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海安探索文明乡风建设“全周期”模式 文明新风拂阡陌 精神沃土绽芳华
来源:海安市 发布时间:2025-04-08 字体:[ ]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提出“加强文明乡风建设”,犹如一缕春风,浸润在海安百姓心间。

2024年,海安市委、市政府制定法治、德治、自治等“五治”融合治理实施意见,文明乡风建设列入专项推进,海安市委主要负责人逐区逐镇开展“大体检”活动,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伴随着文明乡风,在海安成风成势、见行见效。

1月8日,南通市文明乡风建设工程现场推进会在海安举行。“当城市文明与乡风文明互鉴共荣,乡村振兴便与城市升级同频共振,绘就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图景。”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黎峰说,抓乡风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海安从“五治”融合到“三风共育”,全周期厚植文明、全方位打造乡风、全链条传颂典范,为中国式现代化在乡土社会的实践书写了生动注脚。

全周期厚植文明

从“点滴润泽”到“蔚然成风”

“各位听众,欢迎收听‘听见孙庄’节目。”每天上午8点,在海安高新区孙庄街道的每个村落,都能听到清脆的广播声响起。祖师庙村村民陈甲时跟老伴儿一边干活,一边听明白话、身边事。在海安街道黎明社区,青年志愿者协同少先队员,穿着红马甲,拿着快板,拖着音响,将文明乡风内容巧妙地用说唱形式向居民们传播。

试点推行小喇叭入户工程,海安在孙庄、白甸1.2万余户村民家中免费安装广播,制作40余件村规民约、家风故事会、文明乡风倡议等广播音频,推动文明乡风广泛传播。

以思想引领筑牢文明乡风建设的精神基石。海安持续深化“布谷乡音”理论传播燎原工程,构建“宣讲+云端”模式,“老兄弟围聊会”“行走的课堂”等一批区镇宣讲品牌涌现。1.5万场送理论、送新风等“十送”活动直达基层。理论宣讲队伍壮大至1500人,其中100多名宣讲员常年活跃在“e空间”。一年来,在线观看人数达8.3万,点赞评论超3万人。

文明乡风赋能人与城双向奔赴。位于海安城区的李圣霞红娘工作室打造婚恋交友、婚前辅导、婚姻关系调适、情感疏导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倡导健康向上的婚俗新风。去年共为9对新人举办“蜜约七夕 携手一生”集体婚礼。

实施“网络文化超市”政企合作项目,海安14个镇(街)与14家自媒体结对共建,催生出一批网络文化精品,让向上向善正能量充盈乡村空间。卓牧闲创作的网络文学作品《滨江警事》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以理润人、以诚动人、以文化人。2021年,海安吹响“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建设号角以来,先后有2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人获评省道德模范,4人获评全国、省最美志愿者,50余家镇村、单位在文明创建工作中获国家、省级奖项。2022年,海安文明乡风测评指数全省第一,文明城市国测成绩获中央文明办、省委宣传部通报表扬。

全方位打造乡风

从“一处出彩”到“处处皆景”

2023年10月,墩头镇毛庄村12组村民吉训华因家前屋后有垃圾没有及时打扫被扣分。吉训华立马找到村干部,他说,现在就回去打扫,下次评分能不能加上。

雅周镇许家庄村每季度推出一名“道德之星”,形成了“积分可贵、积分光荣”的良好氛围。道德积分制在海安大地遍地开花。

2024年5月17日,一场“婚丧礼俗我来评”活动在曲塘镇罗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展开。“之前村里有人家办丧事耗费多,比的是面子,伤的是里子。”36组村民徐仁柏说,他在办理父亲丧事时从简,没有人说他不孝顺。随后,村民刘荣、吉加美、徐秀珍等人在办理亲人丧事时也纷纷简化“程序”,为全村的移风易俗带了好头。

春风化雨、成风化俗,海安全方位布局阵地和载体,推动文明乡风不断提升。

海安持续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建设,建成乡村大舞台、村史馆、村级艺术馆等基层文化平台106个,去年开展“百姓大舞台”“村歌村舞”等系列活动500余场。

“争创星级文明户”已经成为许多村民的自觉。李堡镇杨庄村创建“数字杨庄”智能化管理平台,2018年开始实施“码上见文明”服务项目,每家每户门口安装星级文明户标牌,村民有事只需扫描二维码。2023年3月24日,村民姜德香发现一名陌生男子躺在她家门口,扫码联系后,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将男子安全送回家。

文明乡风通过城乡互动丰富内涵。星湖001商圈是一个集理论宣讲、文明引导等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综合体,与周边8个居民小区、商圈内78家“志愿服务联盟商铺”形成联动体系,使文明实践更“有形、有感、有效”。

近年来,海安聚焦实践活动,打造文明乡风建设的中央厨房,建成“1+13+231+N”市镇村组四级文明实践网络,形成从“一处出彩”到“处处皆景”的文明乡风建设新格局。

全链条传颂典范

从“微光成炬”到“熠熠星河”

