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动态

“全省党报启东行”调研采风活动圆满落幕——
江海交汇处喜看启东“蝶变”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12 字体:[ ]

日出江海,梦启东方。7月11日,为期三天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全省党报启东行”调研采风活动落下帷幕,来自新华日报、现代快报,以及全省13家设区市党报等主流媒体的30余名记者齐聚启东。

媒体记者走进碧海银沙、启唐城、海工园、吕四港镇等地,深度领略启东的生态之美,探寻江海文化的深厚底蕴,解码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用细腻的文字与鲜活的镜头,捕捉启东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蓬勃朝气。

“大国重器”启东建造

驱车沿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长江岸线一路往西,一艘艘建造中的海工装备摆开“巨人阵”: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新型FPSO即将交付,振华重工2条3万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正在加快建造,东方宏华承接的国家重点科研装备科考船准备开工建设……

走进中集太平洋海工码头,媒体记者被一台高大的龙门架吸引,企业负责人介绍,这台龙门架高109.5米,拥有最大起重能力900吨,刚刚安装完成,用于船舶建造过程中的吊装作业。“早知道家乡南通是全国有名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果然名不虚传。”无锡日报记者邵旭根是南通海安人,他手中的相机一直按个不停。

截至目前,启东海工园已吸引中远海运、振华重工、中集太平洋等近20家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总投资超300亿元,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特种船舶制造、能源装备等产业集群‌,“天鲲号”“新海鲟”等70多个“世界第一”“国内首制”海工装备产品从启东驶向深蓝,去年海工船舶产业产值超330亿元。

来自现代快报的记者花宇,长期关注南通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当听到介绍今年启东海工产业销售将完成350亿元的时候,他十分感慨,“盛夏时节,站在崇启大桥旁的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看到这里塔吊林立,工人焊接的火花四溅,能感受到这片土地在奋进新征程道路上的激情和澎湃”。

“东方大港”呼之欲出

走进位于7楼的调度大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码头运行情况。这里是码头的“智慧大脑”,调度员盯紧电脑“排兵布阵”……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2+2”码头是江苏省首个采用5G技术实现港区全自动化作业的码头,其自动化系统涵盖无人集卡、自动化岸桥和轨道吊等设备,实现了货物装卸、运输全流程智能化操作。

看到调度员远程操作,偌大的码头上紧张装卸着光伏配件产品,不见一个操作工人,一切井然有序。“太震撼了,在我的印象中吕四是个渔港,如今已经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港口。”淮安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副主任金炜禁不住发出感叹。

据了解,已有2个10万吨级通用码头、2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的吕四港,又有3个10万吨级泊位的港口岸线获批,自2022年10月全面开港以来,出口覆盖欧、美、亚、澳等地区,航线通达荷兰、瑞典、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来自镇江日报的范德平今年已经72岁,他报名参加省报协组织的乒乓球赛,是参加这次调研采风活动年龄最大的老报人。范德平对启东充分利用靠江靠海的区位优势,发展港口经济举措十分肯定:启东市“向海图强”,深挖港口资源优势,吕四港这个曾经偏安一隅的千年渔港业已蝶变为江苏新出海口的东方大港。

江风海韵惹人心醉

“来之前,对启东的印象是孩子手中的《启东中学作业本》,吃货口中的吕四海鲜,朋友心中的长寿之乡。”南京日报记者尹丽君感慨道,在启东待了三天,却发现这个印象过于刻板。人工奇迹“双色海”围住的不仅是孩童的欢声笑语,还有蜂拥而至的度假人流。启唐城的真人NPC互动沉浸式旅游走在了县域旅游的前端,已颇具杭州宋城风范……

同尹丽君一样,来了不想走的,还有连云港日报记者杨怀周。他对启东的江风海韵赞誉有加,是个诗与远方兼具的旅游城市:碧海银沙景区的双色海十分漂亮,是个海滨度假胜地呀,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启唐城的夜景也很美,打铁花表演的满天星火非常震撼,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启东人对传统文化的这种敬畏和创新。

30年前,还是南师大学生的镇江日报副总编刘兰明曾来过启东,还去过黄海边。那时的恒大海上威尼斯还是一片滩涂。如今再到南通启东,刘兰明说:那条长达数公里的人造海堤尤为震撼。海堤将海水划分成黄蓝两色,界线分明,令人叹为观止;而远处海天一色的浩渺景致,更让人心旷神怡。

景美人更美,给刘兰明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一件暖心事:7月10日早上,他出门前往恒大运动中心参加乒乓球比赛开幕式,因走错方向来到健康中心门口,赶忙向一位工作人员问路。“她不仅清晰地指明方向和路线,还特意骑电动车把我直接送到比赛场地。”刘兰明说,“那位戴着口罩和防晒帽、穿着浅灰色防晒衣的小姐姐,在此我想郑重对你说一声谢谢!”

