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如东县交通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2-08-12 字体:[ ]

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东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如东交通也迈入优先发展、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一条高速,一段铁轨,一座大桥,是如东县发展强劲脉搏的见证者。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十年来,面对高质量发展命题,如东县交通建设蹄疾步稳,超前规划,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丈量“新长度”

交通路网建设逐步完善

近年来,如东县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取得了实际进展。2015年,如东第一条高速公路——通洋高速建成,构建了如东第一条快进快出大通道,缩短了与南通、上海等重要经济节点时间和空间距离;2019年9月,海启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实现了全市6个县(市、区)高速公路的互通互联,也标志着如东县高速公路布局由“一纵”提升为“一横一纵”,里程由14公里提升至77.5公里。

去年,洋通高速二期工程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南通市区可高速直达洋口港,对完善区域高速路网,推进南通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改善南通港洋口港区集疏运条件,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洋通高速二期工程将与之前的洋通一期海启高速构成完整的如东高速“一横一纵”网,实现如东与南通、苏南、上海的快连快通。目前,整体工程推进迅速,预计2024年底实现通车。

不仅是高速公路建设,县道、省道、铁路等建设也全面发力。近年来,如东县坚持把道路交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行业,大力实施道路通达工程。G328、S355、S334连贯东西,G228、G328、S225直通南北,国省干道“三横三纵”格局成型。截至“十三五”末,如东县一级公路283公里、二级公路357公里,高等级公路占比提升44%。至此,如东县“139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基本达成,即县城10分钟上高速、县域内部相邻主要节点实现30分钟互通互达、县城90分钟到达上海苏中苏南主要城市。

铁路一直是如东县的交通短板,去年,如东县铁路建设迎来转折点。洋吕铁路开工建设,吹响了如东县铁路进入“机遇期”的号角。洋吕铁路是通州湾新出海口国际一流港口建设“铁路进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综合集疏运体系的关键工程,全长约85公里,总投资约99亿元,建设总工期3年。洋吕铁路2标段位于如东县境内,线路全长约25公里,途经2镇10村。同年,通苏嘉甬高铁如东延伸段与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进入长三角多层次交通规划,并纳入省铁路发展“十四五”开工建设项目库。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北延后,如东将实现“交通末梢”向“交通节点”的华丽转身,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跑出“加速度”

交通精品工程亮点纷呈

重大交通项目不仅是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有力支撑,也是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发展经济的重要引擎。洋口港区烂沙洋北水道15万吨级航道工程、中石油LNG码头、万吨级重件码头、5000吨级液化品码头建成并投入使用;人工岛3平方公里陆域全面围填完成,连接陆岛的黄海大桥、管线桥投入使用……一批批重点工程为县域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黄海二桥是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在建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连接着临港工业区与阳光岛。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1亿,投入使用之后与既有的黄海一桥合并使用,随之运输量将扩增一倍。自2020年开工以来,工程推进有序,计划年内完成桥体合龙。

2020年完工的如东汽车客运站新建项目被列入“十三五”重点项目,工程按国家一级客运站标准设计建造,占地面积107亩,总投资约3.4亿元。它的启用进一步提升了如东城市形象,缓解城区拥堵现状,给广大居民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出行候车环境,实现了长短途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出租车的无缝隙对接,让旅客真正实现“零”换乘。

此外,县交通运输部门注重对交通重大项目质量的把控,推进的一批对如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长远意义的交通重大项目,荣获了不少省市级荣誉。港城中通道获2019年江苏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第一批省交通运输信息化综合应用示范县顺利建成。334省道如东东段建设工程被省交通厅、团省委授予“扶海先锋”青年集体称号,项目通过省交通厅公路局标准化验收考核,被评为干线公路“标准化示范工地”、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示范工地”。如东县228国道八号桥改造工程获得江苏省省级平安工地、南通市市级品质工程示范项目荣誉称号。

提升“暖温度”

民生保障能力稳步增强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羊肠小道到四通八达,围绕群众日常出行需求和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如东县争分夺秒抓紧交通民生实事推进,进一步提升群众交通出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东县开展农路农桥“提档升级”工程,持续保持全市领先。“十三五”期间,共提档升级农村公路942公里、改造危桥172座。“以前出门是泥路,一到下雨天没法儿出门,现在出门脚都不沾灰”这是全县居民们最大的感触。

特别是近年来,如东县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掘豫路是如东县的一条“致富路”,原本为三米五宽的沥青路,经过改造升级,路面拓宽至五米五,按照公路四级标准设计。现在,不少外地客商在周边建厂、承包土地种植粮食蔬菜等,增加了村民收入。

“四好农村路”把人流载进一个个美丽如画的村庄,将农副产品输出到一座座外地城市。在如东县,“四好农村路”已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民生路”“产业路”“致富路”。

道路宽阔了,如何切实解决好公共交通出行问题,让群众尽享便捷交通红利?这成为如东县交通运输部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关注点。因此,如东县快速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利用公共交通拉近乡村与城市的距离。目前,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已达到5A水平,镇村公交开通率和城市公交站500米覆盖率均达100%。自2020年以来,如东县还投入8000余万元建设、完善了12个镇区公交首末站、客运换乘中心,现各公交首末站、客运换乘中心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十年栉风沐雨,一组组亮眼数字、一项项重大建设,引领并见证了如东县在交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道路上迈出的一个又一个坚实步伐,同时也为如东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踏上新征程、交通当先锋。县交通运输局将继续科学谋划、奋勇争先,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县勇当长三角沿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做出交通贡献。

