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从“跑腿办”到“指尖办” 如皋政务数字化蝶变超硬核
来源:如皋市 发布时间:2025-05-20 字体:[ ]

平台一键登录,3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可轻松办理;视频云勘验,3170余起勘验实现全流程“屏对屏”;AI自动评审,公共资源交易加持科技之眼……眼下,走进如皋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字引领的变革之风扑面而来,数字化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着政务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如皋市以技术创新为引擎,聚焦政务服务堵点、痛点,推出“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公共资源交易“数智见证”、项目审批现场“云勘验”等创新举措,让数据穿透行政壁垒,用技术重塑服务流程,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能。

一平台整合

高频事项高效办理

“以前办理职工工伤保险参保登记,要跑好几个地方,没想到现在一个平台全搞定,太方便了!”近日,南通百适乐运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业务经办人徐丽丽在市政务服务大厅体验如皋市“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的高效服务后,为如皋市营商环境点赞。

如皋市政务服务大厅人社局窗口,只见工作人员线上登录“南通市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入“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专区,人社、民政、医保、税务等部门的3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37个具体业务的办事指南及操作页面便映入眼帘。“需要办理哪项业务只需按照指南准备材料,依次填写内容、申请。哪怕是第一次来办事的企业群众,按照指南都能进行业务办理。”如皋市数据局政务服务科科长杨爱平介绍。

不仅业务“小白”能操作,更重要的是,“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打通了不同部门、系统间的业务壁垒,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以往,如皋市基层办事服务大厅有多套部门业务系统,网络不互通、数据不共享,窗口工作人员需要登录多个系统、重复提供材料,才能办理业务,群众不仅等待时间长,还需要在多个窗口来回奔波。”杨爱平说,“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彻底打破了以往基层办事系统多、数据不共享、工作人员需反复登录不同平台的困境,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系统对接、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让业务办理实现“一键到达”。

目前,“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已在如皋市各镇(区、街道)成功落地运行,办事群众只需就近前往各镇(区、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便可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现场云踏勘

审批提速惠企利民

项目经办人员在项目现场申请连线,如皋市数据局现场踏勘科工作人员借助视频连线,对经营场所布局、设施设备、人员配置、安全指标等关键要素进行实时核查,仅用两个小时,如皋皇冠假日酒店总监朱星星,便顺利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他感慨:“现场云勘验的智慧应用,让我们实现了业务远程办理,真是太方便了!”

项目的建设进度,影响着项目发展速度;而项目审批的快捷程度,则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推进。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传统的现场踏勘方式,不仅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还容易受到天气、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审批效率低下。为进一步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如皋市数据局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创新开发了现场云勘验远程辅导系统。

“该系统整体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苏服办’APP,整合业务咨询、勘验预约、实景导航、视频核查、结果查询等核心功能,以‘远程辅导+实时互动+在线审核’模式实现全流程线上勘验。”如皋市数据局现场踏勘科科长王海军说道。

以数字技术重塑行政审批时空边界,推动服务从“面对面”实地踏勘升级为“屏对屏”云端办理,变“人奔波”为“数据跑”,一个极速审批、极简办理的政务服务新范式正加速构建。“数字赋能,让以往需要7—8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压缩至半个工作日内,我们每名工作人员日均处理能力也提升至15—30个预约踏勘任务。”王海军说,现场云勘验服务新模式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数字时代政务服务理念与治理逻辑的深刻变革,它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赋能”,从“管理思维”升级为“服务思维”,切实将数字技术转化为了便民利企的实际成果。

“AI”辅助评审

交易生态持续焕新

“评标我们最少需要花费几个小时,AI最多需要20分钟,效率太高了。”“AI识别出2处不符合规范的表述,再复核一下。”“平均分和AI给的分基本一致,没有问题。”……5月13日,在如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如皋呼叫中心软件园二期13号楼装修工程”“丁堰镇凤山社区单层结构厂房工程”两个项目进行评标的评审专家们,正在评标舱内将人工评审分与AI自动评审分数进行比对。

当日是如皋市首次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引入AI智能评审技术,标志着如皋市在工程建设领域开启“数据驱动、智能评审”的新时代,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能。“在评标阶段,AI智能评审体对两个项目共计692家投标单位的60余项评审指标进行智能分析与比对,精准识别各单位资质等级、围标串标风险点,自动生成报价合理性分析等横向对比数据,为专家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如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丁树华介绍,作为全省首批“基于AI大模型辅助评标”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技术赋能实现评标模式从“专家主导”转向“人机协同”,评审效率从“按天计算”转向“按分计算”,评审效率提升超60%,人工误差率下降40%。

去年,如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便创新打造了“数智见证”系统,将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交易平台、音视频监控平台等数据深度融合,通过“一屏六场景”实时捕捉评标动态,确保评审过程可追溯、结果可复核,构建了“数据全上链、见证一张网”的数字化、智能化见证体系,此次再次创新引入AI智能评审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数智化转型,为构建更加健康、高效的交易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拓展‘AI +公共资源交易’应用场景,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实现工程建设领域AI智能评审的全覆盖。”丁树华表示,下一步,如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通过迭代升级“数智见证”系统、建立“大模型实验室”等举措,倾力打造“全流程数字化、全要素智能化、全周期透明化”的公共资源交易新范式,助力如皋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从“跑腿办”到“指尖办” 如皋政务数字化蝶变超硬核
来源:如皋市 发布时间:2025-05-20 字体:[ ]

