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如东县一颗葡萄,串起一条30亿元产业链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5-10-27 字体:[ ]

一纸《食品生产许可证》,薄如蝉翼,却重若千钧。

近日,在南通果之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崔燕从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掘港分局负责人手中接过证书,言语中满是感慨:“从‘种葡萄’到‘做产品’,这一步,离不开政府部门一路陪跑、精准滴灌。”这张看似普通的许可,不仅开启果品深加工新赛道,更折射出如东以“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工程为支点,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精准“选苗”

让“甜蜜事业”扎根沃土

故事的序幕,始于2012年。怀揣农业梦想的山东姑娘崔燕,在如东县十里墩村流转土地,创立果之缘家庭农场,开启了她与精品“阳光玫瑰”葡萄的“甜蜜事业”。

她打破传统路径,主动对接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天津农学院等科研机构,凭着不懈钻研,历经反复试验,最终摸索出一套“好吃、好看、好卖”的精品化种植模式,创下亩效益8万元的纪录,在田间地头绽放出“单打冠军”的熠熠光彩。

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常态化走访中,敏锐地识别出这颗充满潜力的“种子”,随即将其纳入“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库,开启“一户一策”的精准滴灌。工作人员化身“发展顾问”,引导农场跳出传统农耕思维,以工业化理念谋划产业,用品牌化战略提升价值,推动其从“会种植”向“懂经营、善管理、有品牌”的现代市场主体跃升。

精心“嫁接”

让“如东样本”蔓伸全国

一花独放不是春。目睹周边种植户面临技术滞后、销路不畅的双重困境,崔燕的格局不断放大:何不组建一个产业联盟,抱团发展、携手共富?

在如东市场监管部门的助力下,她牵头成立“海唐春全国阳光玫瑰葡萄产业供销联盟”。这个以如东为总部的联盟,宛如一条强韧的产业藤蔓,将上游种苗繁育、中游技术服务与下游销售网络紧密联结。崔燕持续投入,建成标准化智能温室、电商直播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和冷链物流体系,为联盟发展筑牢根基。

如今,这条产业之“藤”已蔓伸至全国17个省份,链接52个服务分站、超600名成员,总种植面积突破6万亩。联盟产品不仅斩获“全国优质鲜食葡萄金奖”,更孵化出8个特色品牌,在全国设立了21个销售档口,与20多家优质客商稳定合作。2024年,这颗从如东沃土孕育的“金果子”,串联起一个年产值30亿元的“甜蜜产业链”。

精确“催化”

让“产业筋骨”更具韧性

鲜果市场天然波动,始终是农业发展的挑战。随着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如何提升抗风险能力与产品附加值,成为崔燕必须破解的新课题。她将目光投向了产业链更高端——果品深加工。

今年4月,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这一需求后,一场“全程陪跑”式服务随即启动。

从生产场所的选定,到科学严谨的布局规划;从执行标准的确立,到品牌路径的超前设计;从包装标签的审查,到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市监专班想在了前面,也做在了细处。即便崔燕临时提出增加“无花果”生产项目,专班也快速响应、无缝衔接,全力保障进度。最终,果之缘一次性通过现场审核,顺利获证。

“他们不是等我‘撞南墙’了才出手,而是在我刚有想法时就搭好了梯子。这种服务让人心里踏实,更有底气去闯。”崔燕由衷赞叹。

精细“育林”

让“个体经济”蔚然成荫

从一株葡萄藤,到全国产业联盟,再到深加工产线落地——果之缘家庭农场的“三级跳”,正是如东系统培育“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鲜活样本。

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工程以来,如东将服务贯穿市场主体发展全生命周期,通过“精准滴灌”,为不同发展阶段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成长方案,提供从登记注册、标准制定,到品牌打造、产业升级的全链条护航。

截至目前,如东已成功培育84家具有区域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个体工商户,其中市级7家、县级77家。它们如雨后春笋,正成为激活县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颗葡萄,串起一条30亿元产业链,更绘就了一条政府与市场同向发力、服务与发展同频共振的“甜蜜曲线”。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潘飞表示,未来将持续放大“名特优新”标杆效应,让更多“小个体”迸发“大能量”,在江海大地续写更多“点果成金”的产业新篇。

