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以来,海安滨海新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面启动“‘双百’目标冲刺年”“招商引资冲锋年”“营商环境提升年”“基层治理提优年”四大行动,全力打造海安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区域重点指标稳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7亿元,同比增长3.59%,完成率全市第一。当前,海安滨海新区正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高质量发展成效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为 “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答卷。
上半年,海安滨海新区将招商引资放在首位,聚焦海洋经济、复配产业、循环经济三大特色产业板块精准招商。同时,龙头企业产能全开,新锐项目加速投产,推动工业经济增长,完成工业开票销售45.52亿元,同比增长27%,增幅全市领先。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成功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个,其中浙江万马集团复配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在这片发展热土上,企业成长彰显经济活力。2019年落户的新稷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已成为当地精密通用零部件制造领域生力军。走进厂区,机器轰鸣,3条传统生产线有序运转,紧固件、精加工、车加工各环节衔接流畅。车间里的进口高端设备引人注目,这些设备高效整合零部件加工项目,节约人力物力,催生出最佳规模效益,为企业发展奠定硬件基础。
传统业务稳步推进的同时,新稷科技新兴板块动力强劲。“我们部门新成立,拥有日本Amanda折弯机、高速切割机、高速冲床等世界先进设备。”钣金事业部经理张涛介绍,该部门从事钣金精密加工,服务医疗、半导体、航天航空等领域,“目前已逐渐步入正轨,订单逐步增加,作为公司重要环节,涵盖多种加工业务。”
总经理施克闯肯定道:“新组建的钣金事业部聚焦高端医疗、半导体行业精密钣金制造,发展态势良好,已收到国外高端客户询价并完成部分交付。”他还透露,今年公司业务增长约15%,海外市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拓展迅速,国际化步伐加快。
新稷科技业务持续增长,得益于多元布局。业务布局上,除传统冷墩、精密部件机加工外,注塑、电镀等事业部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未来公司将提供冷墩、机加工、组装等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减少客户物流环节、加快响应速度,为海安同行提供配套支持,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滨海新区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不同行业企业如跳动的经济细胞,各自迸发活力又相互协同,勾勒出区域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的图景。
作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安的全资子公司,江苏通威集饲料研发、生产于一体,配备完备化验、检验设备,拥有8条国内最先进的虾蟹料膨化料生产线,是通威成为世界500强后在华东地区的重要布局。目前,公司主要提供白对虾、小龙虾、罗氏沼虾、螃蟹、特水鱼等系列水产饲料,在行业内口碑良好。
走进江苏通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品管经理陈小兵在包装好的100多吨罗氏沼虾配合饲料旁介绍:“这是销量较好的‘虾黄金’,准备发往高邮市场,今年销量已达1万吨。”他提到,年初研发的南美对虾配合饲料“虾黄金(工厂化)”推出后获市场、养殖户和客户认可,“其优势是饵料系数低、抗病等表现出色,目前已销售5000吨,主要销往如东、东台、山东等地。”
“2025年是江苏通威经营的第一年,截至7月,产值超5亿元,销量6万多吨。”通威农发华东二区总经理、江苏通威总经理柯善强表示,公司市场影响力在不断扩大,预计今年产值10亿元。
此外,滨海新区为企业提供多项服务,着力提升营商环境:建立亲商助企各办中心挂钩企业制度、班子成员挂钩联系企业工作制度,定期开展走访服务;监测帮扶规下企业,联合推动用电异常企业开票应开尽开;实施“产业焕新 空间再造”,盘活闲置厂房和用地。推行“营商环境服务码”机制,对26家赋码企业优先服务、优化检查;细化15项重点服务任务,践行“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理念,助力企业安心发展。
展望下半年,滨海新区将贯彻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部署,探索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路径,抓好科创项目招引,力争招引16个。全力拼经济、保增量,工业开票销售力争突破1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力争超10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加快打造海安临海产业百亿新高地。
“滨海新区谋深谋实海洋经济发展路径,将围绕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园、复配产业园、循环产业园三大专业园区精准招商,力争在重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有效激发‘蓝色经济’新动能。”海安滨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王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