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140亩藕塘日销千余斤——
“藕”遇丰收季 泥里“淘金”忙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18 字体:[ ]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眼下正是莲藕大量上市的季节。昨天一早,如东县城中街道北场村6组的藕塘里涟漪荡漾,藕农朱云站在近半人高的淤泥池中,手持高压水枪仔细冲刷藕根,随着莲藕渐渐脱出泥层,他左手轻轻一扯,便将一根“胖嘟嘟”的白嫩莲藕完整地拎了起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这个季节的莲藕口感最好,我们一天至少要采收1000余斤。”朱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朱云家有140多亩藕塘,这片藕塘是他和家人多年的心血。每到采收季,一家三口亲自上阵。“挖藕不仅是个体力活,更是一门技术活。”朱云说,莲藕长在淤泥以下25至30厘米处,要是经验不足,不仅难以准确定位,还很容易将莲藕挖断。一旦淤泥进入藕孔,莲藕就会发黑成为“次品”,卖不出好价钱。“没有经验的人,都不知道藕是怎么长的。而我们一看荷叶的朝向,就知道藕头朝哪、藕身在哪。”

朱云的父亲有着30多年的挖藕经验,他仅凭荷叶的生长态势便能精准判断莲藕的分布走向,在他的手下,一根藕从定位、冲洗到浮出水面,整个过程花费不到30秒。得益于父亲手把手的指导,朱云也练就了一手“稳准快”的挖藕技巧,水枪的冲力既能松动淤泥又不会伤及藕身,左手配合着水流方向顺势提拉,确保每根莲藕都保持完整。

采收上来的莲藕经过反复清洗后,被整齐地码放在泡沫板上,宛如一节节白玉雕琢而成的艺术品。“看看,我家的莲藕多漂亮,白白胖胖的,藕节都差不多长。”朱云骄傲地告诉记者,他家的莲藕在市场上格外抢手,每天千余斤的产量,不到1小时便售罄,他坚持现采现卖,就是为了让大家尝到这份来自田间地头的“秋补”鲜味。

从老家安徽芜湖来如东种莲藕已有10多年,朱云早已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如东的水质优良,种出来的莲藕品相好、口感爽脆。虽说种藕很辛苦,但好在这些年的收成都不错。今年亩产预计能达到2800斤,每亩收入约8000元。”朱云坦言,“辛苦是真辛苦,但心里很满足。我们前几年已经在如东买了房、安了家,一家人在一起,干什么都干劲十足。”朱云对当下的生活很知足,据他介绍,这一季的莲藕能一直采摘到明年谷雨后,在此期间,他会和家人一起抓紧晴好天气抢收,确保每一批莲藕都以最新鲜的状态送到消费者手中。

140亩藕塘日销千余斤——
“藕”遇丰收季 泥里“淘金”忙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18 字体:[ ]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眼下正是莲藕大量上市的季节。昨天一早,如东县城中街道北场村6组的藕塘里涟漪荡漾,藕农朱云站在近半人高的淤泥池中,手持高压水枪仔细冲刷藕根,随着莲藕渐渐脱出泥层,他左手轻轻一扯,便将一根“胖嘟嘟”的白嫩莲藕完整地拎了起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这个季节的莲藕口感最好,我们一天至少要采收1000余斤。”朱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朱云家有140多亩藕塘,这片藕塘是他和家人多年的心血。每到采收季,一家三口亲自上阵。“挖藕不仅是个体力活,更是一门技术活。”朱云说,莲藕长在淤泥以下25至30厘米处,要是经验不足,不仅难以准确定位,还很容易将莲藕挖断。一旦淤泥进入藕孔,莲藕就会发黑成为“次品”,卖不出好价钱。“没有经验的人,都不知道藕是怎么长的。而我们一看荷叶的朝向,就知道藕头朝哪、藕身在哪。”

朱云的父亲有着30多年的挖藕经验,他仅凭荷叶的生长态势便能精准判断莲藕的分布走向,在他的手下,一根藕从定位、冲洗到浮出水面,整个过程花费不到30秒。得益于父亲手把手的指导,朱云也练就了一手“稳准快”的挖藕技巧,水枪的冲力既能松动淤泥又不会伤及藕身,左手配合着水流方向顺势提拉,确保每根莲藕都保持完整。

采收上来的莲藕经过反复清洗后,被整齐地码放在泡沫板上,宛如一节节白玉雕琢而成的艺术品。“看看,我家的莲藕多漂亮,白白胖胖的,藕节都差不多长。”朱云骄傲地告诉记者,他家的莲藕在市场上格外抢手,每天千余斤的产量,不到1小时便售罄,他坚持现采现卖,就是为了让大家尝到这份来自田间地头的“秋补”鲜味。

从老家安徽芜湖来如东种莲藕已有10多年,朱云早已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如东的水质优良,种出来的莲藕品相好、口感爽脆。虽说种藕很辛苦,但好在这些年的收成都不错。今年亩产预计能达到2800斤,每亩收入约8000元。”朱云坦言,“辛苦是真辛苦,但心里很满足。我们前几年已经在如东买了房、安了家,一家人在一起,干什么都干劲十足。”朱云对当下的生活很知足,据他介绍,这一季的莲藕能一直采摘到明年谷雨后,在此期间,他会和家人一起抓紧晴好天气抢收,确保每一批莲藕都以最新鲜的状态送到消费者手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