如东县一颗葡萄,串起一条30亿元产业链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5-10-27 字体:[ ]

一纸《食品生产许可证》,薄如蝉翼,却重若千钧。

近日,在南通果之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崔燕从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掘港分局负责人手中接过证书,言语中满是感慨:“从‘种葡萄’到‘做产品’,这一步,离不开政府部门一路陪跑、精准滴灌。”这张看似普通的许可,不仅开启果品深加工新赛道,更折射出如东以“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工程为支点,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精准“选苗”

让“甜蜜事业”扎根沃土

故事的序幕,始于2012年。怀揣农业梦想的山东姑娘崔燕,在如东县十里墩村流转土地,创立果之缘家庭农场,开启了她与精品“阳光玫瑰”葡萄的“甜蜜事业”。

她打破传统路径,主动对接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天津农学院等科研机构,凭着不懈钻研,历经反复试验,最终摸索出一套“好吃、好看、好卖”的精品化种植模式,创下亩效益8万元的纪录,在田间地头绽放出“单打冠军”的熠熠光彩。

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常态化走访中,敏锐地识别出这颗充满潜力的“种子”,随即将其纳入“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库,开启“一户一策”的精准滴灌。工作人员化身“发展顾问”,引导农场跳出传统农耕思维,以工业化理念谋划产业,用品牌化战略提升价值,推动其从“会种植”向“懂经营、善管理、有品牌”的现代市场主体跃升。

精心“嫁接”

让“如东样本”蔓伸全国

一花独放不是春。目睹周边种植户面临技术滞后、销路不畅的双重困境,崔燕的格局不断放大:何不组建一个产业联盟,抱团发展、携手共富?

在如东市场监管部门的助力下,她牵头成立“海唐春全国阳光玫瑰葡萄产业供销联盟”。这个以如东为总部的联盟,宛如一条强韧的产业藤蔓,将上游种苗繁育、中游技术服务与下游销售网络紧密联结。崔燕持续投入,建成标准化智能温室、电商直播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和冷链物流体系,为联盟发展筑牢根基。

如今,这条产业之“藤”已蔓伸至全国17个省份,链接52个服务分站、超600名成员,总种植面积突破6万亩。联盟产品不仅斩获“全国优质鲜食葡萄金奖”,更孵化出8个特色品牌,在全国设立了21个销售档口,与20多家优质客商稳定合作。2024年,这颗从如东沃土孕育的“金果子”,串联起一个年产值30亿元的“甜蜜产业链”。

精确“催化”

让“产业筋骨”更具韧性

鲜果市场天然波动,始终是农业发展的挑战。随着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如何提升抗风险能力与产品附加值,成为崔燕必须破解的新课题。她将目光投向了产业链更高端——果品深加工。

今年4月,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这一需求后,一场“全程陪跑”式服务随即启动。

从生产场所的选定,到科学严谨的布局规划;从执行标准的确立,到品牌路径的超前设计;从包装标签的审查,到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市监专班想在了前面,也做在了细处。即便崔燕临时提出增加“无花果”生产项目,专班也快速响应、无缝衔接,全力保障进度。最终,果之缘一次性通过现场审核,顺利获证。

“他们不是等我‘撞南墙’了才出手,而是在我刚有想法时就搭好了梯子。这种服务让人心里踏实,更有底气去闯。”崔燕由衷赞叹。

精细“育林”

让“个体经济”蔚然成荫

从一株葡萄藤,到全国产业联盟,再到深加工产线落地——果之缘家庭农场的“三级跳”,正是如东系统培育“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鲜活样本。

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培育工程以来,如东将服务贯穿市场主体发展全生命周期,通过“精准滴灌”,为不同发展阶段个体工商户量身定制成长方案,提供从登记注册、标准制定,到品牌打造、产业升级的全链条护航。

截至目前,如东已成功培育84家具有区域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个体工商户,其中市级7家、县级77家。它们如雨后春笋,正成为激活县域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颗葡萄,串起一条30亿元产业链,更绘就了一条政府与市场同向发力、服务与发展同频共振的“甜蜜曲线”。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潘飞表示,未来将持续放大“名特优新”标杆效应,让更多“小个体”迸发“大能量”,在江海大地续写更多“点果成金”的产业新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