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焊花飞溅,机声轰鸣,激光切割机通过电脑程序将一块块钢板切割成型,工人们在各自工位上有序忙碌着……8月10日上午,启东象屿海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16000吨海缆敷设船已经开工建造。这艘总长139.8米、单航次载缆量刷新国内纪录的“大国重器”的开工,不仅标志着象屿海装海工建造实力迈上新台阶,更见证了一块“沉睡”土地在政企协同攻坚下“重生”的奇迹。
时间回溯至2024年3月,彼时的江苏宏强重工地块,虽坐拥5万~10万吨级船台3座、长江岸线682.3米等优质资源,却因历史遗留问题层层堆积,成了长江边的“沉睡资产”。为盘活这块闲置多年的700亩土地,启东海工园(寅阳镇)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攻坚领导小组,量身定制详细方案,经过半年连续奋战,顺利解决资产权属等历史遗留问题,完善相关手续。2024年8月,启东象屿海装以4.4亿元竞得这块核心资产,并马不停蹄启动修缮改造;10月中下旬,复工复产工作全面铺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正式打响。
“不仅要盘活,更要升级。”南通象屿海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严勇介绍,企业在不新增用地的前提下,对原有厂房、生产线进行“外科手术式”改造:替换低效设备,引入起重机、激光切割机、环保设备设施等智能化生产设备600余台套,对现有船台、码头进行改造升级。同时,生活办公区与生产区的物理隔离改造、宿舍变电站等配套设施新建同步推进。10个月内,启东象屿海装完成全部技改工程,为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走进厂区,昔日闲置的厂房已焕然一新,处处可见智能化设备高效运转的身影,车间内,激光切割机正以毫米级精度加工船体部件。“这条为中天科技建造的海缆敷设船技术难点不少,像双绞缆设备安装焊接、DP-2动力定位系统等,我们将组建专项攻关组逐个突破。”严勇介绍,该船可在200米水深开展双缆同敷作业,未来将服务于中国沿海及东南亚、中东海域风电与油气项目。而这样的高端订单,正源源不断涌向这个新生厂区——目前启东象屿海装在手订单已达16艘,订单已排至2028年,母公司南通象屿海装订单更是排到2029年。
得益于盘活存量资源,象屿海装也省去了新建厂区的审批和建设周期,能够更好抓住船舶行业新景气周期的机遇。“收购改造比从零新建节省大量时间,让我们能更早释放产能、抢占市场。”严勇感慨道,接下来企业还将增加智能产线,确保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据了解,启东象屿海装主要致力于节能环保系列散货船、海洋工程船和特种船的建设。产能完全释放后,启东象屿海装预计全年交付船舶12~14艘,年产值将达30~40亿元,可贡献税收超6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