相关新闻
相关文件
如东县交通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如东县 发布时间:2022-08-12 字体:[ ]

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东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如东交通也迈入优先发展、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一条高速,一段铁轨,一座大桥,是如东县发展强劲脉搏的见证者。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十年来,面对高质量发展命题,如东县交通建设蹄疾步稳,超前规划,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丈量“新长度”

交通路网建设逐步完善

近年来,如东县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取得了实际进展。2015年,如东第一条高速公路——通洋高速建成,构建了如东第一条快进快出大通道,缩短了与南通、上海等重要经济节点时间和空间距离;2019年9月,海启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实现了全市6个县(市、区)高速公路的互通互联,也标志着如东县高速公路布局由“一纵”提升为“一横一纵”,里程由14公里提升至77.5公里。

去年,洋通高速二期工程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南通市区可高速直达洋口港,对完善区域高速路网,推进南通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改善南通港洋口港区集疏运条件,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洋通高速二期工程将与之前的洋通一期海启高速构成完整的如东高速“一横一纵”网,实现如东与南通、苏南、上海的快连快通。目前,整体工程推进迅速,预计2024年底实现通车。

不仅是高速公路建设,县道、省道、铁路等建设也全面发力。近年来,如东县坚持把道路交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行业,大力实施道路通达工程。G328、S355、S334连贯东西,G228、G328、S225直通南北,国省干道“三横三纵”格局成型。截至“十三五”末,如东县一级公路283公里、二级公路357公里,高等级公路占比提升44%。至此,如东县“139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基本达成,即县城10分钟上高速、县域内部相邻主要节点实现30分钟互通互达、县城90分钟到达上海苏中苏南主要城市。

铁路一直是如东县的交通短板,去年,如东县铁路建设迎来转折点。洋吕铁路开工建设,吹响了如东县铁路进入“机遇期”的号角。洋吕铁路是通州湾新出海口国际一流港口建设“铁路进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综合集疏运体系的关键工程,全长约85公里,总投资约99亿元,建设总工期3年。洋吕铁路2标段位于如东县境内,线路全长约25公里,途经2镇10村。同年,通苏嘉甬高铁如东延伸段与如通苏湖城际铁路进入长三角多层次交通规划,并纳入省铁路发展“十四五”开工建设项目库。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北延后,如东将实现“交通末梢”向“交通节点”的华丽转身,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跑出“加速度”

交通精品工程亮点纷呈

重大交通项目不仅是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有力支撑,也是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发展经济的重要引擎。洋口港区烂沙洋北水道15万吨级航道工程、中石油LNG码头、万吨级重件码头、5000吨级液化品码头建成并投入使用;人工岛3平方公里陆域全面围填完成,连接陆岛的黄海大桥、管线桥投入使用……一批批重点工程为县域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黄海二桥是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在建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连接着临港工业区与阳光岛。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1亿,投入使用之后与既有的黄海一桥合并使用,随之运输量将扩增一倍。自2020年开工以来,工程推进有序,计划年内完成桥体合龙。

2020年完工的如东汽车客运站新建项目被列入“十三五”重点项目,工程按国家一级客运站标准设计建造,占地面积107亩,总投资约3.4亿元。它的启用进一步提升了如东城市形象,缓解城区拥堵现状,给广大居民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出行候车环境,实现了长短途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出租车的无缝隙对接,让旅客真正实现“零”换乘。

此外,县交通运输部门注重对交通重大项目质量的把控,推进的一批对如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长远意义的交通重大项目,荣获了不少省市级荣誉。港城中通道获2019年江苏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第一批省交通运输信息化综合应用示范县顺利建成。334省道如东东段建设工程被省交通厅、团省委授予“扶海先锋”青年集体称号,项目通过省交通厅公路局标准化验收考核,被评为干线公路“标准化示范工地”、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示范工地”。如东县228国道八号桥改造工程获得江苏省省级平安工地、南通市市级品质工程示范项目荣誉称号。

提升“暖温度”

民生保障能力稳步增强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羊肠小道到四通八达,围绕群众日常出行需求和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如东县争分夺秒抓紧交通民生实事推进,进一步提升群众交通出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东县开展农路农桥“提档升级”工程,持续保持全市领先。“十三五”期间,共提档升级农村公路942公里、改造危桥172座。“以前出门是泥路,一到下雨天没法儿出门,现在出门脚都不沾灰”这是全县居民们最大的感触。

特别是近年来,如东县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掘豫路是如东县的一条“致富路”,原本为三米五宽的沥青路,经过改造升级,路面拓宽至五米五,按照公路四级标准设计。现在,不少外地客商在周边建厂、承包土地种植粮食蔬菜等,增加了村民收入。

“四好农村路”把人流载进一个个美丽如画的村庄,将农副产品输出到一座座外地城市。在如东县,“四好农村路”已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民生路”“产业路”“致富路”。

道路宽阔了,如何切实解决好公共交通出行问题,让群众尽享便捷交通红利?这成为如东县交通运输部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关注点。因此,如东县快速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利用公共交通拉近乡村与城市的距离。目前,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已达到5A水平,镇村公交开通率和城市公交站500米覆盖率均达100%。自2020年以来,如东县还投入8000余万元建设、完善了12个镇区公交首末站、客运换乘中心,现各公交首末站、客运换乘中心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十年栉风沐雨,一组组亮眼数字、一项项重大建设,引领并见证了如东县在交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道路上迈出的一个又一个坚实步伐,同时也为如东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踏上新征程、交通当先锋。县交通运输局将继续科学谋划、奋勇争先,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县勇当长三角沿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做出交通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