江苏省报业协会主席刘文平说,为启东的高质量发展,感到欢欣鼓舞,也感谢启东市委、市政府给这次调研行提供了新闻富矿。相信记者通过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系列报道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启东在向海图强、向景图强、向业图强等方面的实践,为江苏“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凝聚更多媒体力量。

“全省党报启东行”调研采风活动圆满落幕——
江海交汇处喜看启东“蝶变”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12 字体:[ ]

日出江海,梦启东方。7月11日,为期三天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全省党报启东行”调研采风活动落下帷幕,来自新华日报、现代快报,以及全省13家设区市党报等主流媒体的30余名记者齐聚启东。

媒体记者走进碧海银沙、启唐城、海工园、吕四港镇等地,深度领略启东的生态之美,探寻江海文化的深厚底蕴,解码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用细腻的文字与鲜活的镜头,捕捉启东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蓬勃朝气。

“大国重器”启东建造

驱车沿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长江岸线一路往西,一艘艘建造中的海工装备摆开“巨人阵”: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新型FPSO即将交付,振华重工2条3万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正在加快建造,东方宏华承接的国家重点科研装备科考船准备开工建设……

走进中集太平洋海工码头,媒体记者被一台高大的龙门架吸引,企业负责人介绍,这台龙门架高109.5米,拥有最大起重能力900吨,刚刚安装完成,用于船舶建造过程中的吊装作业。“早知道家乡南通是全国有名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果然名不虚传。”无锡日报记者邵旭根是南通海安人,他手中的相机一直按个不停。

截至目前,启东海工园已吸引中远海运、振华重工、中集太平洋等近20家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总投资超300亿元,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特种船舶制造、能源装备等产业集群‌,“天鲲号”“新海鲟”等70多个“世界第一”“国内首制”海工装备产品从启东驶向深蓝,去年海工船舶产业产值超330亿元。

来自现代快报的记者花宇,长期关注南通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当听到介绍今年启东海工产业销售将完成350亿元的时候,他十分感慨,“盛夏时节,站在崇启大桥旁的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看到这里塔吊林立,工人焊接的火花四溅,能感受到这片土地在奋进新征程道路上的激情和澎湃”。

“东方大港”呼之欲出

走进位于7楼的调度大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码头运行情况。这里是码头的“智慧大脑”,调度员盯紧电脑“排兵布阵”……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2+2”码头是江苏省首个采用5G技术实现港区全自动化作业的码头,其自动化系统涵盖无人集卡、自动化岸桥和轨道吊等设备,实现了货物装卸、运输全流程智能化操作。

看到调度员远程操作,偌大的码头上紧张装卸着光伏配件产品,不见一个操作工人,一切井然有序。“太震撼了,在我的印象中吕四是个渔港,如今已经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港口。”淮安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副主任金炜禁不住发出感叹。

据了解,已有2个10万吨级通用码头、2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的吕四港,又有3个10万吨级泊位的港口岸线获批,自2022年10月全面开港以来,出口覆盖欧、美、亚、澳等地区,航线通达荷兰、瑞典、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来自镇江日报的范德平今年已经72岁,他报名参加省报协组织的乒乓球赛,是参加这次调研采风活动年龄最大的老报人。范德平对启东充分利用靠江靠海的区位优势,发展港口经济举措十分肯定:启东市“向海图强”,深挖港口资源优势,吕四港这个曾经偏安一隅的千年渔港业已蝶变为江苏新出海口的东方大港。

江风海韵惹人心醉

“来之前,对启东的印象是孩子手中的《启东中学作业本》,吃货口中的吕四海鲜,朋友心中的长寿之乡。”南京日报记者尹丽君感慨道,在启东待了三天,却发现这个印象过于刻板。人工奇迹“双色海”围住的不仅是孩童的欢声笑语,还有蜂拥而至的度假人流。启唐城的真人NPC互动沉浸式旅游走在了县域旅游的前端,已颇具杭州宋城风范……

同尹丽君一样,来了不想走的,还有连云港日报记者杨怀周。他对启东的江风海韵赞誉有加,是个诗与远方兼具的旅游城市:碧海银沙景区的双色海十分漂亮,是个海滨度假胜地呀,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启唐城的夜景也很美,打铁花表演的满天星火非常震撼,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启东人对传统文化的这种敬畏和创新。

30年前,还是南师大学生的镇江日报副总编刘兰明曾来过启东,还去过黄海边。那时的恒大海上威尼斯还是一片滩涂。如今再到南通启东,刘兰明说:那条长达数公里的人造海堤尤为震撼。海堤将海水划分成黄蓝两色,界线分明,令人叹为观止;而远处海天一色的浩渺景致,更让人心旷神怡。

景美人更美,给刘兰明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一件暖心事:7月10日早上,他出门前往恒大运动中心参加乒乓球比赛开幕式,因走错方向来到健康中心门口,赶忙向一位工作人员问路。“她不仅清晰地指明方向和路线,还特意骑电动车把我直接送到比赛场地。”刘兰明说,“那位戴着口罩和防晒帽、穿着浅灰色防晒衣的小姐姐,在此我想郑重对你说一声谢谢!”

江苏省报业协会主席刘文平说,为启东的高质量发展,感到欢欣鼓舞,也感谢启东市委、市政府给这次调研行提供了新闻富矿。相信记者通过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系列报道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启东在向海图强、向景图强、向业图强等方面的实践,为江苏“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凝聚更多媒体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