戏,吹响转型升级“冲锋号”
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同样表现亮眼。
眼下,如皋正积极打造“苏·皋长寿”富硒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之路,但是需要以品质保险背书产品质量,然而,保险公司认为现有的富硒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还难以达到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标准。为此,相关部门找到科技镇长团,希望能为其出谋划策。
消息在团内一经传开,科技镇长团成员王张民立刻主动请缨。作为苏州科技大学功能农业与环境生态专业的研究员,他利用后方资源优势,邀请富硒功能农业领域创新国家队南京恒宝田功能农业产业研究院和江苏省级硒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多次与农业农村局、白蒲镇、搬经镇、开发区、高新区等镇(区)政府、村集体以及多家保险公司对接,带队到苏州、池州、宜春等富硒农产品产业发展样板区取经交流。
建设白蒲镇3200亩富硒水稻、搬经镇2000亩富硒黑塌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土壤背景硒含量调查、农产品全生育期生产技术现场指导,搭建“硒快速检测站”,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硒含量检测技术培训……在王张民的一系列倾力相助下,如皋相关农产品惊喜收获“富硒农产品认证证书”以及“人保承保”标识。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模式还被成功应用在富硒番茄、富硒黄瓜、富硒无花果、富硒白萝卜等多种特色农产品上。现如今,带有“一物一码”溯源码、富硒农产品认证证书、品质保险“三位一体”背书的如皋富硒农产品,得到采购商盒马鲜生、食行生鲜等高度认可。
据统计,科技镇长团先后推动如皋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及相关协议15份。数字背后是收获、是奋斗,从最初的技术交流合作,到成果转化开启“加速度”、人才项目“接二连三”,如皋科技镇长团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打出了迭代升级“组合拳”,不断为地方发展赋智、赋值、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