3月12日下午,海安洋港河附近有人落水,正在取餐路上的外卖小哥严小兵听到呼救声后,立即停下电动车,跳河救人。路边群众也拿来岸边的“救生竿”协助救人。最终,男子被成功救上岸,严小兵则默默离去。

海安好人之城建设成果显著,经过多年精心培育,一批“身边榜样”在海安涌现。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吴兴宝,创办“留守儿童爱心驿站”无偿辅导留守流动儿童6000多人次。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刘宏燕,创建“跟着宏燕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吸引千名志愿者加入。

“中国好人”蒋龙生从警30年,从事反邪教工作16年。在他的带动下,海安多地设立各具特色的反邪教基地。“保安大叔”张峻榕默默资助宁蒗困境学子13年。“海安发布”宣传他的事迹后,网友们纷纷加入资助行列。截至目前,宁蒗困境学子中受海安资助的达30多人,爱心款累计达50余万元。

文明乡风有影响力。1月4日,海安市义工联合会“爱·陪伴”助老敬老志愿服务项目从2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喜获江苏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会长王美琴说,2011年8月至今,注册志愿者已经发展到8000多人,参与志愿活动20多万人次,累计公益时间20余万小时。

2020年4月,海安市退役军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成立,截至目前开展活动889起。去年,曲塘镇江桥村农民合作社10亩香菜销售难,该服务队主动登门帮助销售。合作社负责人陈宝余说,穿上军装,他们是保卫国家的钢铁长城;脱下军装,他们是服务群众的坚强后盾。

在榜样的熏陶下,海安大地“风”景宜人。拿2024年来说,顾顺明勇救落水祖孙三人,获评三季度“中国好人”;李堡镇一辆三轮车撞上路边的轿车起火,附近饭店老板彭建取出店内灭火器,两分钟扑灭火情;蒋先生到海安农商银行丹凤支行存款,10万元现金不慎在银行门口飘落一地,银行大堂副经理陈慧立刻冲出去,与路过的市民一起捡拾,钱一分都没少。

文明乡风正飘向远方。春运期间,每天至少有20多名志愿者来到海安火车站为来往旅客提供搬运行李、问询引路等志愿服务。“路过陈港”驿站为过路司机提供送餐、送维修等服务。来自新疆的骑行博主牙生江·买合木提在驿站小憩后留言,从一个村能够看到这个城市是一个非常有温度的城市,他要将这股文明乡风传播出去。

海安作为首批全国50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之一,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构建了市镇村三级“身边榜样”培育体系,与5000多个村民小组实践点构成文明乡风润海安的“系统集成”。

海安探索文明乡风建设“全周期”模式 文明新风拂阡陌 精神沃土绽芳华
来源:海安市 发布时间:2025-04-08 字体:[ ]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其中提出“加强文明乡风建设”,犹如一缕春风,浸润在海安百姓心间。

2024年,海安市委、市政府制定法治、德治、自治等“五治”融合治理实施意见,文明乡风建设列入专项推进,海安市委主要负责人逐区逐镇开展“大体检”活动,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伴随着文明乡风,在海安成风成势、见行见效。

1月8日,南通市文明乡风建设工程现场推进会在海安举行。“当城市文明与乡风文明互鉴共荣,乡村振兴便与城市升级同频共振,绘就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图景。”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黎峰说,抓乡风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海安从“五治”融合到“三风共育”,全周期厚植文明、全方位打造乡风、全链条传颂典范,为中国式现代化在乡土社会的实践书写了生动注脚。

全周期厚植文明

从“点滴润泽”到“蔚然成风”

“各位听众,欢迎收听‘听见孙庄’节目。”每天上午8点,在海安高新区孙庄街道的每个村落,都能听到清脆的广播声响起。祖师庙村村民陈甲时跟老伴儿一边干活,一边听明白话、身边事。在海安街道黎明社区,青年志愿者协同少先队员,穿着红马甲,拿着快板,拖着音响,将文明乡风内容巧妙地用说唱形式向居民们传播。

试点推行小喇叭入户工程,海安在孙庄、白甸1.2万余户村民家中免费安装广播,制作40余件村规民约、家风故事会、文明乡风倡议等广播音频,推动文明乡风广泛传播。

以思想引领筑牢文明乡风建设的精神基石。海安持续深化“布谷乡音”理论传播燎原工程,构建“宣讲+云端”模式,“老兄弟围聊会”“行走的课堂”等一批区镇宣讲品牌涌现。1.5万场送理论、送新风等“十送”活动直达基层。理论宣讲队伍壮大至1500人,其中100多名宣讲员常年活跃在“e空间”。一年来,在线观看人数达8.3万,点赞评论超3万人。

文明乡风赋能人与城双向奔赴。位于海安城区的李圣霞红娘工作室打造婚恋交友、婚前辅导、婚姻关系调适、情感疏导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倡导健康向上的婚俗新风。去年共为9对新人举办“蜜约七夕 携手一生”集体婚礼。

