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以暖心服务托举群众稳稳的幸福
来源:海安市 发布时间:2025-07-30 字体:[ ]

2025年进度已过半,海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20件民生实事项目。从普惠托育的多元探索到就业服务的精准施策,从社区食堂的暖心烟火到公益岗位的托底保障,一系列民生实事项目正悄然改变着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绘就一幅“民生为本、服务为先”的生动图景。

普惠托育

解家庭之忧筑成长之基

清晨,市第一实验幼儿园托班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3岁的于汀艺在老师的引导下,正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节气主题游戏。“孩子入托半年,不仅学会了分享,还交到了好朋友。”家长章潇潇的感慨,道出了全市768个受益家庭的心声。这背后,是海安构建“托幼一体化+社区嵌入式”多元托育体系的持续努力。

市教体局通过盘活学前教育资源,推动34所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实现“每区镇至少1家托幼一体园”目标。市第一实验幼儿园的改造颇具代表性,50厘米高的儿童洁具、全软包活动室、专业早教课程,这些细节让46名幼儿在安全环境中快乐成长。而在方华托育如意园,二十四节气课程与亲子活动相结合,84名幼儿在传统文化熏陶中全面发展。

据市卫健委数据显示,全市已建成67家托育机构,提供4008个托位,每千人口托位数4.6个,远超国家标准。“我们将继续扩大普惠供给,让群众托得到、托得起、托得好。”市卫健委主任吴金祥的话语,彰显着政府破解“带娃难”问题的决心。

就业服务

精准对接促高质量就业

“这份工作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在海安街道新桥社区就业服务站,47岁的王爱平正热情解答求职咨询。去年失业后,社区公益性岗位让她重拾自信,如今她已帮助30多名居民实现再就业。这样的暖心故事,正是海安就业帮扶工程的生动注脚。

市人社局打造的“夏日逐梦·职场扬帆”招聘会现场,总能看到供需两旺的场景。徐州工程学院毕业生左成伟与多家企业深入交流后感慨:“希望能在家乡找到心仪工作。”而亚威变压器的人事专员刘城君则欣喜表示:“今年通过60多场招聘已入职200余人,效果远超预期。”这种精准匹配,得益于“四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上半年举办的97场招聘活动,提供岗位1.2万个,新增就业6400余人。

今年,针对困难群体,市人社局创新推出“暖心就业360”服务。海安街道开发的14个公益性岗位,让失业人员在小区管理、校园保洁等领域重获劳动尊严。截至目前,全市已帮扶1345名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建成20家“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用实实在在的岗位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社区食堂

一餐热饭暖万家心扉

中午11点的如意家园社区食堂,92岁的诸建明夫妇正在挑选两荤两素的午餐。“14元就能吃上热乎饭,我们天天来。”老人朴实的评价折射出社区助餐服务的民生温度。这个“不开火”食堂运营一年来,已服务2万人次,76%的用餐者是老年人和陪读家长。

而在天澜湾小区邻澜小厨,智能炒菜机正烹饪少油少盐的健康餐食。“比外卖放心多了!”居民们对机器人掌勺的糖醋里脊赞不绝口。西楹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慧介绍,这里不仅解决“居家烧饭累”的痛点,还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个性化餐食,日均接待300人次。

更令人惊喜的是桃李名筑的“共享餐厅”。这个由闲置空间改造的500平米会客厅,智慧大屏实时显示菜品销量——梅干菜炒肉以21.1%的月销量成为冠军。闸东社区书记程德玲发现,超半数居民结伴而来,楼上吃饭、楼下休闲的模式正重构邻里关系。“飘香的不只是饭菜,更是人间烟火气。”她如是说。

目前,海安街道8家社区食堂日供餐超3000单,老年人占比达70.2%。街道人武部部长范建峰表示,这些“食堂+N”服务矩阵,已成为基层治理的创新载体,从舌尖到心尖守护着居民幸福。

从普惠托育的“幼有善育”,到就业服务的“劳有厚得”,再到社区食堂的“食有优享”,海安上半年的民生实践,处处体现着“把群众小事当政府大事”的执政理念。

这些民生实事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城市发展的温暖底色。当两三岁的孩童在托班学会第一首儿歌,当失业人员通过公益岗位重展笑颜,当空巢老人在社区食堂找到陪伴,这些鲜活场景共同诠释着:真正的城市温度,就藏在那些被细心呵护的日常需求里。海安正以持续创新的民生服务,书写着新时代“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精彩篇章。

