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15日,走进位于近海镇协兴港村的启东市2号家庭农场,负责人施胜融正和工人们穿梭于试验田里,小心翼翼地移栽花生南瓜幼苗。“今年出苗率不太理想,得赶紧移栽。”施胜融眉头微皱,手上的动作却一刻未停。
不远处的地里,贝贝南瓜的采收工作刚刚结束。提起贝贝南瓜,施胜融顿时神采飞扬:“相比其他果蔬,贝贝南瓜管理相对简单,生长周期为100~120天,今年亩产能达到4000斤左右。”这位“南瓜达人”如数家珍,俨然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农。实际上,他返乡从事农业生产还不到两年。
施胜融是一名“90后”,大学毕业后留在南京,从事农产品电商运营相关工作。2019年,他在老家待了一段时间,看到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大量流失,只留下老人们守着土地,这对他触动很大。“家乡养育了我,我想为家乡做点实事。”带着这份初心,2023年底,他决定回到启东,成为一名新农人。
2024年初,施胜融刚开始种植南瓜,因经验不足,对南瓜种植流程一知半解,收成远未达预期。新农人打开新思维。施胜融敢于“把每块地当作试验田”,他引进新品种花生南瓜,这种南瓜口感独特、市场潜力大。为了培育好花生南瓜苗,他摸索出“纸杯育苗法”,精准控制育苗时间。“夏季高温会影响出芽,用这种可降解纸杯进行育苗能有效保护幼苗,等出芽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移栽定植。”施胜融说,今年是他首次尝试用这种方法,如果试验成功,有望实现一年两茬。
农业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智能化设备。怀揣着打造智慧农业的梦想,施胜融自学农业技术,采购先进农机和灌溉设备,用坚持与智慧不断摸索实践,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在施胜融的努力下,“2号家庭农场”成功实现科学化耕种,所使用的灌溉设备能够实现微喷、滴灌、纯灌溉多模式转换,也可以科学精准加注农药和肥料,还能配合作物环境实现温控和土壤监控。
会种还要会销。施胜融发挥自己的电商运营专长,打开农产品“云上”销路。通过网店、直播等形式,他创新探索出“电商云仓+基地+农户”模式,助力农特产品“触网”销售。“公司已入驻各大主流电商平台,构建起完整供应链,将农产品销往全国。”目前,他正在农场旁搭建新的直播间,今后也将在这里进行农产品直播销售,从田间到直播间,让“流量”变“销量”。
从育苗、种植到销售,施胜融计划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将南瓜种植发展成为村特色农业品牌。“发展农业,离不开新品种、新技术、新渠道。”下一步,他打算引入无人化智能设备,覆盖耕作、采摘、运输全环节,实现更精准的农业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