实施“网络文化超市”政企合作项目,海安14个镇(街)与14家自媒体结对共建,催生出一批网络文化精品,让向上向善正能量充盈乡村空间。卓牧闲创作的网络文学作品《滨江警事》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以理润人、以诚动人、以文化人。2021年,海安吹响“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建设号角以来,先后有2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人获评省道德模范,4人获评全国、省最美志愿者,50余家镇村、单位在文明创建工作中获国家、省级奖项。2022年,海安文明乡风测评指数全省第一,文明城市国测成绩获中央文明办、省委宣传部通报表扬。

全方位打造乡风

从“一处出彩”到“处处皆景”

2023年10月,墩头镇毛庄村12组村民吉训华因家前屋后有垃圾没有及时打扫被扣分。吉训华立马找到村干部,他说,现在就回去打扫,下次评分能不能加上。

雅周镇许家庄村每季度推出一名“道德之星”,形成了“积分可贵、积分光荣”的良好氛围。道德积分制在海安大地遍地开花。

2024年5月17日,一场“婚丧礼俗我来评”活动在曲塘镇罗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展开。“之前村里有人家办丧事耗费多,比的是面子,伤的是里子。”36组村民徐仁柏说,他在办理父亲丧事时从简,没有人说他不孝顺。随后,村民刘荣、吉加美、徐秀珍等人在办理亲人丧事时也纷纷简化“程序”,为全村的移风易俗带了好头。

春风化雨、成风化俗,海安全方位布局阵地和载体,推动文明乡风不断提升。

海安持续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建设,建成乡村大舞台、村史馆、村级艺术馆等基层文化平台106个,去年开展“百姓大舞台”“村歌村舞”等系列活动500余场。

“争创星级文明户”已经成为许多村民的自觉。李堡镇杨庄村创建“数字杨庄”智能化管理平台,2018年开始实施“码上见文明”服务项目,每家每户门口安装星级文明户标牌,村民有事只需扫描二维码。2023年3月24日,村民姜德香发现一名陌生男子躺在她家门口,扫码联系后,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将男子安全送回家。

文明乡风通过城乡互动丰富内涵。星湖001商圈是一个集理论宣讲、文明引导等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综合体,与周边8个居民小区、商圈内78家“志愿服务联盟商铺”形成联动体系,使文明实践更“有形、有感、有效”。

近年来,海安聚焦实践活动,打造文明乡风建设的中央厨房,建成“1+13+231+N”市镇村组四级文明实践网络,形成从“一处出彩”到“处处皆景”的文明乡风建设新格局。

全链条传颂典范

从“微光成炬”到“熠熠星河”

3月12日下午,海安洋港河附近有人落水,正在取餐路上的外卖小哥严小兵听到呼救声后,立即停下电动车,跳河救人。路边群众也拿来岸边的“救生竿”协助救人。最终,男子被成功救上岸,严小兵则默默离去。

海安好人之城建设成果显著,经过多年精心培育,一批“身边榜样”在海安涌现。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吴兴宝,创办“留守儿童爱心驿站”无偿辅导留守流动儿童6000多人次。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刘宏燕,创建“跟着宏燕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吸引千名志愿者加入。

“中国好人”蒋龙生从警30年,从事反邪教工作16年。在他的带动下,海安多地设立各具特色的反邪教基地。“保安大叔”张峻榕默默资助宁蒗困境学子13年。“海安发布”宣传他的事迹后,网友们纷纷加入资助行列。截至目前,宁蒗困境学子中受海安资助的达30多人,爱心款累计达50余万元。

文明乡风有影响力。1月4日,海安市义工联合会“爱·陪伴”助老敬老志愿服务项目从2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喜获江苏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会长王美琴说,2011年8月至今,注册志愿者已经发展到8000多人,参与志愿活动20多万人次,累计公益时间20余万小时。

2020年4月,海安市退役军人红色先锋志愿服务队成立,截至目前开展活动889起。去年,曲塘镇江桥村农民合作社10亩香菜销售难,该服务队主动登门帮助销售。合作社负责人陈宝余说,穿上军装,他们是保卫国家的钢铁长城;脱下军装,他们是服务群众的坚强后盾。

在榜样的熏陶下,海安大地“风”景宜人。拿2024年来说,顾顺明勇救落水祖孙三人,获评三季度“中国好人”;李堡镇一辆三轮车撞上路边的轿车起火,附近饭店老板彭建取出店内灭火器,两分钟扑灭火情;蒋先生到海安农商银行丹凤支行存款,10万元现金不慎在银行门口飘落一地,银行大堂副经理陈慧立刻冲出去,与路过的市民一起捡拾,钱一分都没少。

文明乡风正飘向远方。春运期间,每天至少有20多名志愿者来到海安火车站为来往旅客提供搬运行李、问询引路等志愿服务。“路过陈港”驿站为过路司机提供送餐、送维修等服务。来自新疆的骑行博主牙生江·买合木提在驿站小憩后留言,从一个村能够看到这个城市是一个非常有温度的城市,他要将这股文明乡风传播出去。

海安作为首批全国50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之一,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构建了市镇村三级“身边榜样”培育体系,与5000多个村民小组实践点构成文明乡风润海安的“系统集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