以暖心服务托举群众稳稳的幸福
来源:海安市 发布时间:2025-07-30 字体:[ ]

2025年进度已过半,海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20件民生实事项目。从普惠托育的多元探索到就业服务的精准施策,从社区食堂的暖心烟火到公益岗位的托底保障,一系列民生实事项目正悄然改变着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绘就一幅“民生为本、服务为先”的生动图景。

普惠托育

解家庭之忧筑成长之基

清晨,市第一实验幼儿园托班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3岁的于汀艺在老师的引导下,正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节气主题游戏。“孩子入托半年,不仅学会了分享,还交到了好朋友。”家长章潇潇的感慨,道出了全市768个受益家庭的心声。这背后,是海安构建“托幼一体化+社区嵌入式”多元托育体系的持续努力。

市教体局通过盘活学前教育资源,推动34所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实现“每区镇至少1家托幼一体园”目标。市第一实验幼儿园的改造颇具代表性,50厘米高的儿童洁具、全软包活动室、专业早教课程,这些细节让46名幼儿在安全环境中快乐成长。而在方华托育如意园,二十四节气课程与亲子活动相结合,84名幼儿在传统文化熏陶中全面发展。

据市卫健委数据显示,全市已建成67家托育机构,提供4008个托位,每千人口托位数4.6个,远超国家标准。“我们将继续扩大普惠供给,让群众托得到、托得起、托得好。”市卫健委主任吴金祥的话语,彰显着政府破解“带娃难”问题的决心。

就业服务

精准对接促高质量就业

“这份工作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在海安街道新桥社区就业服务站,47岁的王爱平正热情解答求职咨询。去年失业后,社区公益性岗位让她重拾自信,如今她已帮助30多名居民实现再就业。这样的暖心故事,正是海安就业帮扶工程的生动注脚。

市人社局打造的“夏日逐梦·职场扬帆”招聘会现场,总能看到供需两旺的场景。徐州工程学院毕业生左成伟与多家企业深入交流后感慨:“希望能在家乡找到心仪工作。”而亚威变压器的人事专员刘城君则欣喜表示:“今年通过60多场招聘已入职200余人,效果远超预期。”这种精准匹配,得益于“四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上半年举办的97场招聘活动,提供岗位1.2万个,新增就业6400余人。

今年,针对困难群体,市人社局创新推出“暖心就业360”服务。海安街道开发的14个公益性岗位,让失业人员在小区管理、校园保洁等领域重获劳动尊严。截至目前,全市已帮扶1345名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建成20家“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用实实在在的岗位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社区食堂

一餐热饭暖万家心扉

中午11点的如意家园社区食堂,92岁的诸建明夫妇正在挑选两荤两素的午餐。“14元就能吃上热乎饭,我们天天来。”老人朴实的评价折射出社区助餐服务的民生温度。这个“不开火”食堂运营一年来,已服务2万人次,76%的用餐者是老年人和陪读家长。

而在天澜湾小区邻澜小厨,智能炒菜机正烹饪少油少盐的健康餐食。“比外卖放心多了!”居民们对机器人掌勺的糖醋里脊赞不绝口。西楹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慧介绍,这里不仅解决“居家烧饭累”的痛点,还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个性化餐食,日均接待300人次。

更令人惊喜的是桃李名筑的“共享餐厅”。这个由闲置空间改造的500平米会客厅,智慧大屏实时显示菜品销量——梅干菜炒肉以21.1%的月销量成为冠军。闸东社区书记程德玲发现,超半数居民结伴而来,楼上吃饭、楼下休闲的模式正重构邻里关系。“飘香的不只是饭菜,更是人间烟火气。”她如是说。

目前,海安街道8家社区食堂日供餐超3000单,老年人占比达70.2%。街道人武部部长范建峰表示,这些“食堂+N”服务矩阵,已成为基层治理的创新载体,从舌尖到心尖守护着居民幸福。

从普惠托育的“幼有善育”,到就业服务的“劳有厚得”,再到社区食堂的“食有优享”,海安上半年的民生实践,处处体现着“把群众小事当政府大事”的执政理念。

这些民生实事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城市发展的温暖底色。当两三岁的孩童在托班学会第一首儿歌,当失业人员通过公益岗位重展笑颜,当空巢老人在社区食堂找到陪伴,这些鲜活场景共同诠释着:真正的城市温度,就藏在那些被细心呵护的日常需求里。海安正以持续创新的民生服务,书写着新时代“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精彩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