平台一键登录,3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可轻松办理;视频云勘验,3170余起勘验实现全流程“屏对屏”;AI自动评审,公共资源交易加持科技之眼……眼下,走进如皋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字引领的变革之风扑面而来,数字化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着政务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如皋市以技术创新为引擎,聚焦政务服务堵点、痛点,推出“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公共资源交易“数智见证”、项目审批现场“云勘验”等创新举措,让数据穿透行政壁垒,用技术重塑服务流程,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能。

一平台整合

高频事项高效办理

“以前办理职工工伤保险参保登记,要跑好几个地方,没想到现在一个平台全搞定,太方便了!”近日,南通百适乐运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业务经办人徐丽丽在市政务服务大厅体验如皋市“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的高效服务后,为如皋市营商环境点赞。

如皋市政务服务大厅人社局窗口,只见工作人员线上登录“南通市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入“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专区,人社、民政、医保、税务等部门的3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37个具体业务的办事指南及操作页面便映入眼帘。“需要办理哪项业务只需按照指南准备材料,依次填写内容、申请。哪怕是第一次来办事的企业群众,按照指南都能进行业务办理。”如皋市数据局政务服务科科长杨爱平介绍。

不仅业务“小白”能操作,更重要的是,“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打通了不同部门、系统间的业务壁垒,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以往,如皋市基层办事服务大厅有多套部门业务系统,网络不互通、数据不共享,窗口工作人员需要登录多个系统、重复提供材料,才能办理业务,群众不仅等待时间长,还需要在多个窗口来回奔波。”杨爱平说,“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彻底打破了以往基层办事系统多、数据不共享、工作人员需反复登录不同平台的困境,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系统对接、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让业务办理实现“一键到达”。

目前,“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已在如皋市各镇(区、街道)成功落地运行,办事群众只需就近前往各镇(区、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便可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现场云踏勘

审批提速惠企利民

项目经办人员在项目现场申请连线,如皋市数据局现场踏勘科工作人员借助视频连线,对经营场所布局、设施设备、人员配置、安全指标等关键要素进行实时核查,仅用两个小时,如皋皇冠假日酒店总监朱星星,便顺利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他感慨:“现场云勘验的智慧应用,让我们实现了业务远程办理,真是太方便了!”

项目的建设进度,影响着项目发展速度;而项目审批的快捷程度,则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推进。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传统的现场踏勘方式,不仅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还容易受到天气、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审批效率低下。为进一步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如皋市数据局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创新开发了现场云勘验远程辅导系统。

“该系统整体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苏服办’APP,整合业务咨询、勘验预约、实景导航、视频核查、结果查询等核心功能,以‘远程辅导+实时互动+在线审核’模式实现全流程线上勘验。”如皋市数据局现场踏勘科科长王海军说道。

以数字技术重塑行政审批时空边界,推动服务从“面对面”实地踏勘升级为“屏对屏”云端办理,变“人奔波”为“数据跑”,一个极速审批、极简办理的政务服务新范式正加速构建。“数字赋能,让以往需要7—8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压缩至半个工作日内,我们每名工作人员日均处理能力也提升至15—30个预约踏勘任务。”王海军说,现场云勘验服务新模式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数字时代政务服务理念与治理逻辑的深刻变革,它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赋能”,从“管理思维”升级为“服务思维”,切实将数字技术转化为了便民利企的实际成果。

“AI”辅助评审

交易生态持续焕新

“评标我们最少需要花费几个小时,AI最多需要20分钟,效率太高了。”“AI识别出2处不符合规范的表述,再复核一下。”“平均分和AI给的分基本一致,没有问题。”……5月13日,在如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如皋呼叫中心软件园二期13号楼装修工程”“丁堰镇凤山社区单层结构厂房工程”两个项目进行评标的评审专家们,正在评标舱内将人工评审分与AI自动评审分数进行比对。

当日是如皋市首次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引入AI智能评审技术,标志着如皋市在工程建设领域开启“数据驱动、智能评审”的新时代,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能。“在评标阶段,AI智能评审体对两个项目共计692家投标单位的60余项评审指标进行智能分析与比对,精准识别各单位资质等级、围标串标风险点,自动生成报价合理性分析等横向对比数据,为专家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如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丁树华介绍,作为全省首批“基于AI大模型辅助评标”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技术赋能实现评标模式从“专家主导”转向“人机协同”,评审效率从“按天计算”转向“按分计算”,评审效率提升超60%,人工误差率下降40%。

去年,如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便创新打造了“数智见证”系统,将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交易平台、音视频监控平台等数据深度融合,通过“一屏六场景”实时捕捉评标动态,确保评审过程可追溯、结果可复核,构建了“数据全上链、见证一张网”的数字化、智能化见证体系,此次再次创新引入AI智能评审技术,进一步推动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数智化转型,为构建更加健康、高效的交易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拓展‘AI +公共资源交易’应用场景,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实现工程建设领域AI智能评审的全覆盖。”丁树华表示,下一步,如皋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通过迭代升级“数智见证”系统、建立“大模型实验室”等举措,倾力打造“全流程数字化、全要素智能化、全周期透明化”的公共资源交易新范式,助力如皋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